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CSR 公益广告 益暖中华 一个鸡蛋
测试版
公益品网
测试版
一起公益
测试版
English 诚聘英才 退出 | 登录
2012年11月01日起,益暖中华网站已停止相关服务,详情请见谷歌(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部公告。欢迎有兴趣接手其中任何项目的机构或公益组织通过网站联系我们,将公益精神继续传递。
当前位置:首页 > 精彩更多 > 奖学金 > 吉林大学

骆文杰  男
2011级 行政学院政治学类专业
1. 2012.3—2012.4参加吉林大学知行志愿者协会组织的“爱心包裹”劝募项目,活动地点为校内邮局和红旗北邮政分局附近;
2. 2012.3参加吉林大学自强社组织的到长春市育龙特殊教育学校的志愿服务工作;
3. 2012.4—2012.9 参与长春市慈善总会组织的到长春市南湖公园清扫公园活动,依托班级志愿服务基地——长春市星光明德园,作为班长先后十数次组织班级同学参与志愿服务,内容包括到长春市星光特殊儿童养护中心为自闭症儿童做康复训练以及参与关爱自闭症儿童主题社会公益宣传等活动,班级的志愿服务活动得到了吉林大学新闻网、吉大党宣网、《城市晚报》等媒体的专题报道;
4. 2012.4 参加吉林大学东北亚地区模拟联合国大会志愿者团队,为会议的成功举办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5. 2012.6参与吉林大学 2012年“爱心不毕业”衣物捐赠活动,募集衣物和学习用品发放到长春市各小学和社区贫困学生的家中,活动得到了《城市晚报》等在长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6. 2012.7为响应吉林团省委和校团委“三下乡”的号召,组建了行政学院“感染力”大学生联合支教团队赴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坪坝乡九年制学校开展支教活动,支教活动在当地形成了一定影响,受到广泛好评,得到了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青年网、湖南红网等主流媒体的报道。团队在学校2012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评比表彰中获评“吉林大学校村‘五员计划’科技支农服务优秀团队”。
7. 2012.1与吉林省博物馆有关部门取得先期联系,在学院与吉林省博物馆联合建立社会志愿服务实践基地的过程中作出了贡献。

公益行动不仅可以带给别人温暖,也点亮了他的生活。从公益的践行者到公益的组织者、创新者,一路走来,充实满载,都是收获。作为一名大学生公益者,他不仅与同伴一起策划新的公益活动,还注重公益资源的拓展和整合。大学以来,他参与了校内一系列公益社团,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他努力学习经验,同时也结识了许多社会公益组织的负责人和民间公益人士,在交流与合作中不断促进了自我的提升,同时也为他们志愿者服务队的公益之路带来了新的活力。在公益志愿服务中他努力奉献,历练自我,同时他将学业与公益并重,在2011-2012学年获得了吉林大学一等人民奖学金,被评为“吉林大学校优秀学生”。 他的大学生活中因为有了公益而多了一份充实,体验中长了一份成熟,穿行在校
返回页首
倪春鹏  男
2011级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倪春鹏同学于2011-2012学年至2012-2013学年参与11次志愿服务活动,并圆满完成服务任务,志愿服务时数达300小时。
在2011-2012学年倪春鹏同学参加‘农民工子弟小学’‘省图书馆’‘鹏程社区’‘文明交通’‘校图书馆’‘暑期汽博会’六项志愿服务及社会实践,在活动中通过募捐善款为小学生提供学习及体育活动物品,将爱心洒入农民工子弟校园;用志愿者的辛勤与努力将图书馆的书籍变得整洁而有序;慰问老人,传递安全知识,助社区和谐发展;冒着寒冬,无所怨言,只为交通更加安全;烈日炎炎,在汽博会中坚守自己岗位。而且他还帮助组织并参加了无偿献血活动。
在2012-2013上半学年,倪春鹏同学升入大二后组织并参加‘华阳社区(2次)’‘省图书馆’‘省博物馆’‘农民工子弟小学’共五次志愿活动,与前一学年相比志愿服务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其中社区以及小学活动得到了长春晚报的报道,使得受助人群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在图书馆活动中,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图书整理工作,使得图书馆书籍得到了全面的整理及排序,得到了图书馆领导的认可;随着十八大的召开,组织了十八大系列主题志愿活动,其中11月24日,他组织华阳社区及百屹社区共36名老党员以及72名志愿者游览博物馆,开展“聆听党的声音”,主题活动并在当晚举行文艺晚会,由老党员及志愿者表演节目,节目内容丰富,此次晚会对十八大系列活动做了很好的总结。
返回页首
王兴  男
2009级 汽车工程学院汽车发动机专业
王兴,男,汉族,来自吉林省,就读于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是一名中共党员。在大学期间,一直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公益事业,在实践中服务社会、奉献青春,曾连续2年获得吉林大学奖学金,潍柴动力企业奖学金。在综合评比中被评为:校优秀学生,校优秀团干部,院优秀学生。
(1)在公益组织方面:曾任吉林大学校团委阳光志愿者协会南岭校区主席、“服务吉林”志愿者行动联盟第三届理事会团体理事;在校团委书记及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多次开展如思想道德服务团进小学、关爱空巢老人、走进社区、“地球熄灯一小时”节约吉大等一系列精品志愿服务活动;
(2)在展会服务方面:参与过第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负责“挑战杯”期间校园流动服务站的设立及志愿者的接待工作,被组委会评为“挑战杯”优秀志愿者;还参加了第六届及第七届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的志愿者管理工作;
(3)在社会实践方面:为响应党的号召,于2012年暑期组织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成立志愿者团队前往邻水县石佛小学开展为期20天的支教活动;此外,还多次率队走进长春市各社区及农民工子女学校,开展关爱帮扶行动:如带走进苗圃、南岭小学为孩子们授课,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看望湖光社区、同心敬老院的老人们等等。直接号召并带动了800多人次参加到公益事业中来,多次被吉大新闻网、吉大电视台、长春市新文化报等相关媒体报道。
(4)在公益理念方面:多次组织举办中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招募宣传、青年论坛之星火公益文化论坛、南岭校区志愿者培训会等传播公益理念与志愿服务精神的活动,为壮大志愿者队伍、繁荣志愿服务事业贡献力量。
(5)2011年11月,因个人志愿服务时数已超1000小时,被长春市志愿者协会评为“中国五星志愿者”。
(6)现兼职长春市朝阳区政府团委副书记,为朝阳区政府及各个街道社区网络平台负责人,参与政府慈善助学活动以及筹建朝阳区爱心学校。在职期间,工作积极热情,工作效率高,被政府的领导评为大学生中的一名典范 。
返回页首
杨伟  男
2010级 建设工程学院勘察工程专业
杨伟,男,预备党员,建设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班班长,记者团团长。
2010年入学以来,他在李四光教学楼担任教师助理一职,积极地维护李四光正常的教学秩序,并在2010年寒假,带领他们班集体维护李四光楼的桌椅板凳,在年终评比中荣获社会实践“一等奖”。2010-2011学年和2011-2012学年,他一直在李四光担任志愿工作人员。
2011年4月,他被选为吉林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学生协理员,任期两年,自任职以来积极配合朝阳教务办周伟老师和院本科教学教务老师的学生教务工作。
2011年暑假,他自费参加由吉林大学中华义工组织的暑期支教活动,到河南省商丘市睢县白庙小学义工授课,为期十五天。
2011年寒假,他在中国煤炭水文地质总局华盛水文勘察工程岩土公司进行相关专业的短期实践,实践期间将自己的所学的知识无偿的应用到实际工程中。
2012年暑假,他参加学院的三下乡支教活动,到长春市农安县新开河村小学义务支教。当时他作为社会实践部部长,跟随院团委书记马宇鹏老师采访村支书。关于三农的问题,他力求了解和深入科技兴农的现状和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试图将问题带回到学校,发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力量来解决问题。
2012年7月,他担任长春市朝阳区重庆街道兼职副书记,走进社区是他的梦想,进入基层,才能感受人民的“脉搏”。自上岗以来,每周一和周五到社区工作,虽然课业繁重,但是他安排好学习时间,利用好课余时间。并且利用他的优势,努力带动学院志愿者的力量,在团委书记马宇鹏老师的帮助下,使得工作进展顺利,预期在本月院将会有五十多名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走进社区,使他们真正的服务到基层中去。
2012年9月,他入选吉林大学第十四届地质宫博物馆志愿者,担任讲解员,志愿期间,接待过美国西点军校的留学生。
2012年10月,他入选第十一届 “台湾学生北国风情冬令营”志愿者,本月底负责接待台湾学子北国风情的工作。
返回页首
叶晨  女
2010级 文学院匡亚明实验班
叶晨,女,21岁,10级文学院匡亚明班。在大学三年中,秉持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积极参加公益事业,在实践中服务社会、奉献青春。
(1)在公益组织方面,现任AIESEC(国际经济学与商学学生社团联合会)公益项目部副主席;在任职期间多次开展如“留住一桶水”,“情系红丝带,关注艾滋病患者”,“碳微观纸,资源循环”,“关注自闭症儿童,呵护社会弱势群体”等一系列精品志愿者活动。
(2)在公益创新方面:秉持着发动国际青年的力量、用商业的手段解决社会问题的理念,带领团队成员开发出:“Stand By Me 阳光伴我行”国际志愿者义务助教项目,“Green Power Now高中生地理环保教育”国际志愿者绿色环保理念传播项目、“Explore China探索中国”中国本土文化保护项目,“Dare To Dream幸福微梦想”国际志愿团队乡村支教项目。现阶段各个项目皆能平稳运行,受到合作方及受益群体的广泛好评。
(3)在社会实践方面:响应党的号召,于2012年暑期参加吉林大学2012年“三下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率国际志愿者团队前往吉林省农安县滨河乡十八家子小学开展为期18天的支教活动;此外,作为“创先争优”优秀团干部,还多次组织文学院2010级匡亚明班前往龙子心希望学校进行义务助教活动,并帮助班级建立志愿者服务基地。多次被吉大新闻网、吉大电视台、长春市广播电视台、长春市新文化报、东北亚财经新闻、香港大公报等相关媒体报道。
(4)在公益理念方面:为贯彻“让世界看中国,给全球青年最好的跨文化公益实践平台的理念”,在任职AIESEC吉林大学公益项目部副主席期间,共邀请11名,来自香港、台湾、印度、德国、日本、意大利、新西兰的国际志愿者来到长春作为团队成员共同运营公益项目,开展大型公益活动。并多次组织举办青年论坛之星火公益文化论坛、“幸福微梦想”暑期国际支教团队经验分享会、“情系红丝带,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等传播公益理念与志愿服务精神的活动,为壮大志愿者队伍、繁荣志愿服务事业贡献力量,团结国际青年的力量,共同实践传播“微公益、人人公益的”公益理念。
两年多的志愿服务,让其深切的感受到长春这个城市的温暖,两年多,为了让这个城市更加温暖,已投入2000多个小时参与志愿工作,公益的这份温暖,成为她坚持下去的动力。或许真的没有那么多的“优秀志愿者”的证书,但公益本身就应是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