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CSR 公益广告 益暖中华 一个鸡蛋
测试版
公益品网
测试版
一起公益
测试版
English 诚聘英才 退出 | 登录
2012年11月01日起,益暖中华网站已停止相关服务,详情请见谷歌(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部公告。欢迎有兴趣接手其中任何项目的机构或公益组织通过网站联系我们,将公益精神继续传递。
当前位置:首页 > 创意公布 > 第五届 > 决赛 > ...


绿光行者•乡村妇女生态文化应用示范(团队创意主页)



项目信息(预赛)

儿童森林传说小组
妇女巡山队社区例会
项目策略互动表
学校:                 兰州大学
公益方向:           环境
实施地区:           甘肃(学校所在地,曾住地)
预计团队大小:     6人

创意亮点
(创意亮点是由参赛团队提供给评审人员的参考信息或特殊亮点,不予公开。)
创意
据《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资料和团队在甘肃民勤、玛曲、白水江等少数民族生态保护区的社区试验证实,乡土习俗和文化信仰中的传统生态常识在推动公众了解并参与环境保护中更具作用。本项目以白水江自然保护区Z社区为例,期望鼓励并协助乡村妇女整理、设计和应用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内容,推动社区居民环境教育工作。
(1)协助组建妇女调研队,整理族群文化中的生态常识,编辑对应社区垃圾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社区环境问题的知识体系;
(2)根据生态文化知识体系设计社区宣教材料(田野大讲堂、绿色文明户、妇女巡山树等)和互动活动(乡村绿运会、儿童悄悄剧、跟着太阳游等),在互动参与中加强公众对应用生态文化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了解程度。
(3)开展针对利益相关的生态文化与环境保护专题推广活动,通过URA方式增加活动共同利益方的关注和参与,扩大应用生态文化推动公众环境教育的实际效果。




详细计划(决赛)



辅导员/顾问 (含:在项目的准备和实施期间,每周愿意用于指导,协助本团队的平均时间)

胡煜军甘肃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
主任
1~2小时
丁文广兰州大学
西部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主任、教授
1~2小时
韦惠兰兰州大学
社区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1~2小时
郁刚兰州大学
学院党委副书记
3~4小时

合作机构

甘肃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  (政府部门)
网址:http://www.gsep.gansu.gov.cn/
联系状态:书面承诺
承诺提供:环境教育技术指导
联系人:主任/姓名/地址/手机/EMAIL
甘肃省白水江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政府部门)
网址:http://www.baishuijiang.com.cn
联系状态:书面承诺
承诺提供:垃圾处理物资和山区巡查物资
联系人:副局长/姓名/地址/手机/EMAIL
上海华桥基金会西部办事处  (注册公益组织)
网址:http://www.huaqiaofoundation.org
联系状态:长期合作
承诺提供:社会实践小额经费资助
联系人:主任/姓名/地址/手机/EMAIL
甘肃省现代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  (注册公益组织)
网址:http://www.lucwesd.org
联系状态:长期合作
承诺提供:环境教育技术与项目评估
联系人:发展项目干事/姓名/地址/手机/EMAIL
甘肃省绿驼铃环境发展中心  (注册公益组织)
网址:http://www.gcbcn.org
联系状态:口头承诺
承诺提供:环境教育技术与项目指导
联系人:执行主任/姓名/地址/手机/EMAIL
兰州大学文化行者  (学生社团)
网址:http://culkor.blog.sohu.com
联系状态:书面承诺
承诺提供:项目志愿者招募与团队培训
联系人:扩大会议秘书长/姓名/地址/手机/EMAIL
兰州大学达尔文协会  (学生社团)
网址:http:/www.darwin.ngo.cn
联系状态:书面承诺
承诺提供:项目志愿者招募与团队培训
联系人:会长/姓名/地址/手机/EMAIL
甘肃省文县县委宣传部  (政府部门)
网址:http://www.gswx.gov.cn/
联系状态:口头承诺
承诺提供:项目推广活动物资
联系人:副部长/姓名/地址/手机/EMAIL
共青团甘肃省文县委员会  (政府部门)
网址:http://gs.gqt.org.cn/wx
联系状态:口头承诺
承诺提供:项目推广活动物资
联系人:团委书记/姓名/地址/手机/EMAIL
甘肃省文县环境保护局  (政府部门)
网址:http://www.gswx.gov.cn/
联系状态:口头承诺
承诺提供:相关文件资料与组织介绍
联系人:副局长/姓名/地址/手机/EMAIL
甘肃省文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政府部门)
网址:http://www.gswx.gov.cn
联系状态:口头承诺
承诺提供:相关文件资料与组织介绍
联系人:局长/姓名/地址/手机/EMAIL
甘肃省文县白马河保护站  (政府部门)
网址:http://www.baishuijiang.com.cn
联系状态:口头承诺
承诺提供:实践地住宿与相关文件资料
联系人:站长/姓名/地址/手机/EMAIL
甘肃省文县铁楼藏族乡中心小学  (中小学)
网址:http://www.gswxjy.cn/
联系状态:口头承诺
承诺提供:活动组织与活动场地
联系人:校长/姓名/地址/手机/EMAIL
甘肃省文县铁楼藏族乡草河坝小学  (中小学)
网址:http://www.gswxjy.cn/
联系状态:口头承诺
承诺提供:活动组织与活动场地
联系人:校长/姓名/地址/手机/EMAIL
人民网  (媒体)
网址:http://www.people.com.cn
联系状态:长期合作
承诺提供:新闻报道
联系人:记者/姓名/地址/手机/EMAIL
新华网  (媒体)
网址:http://www.gs.xinhuanet.com
联系状态:长期合作
承诺提供:新闻报道
联系人:记者/姓名/地址/手机/EMAIL
中国环保网  (媒体)
网址:http://www.chinaenvironment.com/
联系状态:长期合作
承诺提供:新闻报道
联系人:副总编辑/姓名/地址/手机/EMAIL
中国环境保护网  (媒体)
网址:http://www.epday.com
联系状态:书面承诺
承诺提供:专题新闻报道
联系人:总编辑/姓名/地址/手机/EMAIL

项目背景及意义

(1)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下农村物资需求与生活垃圾剧增,农村环境质量恶化并直接威胁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恶性循环制约农村发展。当前生态破坏、垃圾污染和生物多样性濒危等是亟需解决的问题,2012年国家1号文件也重点强调,要把农村环境整治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污水、垃圾处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然而,受自然灾害和经济条件限制,一般环境教育资料和实施方式不能与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紧密结合,难以发挥环境教育的直接作用,且封闭山区以留守妇孺为主,在教育水平、环保意识及社区事务参与中处于弱势地位,较难发挥影响作用并产生实际能动效果。
(2)据《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资料和团队在甘肃民勤、玛曲、白水江等少数民族生态保护区的社区试验证实,乡土习俗和文化信仰中的传统生态知识在推动公众了解并参与环境保护中更具作用;《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生态保护》(中国科学院)等研究结果也表明,文化现象对自然环境有指示作用,提取少数族群文化中的传统生态意识为基础,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将乡土习俗、文化信仰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能增强受众的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使环保意识能够得到更大范围的宣传和更为深刻的理解。基于这一理论与实践探索结果,本项目设立应用汉藏羌相关生态文化知识和乡土习俗推动社区环境教育工作视角。
(3)项目发现并开掘了乡土习俗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与独特性作用,发挥了社区群众对乡土生态习俗的接受能力、熟知程度与心理信任程度,弥补了传统生态环境教育方式在教育文化水平较低群体中的知识壁垒,探索了环境教育实施方式新视角的同时增加了环境教育在乡村社区的实际效果;以妇女儿童为实施对象,鼓励参与者亲身参与民间习俗和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协助社区参与者组建自己的民间组织并提升相关能力建设,使相关领域不仅为少数人的“空口号”而转化为全民参与的积极活动,对边远山区公益参与增加新意义。

团队相关经历(选填)

(1)项目团队曾连续四年执行《应用乡土习俗推进公众环境教育示范》项目策划和实施工作,受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和上海华桥基金会等资助先后完成民勤案例(防沙治沙习俗与农业节水节能)、白水江案例(少数民族自然崇拜与社区垃圾治理)、玛曲案例(少数民族生态习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完成调研报告5篇,协助社区建立民间环境教育团队3个,开展垃圾分类、农业用水、水权纠纷、水环境维持、森林状态记录、动物状态记录等教育宣讲超过600小时。
(2)项目团队已在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开展环境教育工作两年,共建社会实践基地1处,与当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单位和社区居民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合作社团曾受世界自然基金会资助在尕海湿地区域开展环境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调查,绘制组成反映人文生态的综合图谱——尕海生态绿地图,并受邀参与上海世博会专题展览。

相关经历的总结、经验 (选填;包括大赛资金将会带来的附加值)

(1)根据以往项目的实施经验,团队应注重较长时间组建工作和个人沟通,增加团队凝聚力和工作契合度,以应对偏远山区中长期公益项目中的枯燥性和艰苦环境;注重从项目策划、项目实施到项目评估全程与指导教师的专业技术沟通和实施困难解决,发挥指导老师在专业力量和实施思路制定方面的作用;注意尊重社区参与者对项目内容和实施路径的自主选择,尊重社区组织对特殊问题的解决方式,多向社区居民学习本土文化和解决办法;保证项目两个关键词在项目实施中的核心指标和互动关系,切忌偏离项目实施主题而偏执一方。
(2)大赛资金将为团队提供更专业和标准的社区实施工具,帮助社区参与者编辑和制作更直观的环境教育材料或道具,扩大项目实施的示范范围和参与人群;可资助志愿者在更长的实施时期中发挥作用,从而扩展并推行项目典型活动的公益效果和环境政策,保证阶段性活动总结的客观性。

其它已获得或可能获得的资源 (选填)

(1)项目团队已与白水江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白马河保护站达成协议,其将在项目实施期间提供山区巡查技术和人员配合,将为项目在垃圾治理宣讲环节配套公共垃圾场建设和垃圾回收工作;共青团文县委员会、文县环保局和铁楼乡人民政府将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提供支持文件和实施场地、部分实施工具及团队住宿等资源;上海华桥基金会和共青团兰州大学委员会将为项目提供社会实践小额资助经费共约3000元(预计6月份发放)。 (2)项目曾获得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和上海华桥基金会等资助经费,所有资助工作已于2011年12月结项,项目目前暂未参与其他类似比赛,在益暖中华大赛最终结果公示前无相关参赛计划。

公益目标

受益群体/事宜:T社区参与妇女/组建妇女调研队
预期成果:学习团队组建知识并详细了解社区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
受益群体/事宜:T社区参与妇女和儿童/田野大讲堂和教育活
预期成果:完成社区环教资料编辑和环保课堂活动,增加群众生态文化知识
受益群体/事宜:T社区参与妇女和儿童/互动教育和环保示范
预期成果:开展5项环保互动与示范活动从而使参与者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受益群体/事宜:T社区妇女和所有居民/利益相关者座谈会
预期成果:改进社区环境教育的参与模式和相关应对措施
受益群体/事宜:T社区妇女和所有居民/生态文化推广活动
预期成果:宣传生态文化在环境教育中的作用并推行案例应用

实施地点

本项目以白水江自然保护区T社区为实施地点。
(1)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是甘川交界处较为典型的自然保护区,也是国内以大熊猫、珙桐等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生态环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综合型自然保护区。项目实施区域T社区由汉藏羌居民共居,根据往期项目总结报告显示,区域内受自然灾害影响和社区重建需求,对森林木材砍伐的依赖和与生活垃圾对河流污染的影响较为突出,同时,大量留存的生态保护相关的文化遗产和民间习俗与社区重建凝聚力和日常生活指导相关性较高。
(2)T社区位于白水江保护区中段,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属于片带型区域,森林和河流流经区域较为典型,保护区保护对象在社区周围1公里内分布均匀,交通条件便利;社区内以留守妇女和儿童为主要常居居民,曾参与国际和国内相关基金会公益项目且有兰州大学实践基地联络负责人,其对公益项目的参与意愿和主动性较强。

项目团队

(1)团队以6名参赛队员为负责小组申报项目,主要由兰州大学文化行者和达尔文协会合作组成。团队由执行长(负责全面活动指挥、后勤安全保障、对外推广等)和项目长(负责环境教育方案、技术保障等)在不同阶段领导开展。负责人根据负责内容和分工设立小分队长3名,带领志愿者执行项目布置内容。
(2)团队主要成员均多次参与社会实践或志愿者工作,6名成员从事过相似主题项目,能够较好的把握项目实施动态;社会学、民族学、环境科学等专业背景和摄影、营训等特长使项目内容在技术层面有效保证;志愿者招募工作采用校园招募和当地招募两种方式进行,配合社区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开展专业志愿者培训工作。
(3)团队针对偏远山区特殊因素和团队组建工作设立队医(曾参加灾后医疗志愿服务,负责团队卫生安全工作)和教练(负责团队心理辅导和成员沟通)各1名;设立团队财务和出纳各1人,由执行团队兼职通讯员1名,负责团队新闻通讯和微博更新。

志愿者招募计划 (选填;团队招募的志愿者向团队本身负责,不是大赛参赛者)

(1)团队志愿者招募工作按照兰州大学文化多样性保护项目统一规划,计划招募志愿者5名;按需阶段性招募,注重志愿精神、责任感、专业和特长等方面,考虑新闻推广、亲和力以及当地同学的比例,采取网络材料和现场报名、面试等方式,最终将志愿者分入项目执行和技术设计两类;注重对当地情况的了解程度和环境保护工作的的熟悉程度等。
(2)团队志愿者招募工作授权兰州大学文化行者具体实施,已于4月10日结合兰州大学文化多样性保护项目第一批招募工作完成,将于4月15日起开展团队培训工作,主要包括技术培训(社会调查基础理论与方法、人类学基础理论与方法、少数民族文化知识与应用理念)、经验分享(公益项目实施策略与目标制定、公益项目记录与传播、公益项目财务评估与总结)、制度学习(CDCP项目实施办法、益暖中华项目管理办法)和团队组建(团队游戏、团队沙龙、团队会议和团队文件),至6月15日结束并开展后勤筹备工作。

前期调研和准备 (已完成工作)

截至到4月10日,团队已完成方案设计与技术路径论证(2/2)、项目踩点与社区沟通工作(2/3)、校园活动与推广工作(1/3)、团队组建工作(2/4)等四部分工作。
(1)总结社区环境教育工作报告《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以农民为中心的社区参与式实用技术》等资料,经与指导教师和相关合作专家技术路径论证咨询,确定URA中介缓冲评估方法、社区工作推行日记表和社区工作目标策略表三种方法,促进目标群体在宣教项目选择、规划、实施、监测和评估过程中的有效参与;锁定“社区垃圾分类与水污染治理”和“减少砍伐与太阳能使用技术普及”为项目集中实施内容,完善“增强妇女主动性与儿童能动性的联动作用”和“增加社区妇女活动小组的制度规范度和工作框架”的活动内容,使环境教育工作中“实施者”和“被施者”的活动参与效果能自由持续。
(2)完成两次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社区环境问题考察工作,考虑环境教育工作参与者的文化多样性、环境问题集中程度(问题复杂性、问题多样性、问题典型性)、地理位置适宜程度(居住位置、学校位置、公共空间位置),规划T社区为集中实施目标区域并确定三名妇女代表为社区联络人,初步联络确定正反面教育策略和开展途径;完成太阳能基地踩点工作和熄灯一小时等校园活动,确定太阳能使用技术与器具支援和环境保护教育材料制备等。
(3)确定6名正式成员和5名志愿者的实施团队,联合总项目组发布《兰州大学文化多样性保护项目团队执行守则》和《兰州大学文化多样性保护项目财务管理守则》,并于4月15日开始集中性团队组建工作;委托财务团队开展经费预算工作,联络财务流程及相关账目工作;发布团队形象标识和项目宣传海报,建立项目微博并发布项目新闻专题策划稿,委托推广团队即时更新项目动态。

暑假前:调研、准备(计划)

4月:团队组建工作及第一期技术培训(经验分享/制度学习)
4月:太阳能基地第二阶段考察及太阳能设备支援计划
5月:开展五一志愿者集训和山区环境调研能力培训周活动
5月:团队组建工作及第二期技术培训(社会学/人类学方法)
5月:开展益暖中华兰州大学联谊会征集大赛项目执行建设意见
5月:参与“能力建设与农村非专业组织发展论坛”推介项目创意
6月:举行“更绿的农庄”世界环境日农村环教主题活动
6月:团队组建工作及第三期技术培训(团队融合/行前教育)
6月:制备活动物资、置办安全保险及联络社区准备工作

暑假活动时间表

7月7日-7月8日兰州大学
联合兰州大学社区保护中心设计入户调查方案和程序声明
7月9日-7月12日白水江T社区
开展项目入户见面会和发布调查活动程序
7月13日-7月20日白水江T社区
组建妇女调研队调查并编辑资料,开展田野大课堂第一期教学
7月21日-7月22日白水江T社区
阶段性总结并讨论田野大课堂实践程序和选拔妇女调研队负责人
7月23日-7月29日白水江T社区
开展田野大课堂第二期教学,设计宣教材料并举行环境教育周活动
7月30日-8月5日白水江T社区
开展田野大课堂第三期教学,设计宣教材料并举行互动教育周活动
8月6日-8月12日白水江T社区
开展田野大课堂第四期教学,总结教学工作并举行示范教育周活动
8月13日-8月14日白水江T社区
阶段性总结并制定妇女调研队及社区环境教育推行机制
8月15日-8月17日白水江T社区
召开社区利益相关者座谈会,改进社区环境教育参与模式和应对措施
8月18日-8月21日文县县城
走访白水江管理局等主管部门讨论项目模式推广计划并举行项目展览

暑假活动具体计划

暑期活动按照启动时间顺序包括“项目入户走访与社区推广”、“组建妇女调研队和资料调查”、“田野大课堂”、“环境教育周活动”、“互动教育周活动”、“示范教育周活动”、“社区利益相关者座谈会”及“项目模式推广活动”等八部分。其中,“田野大课堂”作为连接内容贯穿整体活动过程,“社区利益相关者座谈会”作为社区工作总结和项目收尾内容。

(1)项目入户走访与社区推广
①联合兰州大学社区保护中心从“环境问题意识程度”、“生态文化了解程度”、“环境保护参与程度”三方面设计入户调查提纲,总结社区妇女环境教育参与切入点和参与动力,形成社区妇女活动执行规划与资料采用工具;根据项目策划及活动内容编辑活动程序实施声明,目标于兼娱乐性和趣味性地向社区妇女和儿童介绍项目实施意义和参与价值。
②配合社区联络人开展入户走访项目目标人群的活动期许,发放第一批活动纪念品并预告活动内容;联合两所合作小学选拔“小小志愿者”,协助项目团队开展第二轮入户走访并登记参与人员基本信息(姓名、联系方式、参与时间),张贴“绿色家庭”标志海报。
③开展针对活动参与者和关联老人、儿童的项目见面会,通过URA中介缓冲评估方法鼓励活动参与者对社区现存环境问题、乡土习俗资料、环境保护政策等进行符号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编制并确定山区环境教育资料调查路线和社区工作推行日记表,重视区分妇女和儿童在调研活动中不同的选择类型。

(2)组建妇女调研队和资料调查
①协助社区妇女主任和项目联络人组建妇女巡山调研队,分解山区环境教育资料调查路线和调查任务——“森林传说小组”(藏族山岭祭祀习俗与林木砍伐行为调查)、“熊猫村庄小组”(藏羌族群动物图腾信仰与综合治理行为调查)和“玉女河小组”(汉藏自然崇拜习俗与河流污染行为调查),引导参与者在调查过程中说明和思考环境问题,深化参与者对基础调查和已存知识应用与挖掘的意识。
②应用生态文化知识体系编辑社区环境宣教材料,通过乡村绘画、故事、谚语、民谣等形式结合教育主题分别设计“森林保护与新能源应用篇”、“生物多样性保护篇”和“垃圾分类与社区环境优化篇”三部分,注重发挥社区本土元素在社区宣传和理念深入工作中的效果。
③召开妇女代表家庭招待会形式的活动周末分享会,总结第一阶段社区调查与资料编辑工作经验,评估活动开展的目标群体配适性,讨论实施内容与实施技术的改进步骤和完善空间,制定第二阶段活动实施的分布方案和实现路径,逐步规划项目中长期实施的目标达成比例。

(3)田野大讲堂
①依据妇女巡山调研队调查内容落实到“田野大讲堂”活动环节,分妇女讲解小组和家庭评议小组对社区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案开展理解式课程教育,包括(前期)制定课程时间、教学方式和课堂纪律,(中期)开展情景教育和实践教学,(后期)进行课程评估和教学反馈。
②开展“田野大讲堂”课程教学四期,每期期限一周三讲,周末进行环境教育分享交流会;开展“妇女巡山纪念树”实践教学三期,每期期限一周一次,结合课程教学内容鼓励社区参与者进行案例设计和实践效果验证;开展项目评估工作三期,每期期限一周一次,协助参与者参照目标CAP制定项目实践评估与活动执行转化策略。

(4)环境教育周活动
①“当文化遇见环保”主题辩论会。组织主题为“自然崇拜与当今生活方式的适合性”和“当民俗文化破坏环境时”的社区辩论会,由志愿者与社区参与者搭档组成辩论团队,通过材料整理、立场申辩、观点推广等帮助社区居民更清晰地了解应用民俗知识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作用机制。同时邀请政府部门和自然保护组织等负责人担任赏会评委,深入影响利益相关者对环境问题治理和环境政策推行的理解和实行。
②“儿童环保悄悄剧”创意宣讲会。志愿者指导社区儿童结合环境问题和少数民族自然崇拜传说故事排演三段式悄悄剧,通过生动活泼的亲身演绎方式向社区居民宣传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同时联合妇联、教育局和中小学举办推广活动,尝试引入学校第二课堂探索项目推广。

(5)互动教育周活动
①“乡村绿运会”。基于“融入生活的环保行动”的倡导理念,设计并开展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趣味行动计划。活动鼓励社区家庭组合分别参与 “绿色快快跑”(举行以沿河跑拾垃圾等项目为主的环保行动,采取单向计分制兑换奖品)、“绿色大发现”(举行以登山-拍照的形式开展环保行为记录活动,采取积分制兑换奖品)、“绿色加油站”(结合绿色运动项目识别社区社火环保小常识,采取积分制累计兑换奖品)。
③“同游太阳村”。活动发挥藏羌对太阳元素的特殊民间崇拜,向社区村民宣传太阳能等新能源使用技术和相关生态文化知识以减少林木砍伐和垃圾污染。以家庭为单位开展“从太阳村出发”(向留守妇女介绍太阳能便捷使用技术与社区再生资源相关常识)、“光合作用”(指导社区儿童利用纸板模块模拟设计虚拟太阳能村庄和太阳能源转化花圃)。

(6)示范教育周活动
①绿色文明户评选活动。根据社区留守妇女在环境教育工作推动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延续性,结合“绿色家庭”标志海报及整体活动参与程度,要求候选家庭由志愿者提出下一年度“绿色生活”的方案书作为“绿色文明户”的主要评选标准,评选委员会由政府组织、公益组织和社区居民代表组成,评选数量不限制并鼓励社区居民或家庭联合申请,获奖家庭或联合组织将获得自然保护区的技术资金支持,作为示范点或协助示范力量推行环境保护。
②绿色小卫士评选活动。评选活动是针对社区儿童环境保护宣传推广行为和创意的奖励活动,要求社区儿童在志愿者和家长协助下制定社区儿童环境保护示范行为或保护方案,在一周内向社区居民推行宣传方案并征集代表支持和参与的“小绿花”,由项目成员、教师代表、政府部门和家长代表组成的评委根据参选儿童在活动推广中的表现评奖。

(7)利益相关者座谈会
开展针对利益相关的生态文化与环境保护专题推广活动,向利益相关者发放项目执行材料,解说项目实施进展和社区环境问题;继续通过URA方式增加活动共同利益方的关注和参与,讨论改进社区环境教育的参与模式和相关应对措施,扩大应用生态文化推动公众环境教育的实际效果。

(8)项目模式推广计划
拜访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文县妇女联合会、团委和相关媒体并联合举行绿光行者项目推介会,向与会单位和新闻媒体介绍绿光行者项目运行模式和推广价值,商讨绿光行者项目模式在实践地的范围推广和力度推广计划,以文县社会实践基地为基础尝试签订文县地区社区绿光行者乡村妇女生态文化应用示范计划大学生服务空间框架协议;在文县县城政府广场和江南公园同步开展“传递绿光 关注家乡”项目推广会,通过图片观赏、主题宣讲、签名活动、抽奖环节等形式,让更多群众了解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民俗与生态文化作用机制,关注生态文化保护与发扬。


暑假后:项目收尾、评估及成果展示 (计划)

8月22日-8月31日文县县城
集中整理暑期项目图文资料;准备设计宣讲活动资料
9月1日-9月2日东方红广场/湿地公园
联合绿驼铃举行“传递绿光 关注家乡”绿色农村宣讲活动
9月3日-9月5日兰州大学榆中校区
邀请指导教师和合作单位代表举行项目评估沙龙
9月6日-9月9日兰州大学榆中校区
后续完善总结报告、整理财务资料,提交大赛工作组
9月10号-
在截至日期前提交暑期项目汇报总结,包括文字报告、成果展示、和发票收据等。

团队管理及相关制度 (选填)

(1)团队管理依据《兰州大学文化多样性保护项目团队守则》规定安全注意、团队协作、宣传标识、资金使用及异常终止等五部分内容;财务管理依据《兰州大学文化多样性保护项目财务管理守则》规定经费来源、经费核销、节约标准及异常终止等四部分内容(见博客)。
(2)团队负责人曾参与第四届大赛获奖项目志愿实施,对益暖中华大赛管理制度较为熟悉,已根据大赛规则制定团队培训、行前教育、每日会议和阶段性总结的相关协议,应用于团队成员公益精神植种和传递(结合项目意义),注重注重考虑团队成员间能力互动、工作沟通和与社区信息交流,倡导团队凝聚和兼容并包。


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案 (选填)

可能出现的问题:实践区域气候环境导致安全隐患与活动拖延
对应预案:行前安全教育与即时气候关注,注意活动计划调整和补进
可能出现的问题:社区妇女儿童对活动内容的观望心态和较低参与性
对应预案:安排入户走访并发挥社区联络人和妇联主任等号召与宣传作用
可能出现的问题:项目活动与日常生活生产时间冲突,活动参与者不固定
对应预案:结合日常生活生产内容设置活动形式,片区化统一标准执行活动
可能出现的问题:项目实施时间较长,部分参与者失去兴趣或信心而中途退出
对应预案:以互动式参与方式为主,注重参与者自主能力并增加激励环节
可能出现的问题:其他团队成员矛盾、分工行动时间不匹配
对应预案:强调团队纪律和注重成员沟通,及时分享团队进展和问题

项目可行性分析 (选填)

(1)实施环境。实践区域属于生态脆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文化多样性较为典型的自然保护区,挖掘乡土民俗与环保教育工作间的相关性和作用联系有较强的示范意义;团队已有超过两年项目经验、已建立的实践基地和已积累人力物资条件将为项目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实施对象。农村留守妇女是偏远山区主要的行动力量或潜在主导力量,其与儿童、家庭、社区及社会信息保持较强的联系,且基于留守妇女的文化水平和对环境知识的了解程度,以乡土环保习俗角度切入,能更好地调动参与对象的积极性并增加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3)实施条件。团队成员、指导教师、合作单位等均具备一定专业技术,已获得学校和相关公益组织在局部活动开展中的物资支持;项目实施空间的灵活性和对经费和器具较低的要求保证了短期内项目运转的可操控性;注重发挥社区参与者自身的参与性和能动性,通过增强社区参与者能力建设进一步保证项目的持续性和推广潜力。

项目后勤保障 (选填)

(1)项目后勤保障以解决团队在实践区域交通、食宿和人员安全问题为主,设立后勤值日生轮流管理后勤工作。制定详细后勤制度和后勤工作日程表,要求团队成员遵守并严格执行,最大程度防止发生说明误会;团队每日总结并汇报团队后勤工作,保证信息沟通畅通。
(2)项目准备期着手组织各项物品预算、购置和账目报告;项目执行期负责团队交通及意外保险安排、食宿安排和活动物品购置;项目结束期负责团队财务总结、票据核实和账目报告。其中,后勤值日生须特别注意团队食宿安全(蔬菜食品采购/公共住宿区卫生安全),团队成员须注意养成良好社会公德和卫生习惯,妥善处理并配合后勤值日生执行后勤保障。

对第一届某一获奖项目(自选)的简短感想 (选填)

选择项目:更绿的上海垃圾分类新理念推广行动
“循环再生新理念推广行动(GSA)”项目是一群年轻人用自己的热情与行动,根据实施对象的不同分别开展“绿色英雄行动(社区)”、“绿色未来行动(学校)”及“绿色种子行动(企业)”三部分内容,包括回收易拉罐换盆栽、生活必需品、学习文具等,基于此建立的“居民绿色账户”是项目最大的亮点,能鼓励居民为环境保护工作从身边点滴生活并持续发展。本项目借鉴“兑换”的驱动性创意,联合政府和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采取单向计分制和累计分制形成“至上”和“至下”的环保参与模式,能够为推动偏远山区自发开展环境保护行动提供力量;另项目需区分和发展“更绿的上海”创意中城市人群至自然保护区利益相关人群。

对第二届某一获奖项目(自选)的简短感想 (选填)

选择项目:头脑风暴——夏令营走进农村活动
头脑风暴项目应用夏令营模式将学与玩结合起来开展农村儿童教育,使目标对象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拓展综合素质,并通过加强家长与儿童信息交流推进农村儿童阳光成长计划。本项目的实施对象以社区留守妇女为主,留守儿童亦是项目实施的主要推动力量,特别借鉴头脑风暴项目中“自制教材”、“兴趣课堂”、“绘画比赛”、“知识竞赛”等多样化转换型活动,开展“田野大讲堂”教育活动。另外,头脑风暴在前期的准备活动中,公开向同学招募“智慧”的方式新奇有趣,这我为我们开展项目提供更广阔的思路,搜集在校大学生对环保的寄语以及在学习道路上的收获送给当地的孩子们也是与实践对象建立信任的很好方式,也可以在当地的环保部门开展此类活动,吸收专业人士的智慧将使本项目更具科学性。

对第三届某一获奖项目(自选)的简短感想 (选填)

选择项目:滴水“农”情
“滴水农情”所关注的是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旨在通过筹资为村民购买净水设备和宣传安全饮水重要性从而改善农村饮用水恶劣情况。该项目选取HSC社区为目标实践区域,应用与村民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相接近的宣传样式(如乡村题材电影、有奖竞答等),使村民可更易于接受所宣教的内容。本项目以少数民族文化和传统知识为实施资料,通过增加可视性、形象性传达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相比一般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传统知识可使目标人群更深入的理解并应用至实践领域。此外,“滴水农情”针对城市人群的环境教育方案对器材、场地和配备环境要求较高,对实施人员或志愿者的依赖性较高,对广大自然生态脆弱区而言,实施可行性较低;本项目依据当地传统知识设计并充分发挥社区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的主动性,能够在更广的范围内应用的推广。

对第四届某一获奖项目(自选)的简短感想 (选填)

选择项目:关注乡村生态,留世界最后一方净土
环保问题一直为国家所关注,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的转变,农村的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并形成了研究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不可否认,乡村生态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及和关注。而在对该项目实施内容的了解中,也使我们对于改善乡村生态的公益行为有了更大的信心。项目所倡导的理念并非简单的去解决已摆在面前的生态环境问题,而是从问题产生的源头出发,以防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而其对受众所提供的,不仅仅包括技术上的支持,还包括理念上的宣传。这是这一项目的亮点,也是当前公益项目较为前沿的实施方向。尽管入户访谈相对于传统宣教是一个比较灵活的沟通方式,但是,其以调查和宣传为主的实施方式仍显得较为单薄。本项目则将族群传统文化中的生态部分提取出来,应用于乡村生态环境的项目实施当中,推广性更强。

项目可推广性分析 (选填)

(1)推广环境。“发挥乡土习俗对环境教育作用”的尝试和相关社区课程和互动活动设计是本项目的关键思路,乡土习俗较普遍地存在于农村生活情景中,针对农村环境整治的特殊性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既具创新性又兼推广基础;自然环境保护区内居民生活与环境议题的相关程度较高,结合生态文化开展环境教育甚至环保工作具有较高的嵌入性和开放性。
(2)推广条件。本项目以教育导向和协助型公益为主,属软公益行动行域,对所使项目器材、场地和配备环境的要求较低,对团队成员和志愿者的技术要求和制度约束无相关限制性,同时针对农村当前较普遍的生态问题宣讲需求,项目模式适于在自然保护区周边农村推广。

补充信息 (选填)

曾经开展相关项目资料
(1)《应用乡土习俗推进民勤节水节能与防治荒漠化示范》项目以民勤SH社区(山区)和SZ社区(湖区)为试点单位,于2008-2011年先后完成民勤防沙治沙习俗调查、民勤节水历史示范社区建设计划、民勤农业用水与水权纠纷调节计划、民勤绿色儿童合唱团项目等活动,完成《民俗文化视角下民勤节水治沙问题研究》、《民间制度框架下民勤节水与防治荒漠化问题研究》等调研报告,获得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优秀成果三等奖等荣誉。
(2)《应用传统知识推进白水江流域垃圾污染治理示范》项目以白水江流域白马河保护区为试点单位,于2010-2011年建立兰州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共建基地,协助社区调研社区垃圾污染现状和基本分类情况,记录岷山森林资源分布状态和灾后树木超量使用状况等,完成《应用民间宗教信仰推进民族杂居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自然保护区白马藏族习俗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探究》等调研报告,获得兰州大学创新创业行动计划优秀成果三等奖等荣誉。
(3)《黄河上游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知识应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项目以玛曲N社区及黄河湿地区域为试点单位,于2011年调查玛曲湿地与生物多样资源、人口迁徙与生态文化资源分布,开展项目目标区牧民环境保护初级技术培训与参与型教育活动、中小学环境教育基础课程,提升当地牧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受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湿地网等媒体报道。
(4)《尕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与少数民族风情调查项目》是“湿地使者”行动计划之一,项目团队以甘南尕海湿地区域为试点单位,对尕海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藏族风情进行调研并制作电子版“绿地图”,获得世界自然基金会专家高度评价并受邀亮相上海世博会。“湿地使者”是合作社团于2004-2011年连续策划、设计并适时开展的环境保护调研和宣教项目,成功实施案例包括澜沧江案例、拉市海案例、三江源案例及青海湖案例。

项目博客网址 (选填)


评审参考 (选填,不公开)

(不公开)


项目预算(决赛)
团队运营经费
项目金额(元)说明
餐费4260成员餐费:6人×46天×10元;志愿者餐费:5人×30天×10元
交通费4224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兰州市-校车:11人×6元×2次;兰州-天水-火车硬座:11人×30元×2次;天水-成县-武都-文县-汽车:11人×141元×2次;文县-白水江-汽车:11人×15元×2次
住宿费330武都转车临时住宿:15元×11人×2天;其余住宿由白马河保护站提供地铺
联络费450往来文件邮寄:23元×10次×1份;团队通讯补贴:20元×11人×1份
保险费110成员短期意外保险:11人×10元×1份
小计:9374


项目实施经费
项目金额(元)说明
入户调研阶段1722活动程序海报:10张×25元/张;绿色家庭标牌:10块×15.6元/块;小志愿者胸卡:44个×2.5元/个;小志愿者纪念品-水彩笔:44套×18元/套;走访礼物(糖果+妇女日用):60份×6.9元/份
妇女巡山调研1652调查工具箱(文件夹+图画本+彩笔):60套×7.8元/套;巡山工具箱(草帽+袖章+打火机+线具):60套×13.5元/套;备用手电+雨衣:20套×15元/套;小蜜蜂喇叭:2个×37元/个
田野大讲堂A3044图画教材:60册×8.4元/册;文具(中性笔+A4白纸):10盒×9.6元/盒+8包×26元/包;彩笔/彩纸/卡纸/尺矩:60套×32.6元/套;小题板/粉笔:200元;板报纸:50张×1.6元/张
田野大讲堂B2733巡山树卡标志木牌:34类×3个×11元/个;示范垃圾桶+铁皮标牌:288元/个+3类×10个×28元/个;案例活动费:6组×50元/组;CAP挂图:6幅×12元/幅;运动器材包:110.6元/套
环境教育周1379辩论赛资料印刷(桌签+邀请函等):60套×5.5元/套;现场用茶水干果等:2场×88元/场;剧装材料(丝绒布+塑带+面具):45米×8.5元/米+370元+20个×6元/个
互动教育周-乡村绿运会2634三类装垃圾袋+胶手套:60个×7.2元/个;随时拍+胶卷:6个×132元/个;环保常识卡:240张×1.5元/张;奖品(肥皂/酱油/洗洁精):60套×17.5元/套
互动教育周-同游太阳村1644塑框展板:44元×6个;太阳能笔/镜子等:60个×5.8元/个;5V太阳能电板:60块×6.5元/块;教程DVD:93元;花种子:39.8元/包;KT板:30张×11元/张;绳子胶带/颜料等:179元
示范教育周2026方案海报:家庭10张×25元+儿童60张×16元;不干胶奖状:10块×18元/块;荣誉证书:20个×8.5元/个;布制小绿花:60个×1.6元/个;表彰会音箱+投影+食品/茶水:190元+180元
项目总结阶段2719意见反馈表:240份×1.35元/份;执行材料印刷(黑白小手册):200份×2.6元/份;意见墙泡沫:3包×45元/包;妇女调研队纪念册:60册×26元/册;座谈会食品/茶水:180元
项目推广阶段1742照片印刷:320张×1.5元/张;展览易拉宝:4个×46元/个;便利贴本:500本×1.2元/本;讲解耳麦租赁:140元;KT板+签字笔:5块×11元/块+33元/盒;小奖品:100组×2.5元/组
小计:21295


 预算总额:30669元


评语/修改意见(决赛阶段评语,团队已针对评语进行修改)

  • 项目前期调研和准备工作较充分
  • 博客内容丰富,建议将部分重要内容包括在计划书本身内
  • 大赛工作组将为所有暑期实施团队提供统一的T恤、帽子、书包、横幅、海报、旗帜、工作卡以及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供使用;建议团队去除和精简项目预算中的相应开支
(相关评语/修改意见仅为评审中的一部分,并非一个团队通过或不通过该阶段比赛的指标,供团队参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