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CSR 公益广告 益暖中华 一个鸡蛋
测试版
公益品网
测试版
一起公益
测试版
English 诚聘英才 退出 | 登录
2012年11月01日起,益暖中华网站已停止相关服务,详情请见谷歌(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部公告。欢迎有兴趣接手其中任何项目的机构或公益组织通过网站联系我们,将公益精神继续传递。
当前位置:首页 > 精彩更多 > 奖学金 > 山西大同大学

崔宏宇  男
2009级 文史学院汉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崔宏宇,山西大同大学文史学院2009级学生,现担任文史学院学生团委副书记一职。
    公益从字面的意思来看是为了公众的利益,它的实质应该说是社会财富的再次分配。公益精神就是愿意为改善“公域”部分而奉献努力的精神。公益活动有很多,义务植树,义务大扫除,青年志愿者,献血,捐款捐物是很常见的公益活动。这是一份爱心,一份帮助别人的希望。社会公益事业是中国优良传统的延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做起,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活动。
    2009年刚入学,突如其来的“甲流”席卷我们整个大同大学,我们在校团委和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积极倡导下,以最快的速度组织学院同学成立学院志愿者队伍,积极投身学校抗击“甲流”的大潮中,面对病毒侵袭的危险,为隔离的同学送水送饭、运送生活必需品,把我们的温暖送给他们的同时,让他们知道我们彼此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2010年,学院某同学被检查出患有白血病,我组织学院同学为她捐款捐物,并号召全校师生为她捐款。真爱永在,生命如歌,在我们的积极倡导下,为该同学筹的万余元善款,虽然为数不多,但是其中的每一分钱都饱含着同学们对她的一片深情。
    2011年血荒时期,组织同学义务献血,并带头献血。整个无偿献血组织宣传开展得如火如荼,我班60多名同学均参与到本次无偿献血活动中。通过组织宣传,让大家知道实行无偿献血,能保障医疗战备临床用血的需要,保证输血安全,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它还是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共济行为,是一种无私的奉献,是人道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承担起普及更多的义务献血常识,让更多的人从献血影响身体健康等误区中走出来,更多得了解此方面知识,从我作起为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我在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同时也体会到了公益活动的内涵,收获了参加公益活动的快乐,并决定将公益事业一直进行下去,切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返回页首
梁超华  女
2008级 文史学院历史系历史学专业
    梁超华,山西大同大学文史学院2008级学生,现担任历史系三班团支书一职,曾担任历史系团总支书记、文史学院分团委书记助理。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活动。2009年,甲流袭来,我不忘一名志愿者的责任与使命,在校团委的领导下,宣传防控甲流知识,使大家认识到了甲流的危害,并积极投身到防控甲流第一线。关心学校甲流患者,经常打电话鼓励安慰他们,在给他们带去关心的同时也给他们带去了快乐,使他们在关心、愉悦的氛围里接受治疗,积极配合学校和医院的工作。                        
    2010年暑假,我积极参与校团委组织的“三下乡”活动,在活动中,深入到农村基层,特别是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的农村地区开展支教服务活动。为当地中小学生提供课程教授、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文体活动、爱心捐赠等志愿服务。
    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同时也体会到了公益活动的内涵,收获了参加公益活动的快乐,并决定将公益事业一直进行下去,切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我利用节假日多次同其他志愿者一起走进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通过为老人端茶送水、打扫卫生、整理被褥;和老人共同探讨人生;听老人讲述他们自己故事,我深切的感受到参加公益活动是净化自己灵魂、提升个人价值的重要方式。
    我将一如既往的继续关注和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社会柱石。志存高远,把握好人生的关键点,做最优秀的自己。
返回页首
刘世辉  男
2008级 文史学院新闻系新闻学专业
    2008年8月,当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开幕时,志愿者们的热情、礼貌给留我下了深刻印象。当我第一次踏进山西大同大学校园的时候,戴着绶带的迎新青年志愿者们更是让我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从那时起,在我的脑海中就深深留下青年志愿者的美好形象,我在心里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当一名青年志愿者”。于是在2008年9月社团纳新的时候,大一的我选择了青年志愿者协会,经过面试,我很荣幸的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在作为一名会员期间,我积极参加协会组织的公益活动,贡献着自己微薄的力量,在奉献的同时我也感受到了其中的快乐。
    2010年11月7日,大同市首届青年创业大赛举行。我们青协30名志愿者全面参与了此次活动的组织保障工作。经过近15个小时的鏖战,我们兢兢业业的服务工作赢得了在场选手和赛会组织方的称赞。通过这次活动,我也深刻认识到,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是一名志愿者的必备素质。在校团委老师的帮助下,我们积极与大同市多家街道办事处的领导取得联系。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我们志愿者以小组为单位与当地各户孤寡老人、困难家庭结成一对一的扶助对子,利用我们的课余时间至少每月两次的去帮助他们,遇到节假日更是每次必到。在帮扶的过程中,我们与帮扶对象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时至今日我们的帮扶活动一直在进行着。 
    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青协在校团委的大力支持下,在我校举办了第一届志愿者活动周。通过开展“艾滋病防治科普宣传活动”、“全国法治宣传日  法律我知道”有奖问答活动,使许多同学受益匪浅。当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来时,心情的愉悦让我无法表达,我知道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好的肯定。
    志愿者的服务精神,是中国优良传统的延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我渐渐的培养了一种精神,那就是志愿者精神。我相信:志愿服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将继续坚定我的脚步,参与公益活动,关注公益信息,传播公益理念。
返回页首
张斐斐  女
2009级 文史学院新闻系新闻学专业
张斐斐,文史学院新闻系2009级学生。
    大一时,我怀着极大的热情加入了学生会。学院学生会的宗旨是为学生服务。在学生会的一年中,我积极参加各项公益活动,为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献出自己力量。我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特别是学院某同学不幸患了白血病,我曾积极组织,为其捐款。在此过程中,我学会了服务,学会了感恩,使我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并决定以后要多参加公益活动。我积极投身青年志愿者活动,为了响应“文明城市”的号召,在大同的寒风中义务擦栏杆。活动中,我们干的热火朝天,享受着劳动的乐趣。
    大二时,我参加了学院团委工作,本着服务同学、提高自己、充实自己的宗旨,积极参加学院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也在校内校外从事过很多志愿者服务工作,还参加过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的义工活动,去孤寡老人家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些事情更让我感受到了奉献爱心给别人以及自己带来的欢乐。这也是我做义务志愿者的一个出发点。
    各项志愿者工作并没有影响我的学习成绩,专业能力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我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把成长为一个全方面发展的、适应社会的人才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暑假时,积极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在我们学院团委书记的带领下去了大同市周边的小村落。记得,在一个破破烂烂的红砖房里集中着小学各个年级的孩子们。教育资源相当缺乏。校长既是老师又是辅导员。当我们志愿辅导这些孩子时,见了脸上红扑扑的天真无邪的孩子露出了对知识的渴望时,顿时感觉自己有义务也必须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教授给他们。从参加过的这些公益活动中我开始明白,帮助一个人的时候,只有物质的是不够的,还需要从内心去了解他们。应该帮助他们建立强大的自我。这些更增加了我要积极投身志愿服务的队伍中。
    我只想尽我的力传播爱,奉献爱。帮助一些我能帮助的人,改变一些我能改变的状况,让社会充满爱。 
返回页首
吴兴致  男
2009级 文史学院历史系历史学专业
    吴兴致,文史学院历史系2009级学生,现任文史学院学生会秘书长。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是社会的呼唤,是一个时代进步的标志, 2009年9月入学之后,我便参加了山西大同大学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在以“助人自助、服务社群”的宗旨下,我深深的被志愿者前辈感动了,从此我暗暗发誓,一定要有自己的远大理想,把爱心用心传播出去。
    2010年3月12日,在校团委的倡导下,在学院的积极组织下,我参加了一年一度的植树节活动。通过这个活动,可以激发我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我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也是我作为一名志愿者,参加的第一次公益活动,使我受益匪浅。
    2011年冬天,我们在校团委和校学生会的组织下,带领学院的同学参加了“文明食堂,回收餐具”的活动,食堂餐厅是我们每天吃饭就餐的场所,保持它的干净与整洁也是我们作为大学生的一项义务。在活动中,我们监督同学回收餐具,并身体力行,自觉起好带头作用。在活动的宣传组织中,我们志愿者积极投身,唤醒当代大学生地公德心和奉献精神。
    2011年暑假,我积极响应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跟随学院的“三下乡”队伍,到大同市阳高县的一所初中支教。城市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个人素质等方面有优势,应该为发展和谐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尽一分力,从而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所以投身支教活动一直是我的心愿。只有这样,才能让支教成为一种主动行为,成为一种时尚,成为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强大动力。
    参与志愿工作,把关怀带给社会,传递了爱心,传播了文明,这种“爱心”和“文明”从一个人身上传到另一个人身上,最终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暖流;同时,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是“乐人”,也“乐己”。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自身得到提高、完善和发展,又扩大社交圈子,增强对社会的信心。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