Google CSR 公益广告 益暖中华 一个鸡蛋
测试版
公益品网
测试版
一起公益
测试版
English 诚聘英才 退出 | 登录
2012年11月01日起,益暖中华网站已停止相关服务,详情请见谷歌(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部公告。欢迎有兴趣接手其中任何项目的机构或公益组织通过网站联系我们,将公益精神继续传递。
当前位置:首页 > 精彩更多 > 奖学金 > 中央民族大学

何鹏宸  男
2010级 理学院统计学专业
我叫何鹏宸,现担任班级心理委员。我从小生活在甘肃南部偏远的定西,在上大学之前从来没有看过外面的世界,当走出大山的那一刻,山里山外的巨大落差着实让我惊了一呆,山那边的世界,真的很美。也是从那时开始,我默默的在心里做下决定:我要尽我所能,以后回到故土建设家乡,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进入大学不久,想到可以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奉献爱心、回报社会,于是,我毫不犹豫的加入了青年志愿者的行列,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注册志愿者。
从成为志愿者到现在,我参加了大大小小很多活动,在 2011年学雷锋日,我参加了“学雷锋日”桌椅归真志愿服务活动,与全校100多名志愿者一起对学校多个教室进行了清洁。虽然略感劳累,但看着焕然一新的整洁的教室,我倍感欣慰。服务同学,就是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微小但内心充满了欣慰和开心。
2011年暑假,我和几个高中同学加入了红十字会,在县卫生局有关人员的带领下去了一些偏远地区做问卷调查。崎岖的山路,低矮的房屋,快要倾塌的土房,当这一切呈现在我眼前,我明白还有很多人需要我们的帮助,这又一次让我坚定了自己的决定。后来我们在县城为一名在大火中被严重烧伤的九岁小女孩进行了募捐,将募捐到的钱送到她家里作为医药手术费,当她的父母感动的差点跪倒时,我才真正的感受到我们一点小的奉献,有时候会给别人大的感动、大的帮助。我们每个人做的志愿服务虽小,但却推动了社会的和谐和精神文明建设,营造了友爱、互助的社会氛围。
2011年,正值学校校庆60周年,我积极加入了校庆志愿者的行列中,接受志愿服务培训,为回校的校友指引道路,站在校园里我充满了自豪感,这就是志愿。在每一个需要我们的地方,挺身而出。
2012年暑假,我去家乡一所初中支教,与那里的孩子们交流、辅导他们的课业、为他们整理图书,他们求知若渴的眼眸和渴望被爱的眼神,深深的触动了我,让我渐渐意识到:志愿,是用爱传递温暖。与此同时,我回家乡、建设家乡的想法更加坚定。
在随后的大学生活中,我曾参加了献血车志愿服务活动、校运会志愿服务、冬季扫雪等志愿服务活动。
在两年左右的切身志愿服务经历后,我学会了友善,懂得了理解,付出了汗水,收获了愉悦。帮助他人,幸福自己,是我永恒的追求。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在许多时候,一个人的力量往往是微不足道的,但当所有人都一起努力的时候,其产生的力量将是令人震撼的。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愿我们一起撒播爱的种子。
返回页首
蒋秋林  女
2009级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学专业
我叫蒋秋林,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学专业。08年金秋初到北京求学时,作为奥运会志愿者的学姐穿着志愿者服装从比赛场馆赶到火车站接我,“志愿者”是我到北京听到的第一个词,当时满心崇拜与羡慕,同时也将志愿者标志和微笑深深地刻在了自己的心中。
还记得第一次志愿服务是到北京利智康复中心做助教,从刚开始忐忑的心情到康复中心的孩子们紧紧地牵着我的手以及拥抱时的感动,我第一次体会到对“自我存在感”的迫切需要。第一次的极大触动坚定了我做志愿服务的决心。已过去的四年大学时光,我积极把握每一次自身符合条件的志愿服务活动机会,对志愿服务精神的实践主要分为五个方面:第一,参加校青年志愿者协会每年组织的助残、环保、敬老、支教、消防演习、座椅归真、冬日扫雪、学校迎新以及学校运动会等“驻足校内,走进社区”的常规小型志愿服务活动;第二,从2009至今,先后参加了北京市地坛冬季书市、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大会、国家民委首都民族团结生态林植树、中国扶贫基金会“拥抱妈妈30秒”大型公益活动、北京高校志愿者组织主题论坛、“爱北京•青年汇”北京社团文化节、毛主席纪念堂、北京国际旅游节、北京高校环保文化周、中央民族大学60周年校庆等大型临时性志愿服务活动;第三,2010年暑假参加“支援西部”暑期社会实践,前往贵州山区支教一个月,2010-2011学年度利用课余时间到北京爱心风华小学支教,并在周末前往“北京SOS儿童村”陪伴那里的孩子学习;第四,参加北京高校志愿服务论坛、NGO发展论坛、中国社会工作发展论坛等交流活动,并且参加了第三届“谷歌公益创意大赛”,并以《国际桥》和《关注在京维吾尔族流动人口》两个项目入围优胜,除此之外,我还及时关注、了解国内外青年志愿服务公益事业的发展进程,并结合专业知识写出《国内外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发展状况综述》等与志愿服务相关的文字材料;第五,自2009年10月到2012年9月,我先后担任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干事、部长和副会长,在组织的三年磨砺使我得以进一步了解志愿服务及公益机构的总体情况及运作模式,通过对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以及志愿者管理,我为自己能借助有利资源为志愿者精神的传播和志愿服务事业的完善尽己之力而感到快乐与满足,也由此更加热爱志愿服务工作。
我明白我需要利用自己的条件与优势号召更多的青年朋友参与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用公益的诉求去感召社会。
返回页首
雷建椿  男
2010级 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本人雷建椿,是中央民族大学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10级2班学生。从小的经历告诉我农村的孩子是多么渴望知识,是多么期盼有一名老师的教育。当我听说有一种人,他们是大学生,他们也是志愿者,他们不辞辛苦,他们无私奉献,他们能够给那些孩子带去知识的海洋。我就渴望成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希望能够伸出我的双手,为他们带去一点温暖,为他们带去一点知识。
来到中央民族大学后,我毅然决然的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协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本着服务同学,服务社会的理念,从基层做起。每周去利智康复中心,与那里的学员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内心的声音,为那里的学员带去我们的关心与温暖。
2010年12月5日,我作为一名表演者参加了“聆听民大”活动,为给盲人学校的孩子带去一点快乐。
2010年圣诞来临之际,我扮作圣诞老人为北京道培医院的白血病患者送去圣诞老人贺卡,为给患者带去圣诞快乐。
2011年6月18号校庆60周年,我作为一名志愿者在国家体育馆维持秩序,为母校奉献一份力量。
2011年8月7日至8月20日,我参加了为期14天的“毛主席纪念堂”志愿活动,为毛主席站岗,为全国人民站岗。
2011年我进入了大二,为了坚持我自己的梦想,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弱势群体,我坚持在青年志愿者协会继续工作,同时也延续自己的志愿梦想,为更多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为了更好的服务利智康复中心的学员,我与机构老师商量制定了“利智周日陪伴”活动,给利智康复中心那些周日不能回家的学员带去温暖。为了更好的服务北京盲人学校的学生,我以学生的需求为本,与盲校老师一起制定了“盲校周日课程辅导”活动,给盲校那些正在奋斗在初中线上的盲人学生带去一份支持。同时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他们,为了呼唤更多的有志者参与进来,在2011年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我在学校举办了“体验心路,关爱盲人”活动,让更多的大学生体验盲人的世界,伸出他们的友爱之手。
除此之外,我平时还积极参加到“学雷锋日”的活动中去,与志愿者们共同进行“桌椅归真”活动,清洁教室的桌椅,用自己的行动为同学和老师们营造出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关爱他人是一种快乐,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有爱就有希望,文明就在你我身边。在志愿者的岗位上,我用自己的温暖去感染他人,也将这种温暖传递下去。
返回页首
沙鸥  女
2010级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广告学专业
我叫沙鸥,是中央民族大学2010级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广告学专业的学生。对于志愿,是中学时候就有的情结,从支教开始。进入大学之后,我义无反顾地报名加入了中央民族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支教队。一路走来,还在兴奋,也会忐忑,但是行动,不会停下。
大学的两年时间,我享受着我的每一次志愿之行。大一学年,我利用每周周末的时间,多次到明园小学、行知小学以及风华爱心希望小学进行支教服务,与那里的孩子们交流、辅导他们的课业、开拓他们的课外知识与动手能力,还为他们整理图书,特别是帮助风华爱心希望小学整理建造了一个图书室,看着图书室按照我们编写的管理程序有条不紊地运行的时候,我心里充满了欢乐与满足。除了支教,我还参加了社区敬老活动,给退休的爷爷奶奶们送去关怀与温暖;以及环保义卖、“地球一小时”等等的志愿活动。在做志愿活动的一年中,我更深刻地明白了志愿,是以爱传递温暖,但是志愿,更是永恒不渝的陪伴。
上了大二之后,我选择留在学院志愿者分会任会长一职,带领着学院志愿者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志愿活动,其中最主要的是海淀残联助残活动和“暖冬送水”志愿服务活动。海淀残联助残活动是学院的常规志愿活动,每周周末,我们都会组织学院志愿者到残联进行至少两个小时的志愿服务,主要任务是帮助残联的小朋友进行康复训练,以及让他们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
除了组织管理学院的志愿活动,我还积极参加学校及社会的志愿活动,比如“学雷锋日”桌椅归真志愿服务活动,与全校100多名志愿者一起对学校教室进行了清洁;学校60周年校庆时作为道路指引组的校庆志愿者以及学院迎接毕业生回院庆祝的院庆志愿者。志愿存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它无时无刻不在,重要的是我们能保留住那颗最原始的志愿之心,随时关注,随时行动。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2012年夏天,大二的暑假,我随学校民族英才的队伍去到了泰国,在那里进行了近50天的对外汉语教师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异国他乡,我时刻牢记着中国大学生的志愿精神,并尽自己所能为泰国四色菊府甘塔拉叻维塔亚学校服务,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好评和同学的喜爱,这是我最开心和最欣慰的事。因为这次特殊的志愿服务,我深深地为中国大学生志愿者感到骄傲,并为我自己作为这其中的一员而感到自豪。
志愿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有了这种信念和毅力,才会有志愿最弥足珍贵的陪伴。这是一个有爱的世界,我们在进行着爱的事业,没有停下脚步的理由。
返回页首
尹涛  男
2011级 美术学院环境艺术专业
我叫尹涛,是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2011级在读本科生。第一次接触志愿活动是在2008年,当然,说起08年谁也不会忘记8月的北京奥运会上那一群身着蓝色T恤的热血青年,不过,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在这以前的5•12——那次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我家在甘肃陇南市武都区是甘肃唯一的长江水系地区和四川接壤,是当时的重灾区之一。记得当时一片混乱中最先出来维持秩序的就是志愿者,他们和士兵一起在废墟上救人,他们在安慰被惊吓的孩子,他们帮交警疏散人群……总之,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他们那种无私的、发自内心的奉献精神和爱感染了我,甚至他们的微笑对于当时正读初三的我都是一种震撼,有一次我和同学摘了一些自家的桃子专门去送给从巴基斯坦远道而来的救灾组织,那是我第一次见外国人,也是我第一次接近不同肤色的志愿者。从那时起我便从心底渴望自己也成为志愿者,能够伸出自己的双手,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或者作为一份回报、一份感恩,总之我想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想用自己的力量去回馈社会,为别人的生活带来一点温暖。
2011年我有幸来到中央民族大学,团学组织招新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协会,成为了心中向往已久的志愿者。由于专业优势进入了宣传部,做了一名干事,主要负责一些活动照片的拍摄,海报和视频的制作。因为资料采集的需要,我很少有机会能真真切切地参加到志愿活动中去,但我依然本着无私奉献的精神,认真做好我的本职工作。因为我清楚的知道志愿工作又很多种,宣传部志愿服务活动也是志愿活动的一种形式,如果通过我的工作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志愿工作,并且参与志愿工作,能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我依然感到满满的自豪。
在认真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还积极参加一些校内外的志愿活动。2011年11月我在学校运动会上我和许多志愿者一起擦洗观众席的座椅,帮运动员递水,去文化楼打扫教室并做了保护座椅的宣传,还曾参加青协主办的图书传递活动,衣物募捐等活动。2012年4月我和班级的志愿者去了陶然亭敬老院看望老人们,陪老人们聊聊天,整理整理东西,打扫院落,去紫竹院讲民族知识,带小学生参观民族博物馆了解民族知识等等。
我知道我这些点点滴滴的活动对于一个成熟的志愿者,算不了什么,但我一样是满怀热情的。我热爱我的志愿工作,我和我的志愿一直在路上……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