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CSR 公益广告 益暖中华 一个鸡蛋
测试版
公益品网
测试版
一起公益
测试版
English 诚聘英才 退出 | 登录
2012年11月01日起,益暖中华网站已停止相关服务,详情请见谷歌(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部公告。欢迎有兴趣接手其中任何项目的机构或公益组织通过网站联系我们,将公益精神继续传递。
当前位置:首页 > 精彩更多 > 奖学金 > 上海交通大学

白泽宇  男
2009级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从世博会中国馆的小白菜到返校志愿为母校宣传;从中华骨髓库志愿者再到连续多年“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志愿者;从上海多家敬老院幸福度指数调查到西部地区支教;从红十字会献血志愿者再到TECC交大核心负责人;从请假一周去西昌、茂县踩点商洽确定两所学校支教事宜,再到带领团队在谷歌全国公益创新大赛复赛中创交大历史最好成绩…”公益”二字一直贯穿着我的整个大学生活。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交大男,大二从化学院转入机动学院,面对每学期40+学分的课程压力,依旧保持高频率的志愿者活动。如今,我是TECC(全球学生公益NGO)副主席、PR部门负责人、交大公益联盟联络人,也是TECC交大目前唯一 一位大四还坚守岗位的“老人”。不少人会问我是什么让我如此之坚持,我的回答是——信仰,它是人们内心不断燃烧的源动力。
我觉得,志愿者的形式分两种,一种是志愿者,一种则是志愿者的志愿者。前者是“冲锋上阵”的,后者则是为整个公益活动策划和筹备、为志愿者提供便利和保障的。志愿者活动的程度也分两种,一种是浅度志愿者,他们的奉献属于锦上添花形式让大家的生活更舒适和便利;另一种是深度志愿者,他们是去资源最贫乏的地区为最需要帮助的人去做志愿者,这种,则是雪中送炭形的。如果每个志愿者,都可以成为一个点光源,去照亮身边的人影响他们一起去公益,那么,社会的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光明和希望。
返回页首
陆小凡  女
2011级 媒体与设计学院传播学
我是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的一名普通大二学生,平时乐观开朗、乐于助人、刻苦勤勉。从小老师告诉我们,助人是一种美德。当我步入大学的第一天,感受到了迎新志愿者的热情帮助,感动中的我就告诉自己,我也要成为一名志愿者。于是,我加入了校青志总队。
还记得第一次穿上红马甲是作为上海科技馆的志愿者,带着自豪和热忱,我完成了一天的服务工作,引导游客参观、统计入馆人数、劝阻游客不文明行为等等旁人看来无聊的工作内容,我却乐在其中。我热心公益事业,在帮助他人,解决他人苦难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当然每次的志愿者工作幸福感也是满满的~在第一次的经历后,我的志愿者活动就一发不可收拾。看到交大源源发出了招募信息,只要有空余时间,就尽量报名参加。“蓝天下的至爱”募捐志愿者、交大附小支教志愿者、迎新志愿者、“保护母亲河”志愿者、“瞭望科学”夏令营志愿者、钱学森图书馆讲解志愿者等等都留下了我的身影。后来,我担任了校青志队新闻宣传中心的主任,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融入公益活动。作为交大源源的主页君,每天用源源的口吻回复同学们各种各样的问题,就是这样随手的公益度都能让人开心许久。
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也需要生活来滋养。做公益从来不是为了获得什么,只是为了心头好,为了大家好,不是吗?让公益成为一种习惯,希望大家都可以加入到公益的大家庭中来,感恩学校、感恩社会,尽己所能,简简单单做公益,切切实实帮他人。
返回页首
瞿子谦  男
2010级 农业与生物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
我是一个心系社会,热心于公益服务的大学生。在大学的两年中,我参加了许许多多各类志愿者活动。如上海世博会校内新闻宣传志愿者、上海世游赛交通保障部志愿者、交大迎新志愿者、自主招生面试志愿者、校庆志愿者、闵行区森马杯万人健康行志愿者、钱学森图书馆志愿者等。另外,我还多次在普陀区宏利敬老院、上海各大地铁站、交大新图书馆等地做过志愿服务工作,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满足与快乐。
  大二一年我作为校青志队新闻宣传中心的主任,在参与各项志愿者活动的同时,我还整体负责了校青志队公益事业的新闻宣传工作。在我们的努力下有40余篇志愿者活动新闻稿、人物采访稿登上交大新闻网,而世游赛志愿者、雷锋车行动、春运源源热线等热点话题也纷纷被《青年报》、《解放日报》、上海教育电视台、上海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报道。我还首推了网络平台宣传方式,通过人人网交大源源、总队新浪微博等方式,加强了志愿者活动的知晓度,提升了广大同学们的公益热情和参与度,并将交大青年志愿者的公益事业展示给更多的人。
返回页首
李焕鑫  女
2010级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
2011年5月-8月,作为负责人之一,负责上海交通大学第十四届国际泳联世界游泳锦标赛志愿者组织招募及服务工作。
2011年9月,作为发起人之一,与上海市最大的公益类NGO牵手上海合作,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学牵手上海俱乐部,每周会进行1~2次长期活动,包括虹梅小学项目、敬老院项目等,并被评为三星级社团。
2011年11月,作为讲解志愿者参加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举行的“人民科学家”事迹展览北京首展。自2011年12月11日钱学森图书馆开馆之后,每月定期去钱馆做讲解志愿者。2012年暑期,参与“重走学森路”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2012年3月,经校团委推荐及面试,参加上海市青年公益人才学院大学生公益训练营。
2011-2012学年,在上海交通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任信息管理中心副主任,负责联系全校三十余个公益类社团。
2011-2012学年,还参加了迎新、校庆、复旦交大“巅峰对决”志愿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大学生运动会女篮预赛、上海交通大学“瞭望科学”夏令营等一系列志愿者活动。
2012年,经校团委推荐并通过面试,参加上海青年公益人才学院大学生公益训练营。被学院推荐参评“第十期上海交通大学自强自立先进奖”,并成为上海交通大学第五期“砺行计划”宣讲团成员。
“志在左,愿在右,在公益道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使一路上穿枝拂叶的人,即使行色匆忙,也倍感温暖。”在学习上认真勤勉、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将课余时间都投身志愿活动,登上上海交通大学新闻网“青春足迹”栏目。“认真做好每一次公益;不计回报地帮助他人,关心周围的所有人。谦逊,低调,认真,热爱生活,关注他人,李焕鑫看起来只是一个普通平凡的90后,但却被身周的同学称为‘小雷锋’。因为这每时每处的认真,就是勤勤恳恳的‘螺丝钉’精神;因为这一点一滴的爱,终会汇成公益奉献的洪流。”
返回页首
章文昕  女
2010级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
公益事迹
有人说,做志愿者没意思,又苦又累,浪费时间;我觉得,志愿服务,受益匪浅,乐在其中。曾经在世博园的气象馆旁站了两周的岗,对周围哪里有厕所、哪里有车站了如指掌,却没能进气象馆仔细看看,但从游人期待和满足的表情中,我感受到了其中的精彩。曾经在特奥会篮球场外服务近一周,虽然在信息服务台工作,没能完整地看一场球赛,却看到了运动员家人的欣慰与自豪,看到了观众的兴奋与感动。科技馆的包罗万象我只能略见一斑,每次总在一个很小的展览范围中,一遍遍重复着相同的解说内容,却能有幸看到游客一张张不同的笑容。在图书馆中,为新馆开张做准备,工作大多是低头整理图书、抬头放置图书等简单而又重复的工作,但新的图书馆成立后,每每踏入,心中总会有涌起些许成就感。在马拉松赛场上,我看到了出发前运动员的摩拳擦掌,斗志昂扬,看到了终点处选手们战胜自我后的欣喜若狂。敬老院长者的淡然与安逸,福利院孩子的天真与烂漫,火车站风雪归人的焦虑与期盼,学校献血者的坚定与勇敢……太多的画面定格在了脑海中,让身在象牙塔,鲜知世界百态的我感触颇多,印象深刻。作为一名志愿者,我并不孤单。一句“我来,你歇会”,让暖流流经心田,让疲劳顿消几分。一句“原来你也当过志愿者”,让本不熟悉的两人距离拉近,心扉大开。志愿者是一个大家庭,团队是我力量的源泉。正是有了这个力量,即使几个小时不停重复同样的话,做同样的事,脸上也总是会有微笑,即使受了委屈,也能够转身即忘,一笑置之。

简历中的公益事迹:
1)上海世界博览会 园区志愿者
岗位为气象馆附近,经历最后两周客流高峰的磨砺,站好了世博会的“最后一班岗” 。
2)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 信息服务台志愿者
岗位为篮球馆外信息服务台,为运动员及其团队、家属、观众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3)“东丽杯”国际马拉松大赛志愿者 志愿者
多次参加该年度活动,服务岗位包括奖品管理,更衣室管理等,与赞助商、场地工作人员合作,受到多方的好评。
4)科技馆志愿者 义务讲解员
在十一假期、寒假假期等人流高峰时期,作为讲解员参加科技馆的志愿者活动,为来参观的游客讲解、指导参与互动游戏等。
5)红十字会志愿者 献血车上服务人员
帮助维持献血现场的秩序,帮助照顾献血的师生,完成现场协助
支持工作。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