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意公布 > 第三届 > 复赛 >...


小小的幸福――关注边缘儿童(团队创意主页)


链接到决赛页面
    项目信息(预赛)

    学校:                 兰州大学
    公益方向:           妇女儿童
    实施地区:           甘肃(学校所在地 曾住地 )
    预计团队大小:     10~20人

    创意亮点
    (创意亮点是由参赛团队提供给评审人员的参考信息或特殊亮点,不予公开。)
    创意
    一、在高校:1.边缘儿童生活状态图片展2. “我们与你一起”签字征集志愿者活动3.开展“大学城一日游”活动4.素质拓展训练
    二、在社会:1.在广场或商业街举行“Free Hug”活动,所有人都可以与孩子们自由拥抱,让孩子们体会到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心!2.开展“小小的幸福”活动:⑴带孩子们去电影院看励志电影⑵带孩子们去书店,为每个人买一本最喜欢的书!3.开展小课堂(外语、体育、音乐、文化等)4.爱心家教,大学生志愿者长期为边缘儿童做无偿家教5.“爱在延续”活动,带孩子们看望社区或养老院老人。
    三、在日常:1.厨艺大赛,培养动手及自理能力。2.“我的未来不是梦”交流沙龙,讲出心中的感受、体会,自己的梦想及未来的规划等3.“信•心”活动,给父母、其他边缘儿童、未来的自己各写一封信。
    四、我们团队:活动后制作VCR、纪念册,送给边缘儿童,并在博客上或社会上发放,呼吁关注,传递爱!


    详细计划(复赛)

    辅导员/顾问 (含:在项目的准备和实施期间,每周愿意用于指导,协助本团队的平均时间)

    刘肃平 兰州市慈善总会
    仁爱志愿者工作委员会项目总监
    1~2小时
    陈文江 兰州大学
    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学教授
    1~2小时
    李静 兰州大学
    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民族心理研究所教授
    1~2小时

    合作机构

    兰州大学蓝领巾影音设计小组  (学生社团)
    网址:      
    联系状态:长期合作
    承诺提供:承担文化教育内容
    联系人:    组长/姓名/地址/手机/EMAIL
    兰州大学乡村实践与调研协会  (学生社团)
    网址:      
    联系状态:长期合作
    承诺提供:承担支教和辅导工作
    联系人:    项目负责人/姓名/地址/手机/EMAIL
    兰州仁爱志愿者工作委员会  (注册公益组织)
    网址:      
    联系状态:合作意向
    承诺提供:
    联系人:    项目官员/姓名/地址/手机/EMAIL
    兰州日报  (媒体)
    网址:      http://www.lzbs.com.cn/
    联系状态:曾有合作
    承诺提供:
    联系人:    记者/姓名/地址/手机/EMAIL

    项目背景及意义

    跟随农民工父母进城的儿童越来越多, 然而在物质关怀之余,这类儿童在文化教育、身心健康、贫富偏差、社会边缘化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却越来越困扰着他们,同时也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据《流动儿童心理适应的调查报告》显示,打工子女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的问题检出率为58%,由于从小深刻地受到社会的排斥以及“二等公民”的不公待遇,内心世界强烈地感受到社会差别的极度不平等,被歧视感和孤立感使其长期处于社会和学校的边缘,也被称之为“边缘儿童”。
    兰州市少数民族打工子女多为回族、东乡族等,他们由于民族习俗、语言以及家庭环境等特点的影响,与其他“边缘儿童”相比,较难尽快融入城市生活与教育环境之中,孤立感和边缘化程度更高。据兰州大学2008-2009年针对七里河区少数民族流动儿童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儿童游离于集体边缘,不仅与城市孩子相处脱离,甚至与其他打工子女也相对陌生;自我表达和诉求较弱,自信心和安全感缺乏;同时由于班级人数、成绩指标等原因,教师对此类儿童的关注关怀程度略显不足……
    游戏是童年的调色盘,是孩子们乐于参与、融为一体最积极的方式,也是帮助“边缘儿童”提高表达交流能力和改善心理排斥问题的重要途径。本项目以设计游戏为切入点,通过观察、评价、诉求、反应和专家分析了解“边缘儿童”的心理状况,进而制定适合的参与改善类型(“家长参与”、“同伴介入”、“教师关注”等)。通过“小小的幸福”这一方案的实施,期望局部修复和改善“边缘儿童”的心理状态,使其问题得到一定缓解和消除,能够尽快适应城市生活系统,逐渐回归到快乐成长、健康生活的状态。

    团队相关经历(选填)

    团队中蓝领巾小组曾参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资助项目——白马藏族文化重建纪实项目、组织开展河西宝卷公益调查项目;兰州大学乡村实践与调研协会(下称“乡协”)曾开展“同一片蓝天共同成长——少数民族流动儿童周末辅导”项目、南都公益基金会“民和留守儿童项目”等,在社区调查和义务辅导等活动中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部分项目或个人曾获得甘肃省、兰州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优秀成果等。此外,来自蓝领巾的队员们在校内开展摄影、节目设计等工作,参与过2008-2009年暑期实践图片册、校园寻宝等活动设计工作,乡协的队员们则在社会学调查方法、心理测试方法等方面有专业的培训经历等。

    相关经历的总结、经验 (选填;包括大赛资金将会带来的附加值)

    根据蓝领巾2007-2009年工作总结和乡协两份项目总结资料显示,双方在承担项目实施过程中主要有四点经验和教训值得借鉴:
    首先,团队组建工作是项目实施的重点内容,核心队员必须利用一段时间的讨论、任务分摊与实施队员、志愿者相互熟悉和配合,对于未来项目实施的顺利与默契程度有重要影响;
    其次,项目分工行动必须及时分享和总结,整体行动分阶段总结验证,根据现实情况调整内容; 
    再次,时刻尊重被访群体及其性别、民族习俗、特殊职业背景等,既是职业要求,更重要的是维护项目公益和保证项目效果的关键因素,尤其注意及时回访和效果反应,这对于抱有极大希望和信任参与项目的被访群体很重要;
    最后,财务工作必须严格要求,财务和出纳分别工作,保证财务透明、公正公开是团队建立信任关系的最重要的一步。

    公益目标

    受益群体/事宜: 七里河区被访少数民族打工子女/ 社区游戏
    预期成果: 让孩子们感受关怀、建立自信、大胆与人沟通交流:最低达到新学期孩子们敢于参与二课堂
    受益群体/事宜: 七里河区被访少数民族打工子女/ 素能拓展
    预期成果: 让孩子们有体验新生活的机会.最低达到有为梦想努力的勇气
    受益群体/事宜: 七里河区被访少数民族务工人员/爸爸妈妈计
    预期成果: 帮助其一部分辅导任务,建立与子女的关爱、教育机会与方法等
    受益群体/事宜: 七里河区目标学校教师/课堂调查和二课堂设
    预期成果: 为其提供部分实际的、可操控的教学方案

    实施地点

    (1)兰州市七里河区是兰州市少数民族务工人员极为集中的地区,多数为临夏籍回族、东乡族、撒拉族等回族系务工人员,其主要聚居于XH和XJ两个社区,社区内流动儿童居住也相对集中。具有群体性特点,益于调查和公益实施的扩展与特殊对待。
    (2)根据项目采点和经验机构建议,选取DHL小学与AXL小学作为实施学习,二者在交通位置、接受打工子女情况、儿童问题研究意愿以及与居住家庭的关系问题等方面综合评价较优。
    (3)选取社区与学校(之一)曾有国内知名NGO组织(如乐施会)合作开展流动人口素质教育,学生社团周末支教等公益项目经验,对于项目实施有一定的合作基础和帮助,也有针对性和必要性意义。

    项目团队

    项目团队以10名参赛队员为负责小组申报项目,主要由蓝领巾和乡协合作组成。团队由执行长(负责全面活动指挥、后勤安全保障、对外推广等)和项目长(负责游戏方案、技术保障等)在不同阶段领导开展。负责人根据负责内容和分工设立小分队长3名,带领志愿者执行项目布置内容。
    项目主要成员均多次参与社会实践或志愿者工作,6名成员从事过相似主题项目,能够较好的把握项目实施动态;社会学、民族学、经济学等专业背景和摄影、绘画、舞蹈等特长使得项目实施内容在技术层面有效保证。
    志愿者招募工作采用校园招募和当地招募两种方式进行,由蓝领巾和乡协分别负责校内活动;配合兰州仁爱志愿者工作委员会进行合作招募和志愿者培训工作。
    已有队医一名(曾参加灾后医疗志愿服务),将招募2名志愿者,负责活动中卫生安全工作保障。
    设立财务和出纳各1名。

    志愿者招募计划 (选填;团队招募的志愿者向团队本身负责,不是大赛参赛者)

    志愿者招募采取按需阶段性招募,首先根据暑期计划由蓝领巾与乡协选拔在校学生,注重志愿精神、责任感、专业和特长等方面,考虑新闻推广、亲和力以及女生、回族系、当地同学的比例,采取网络材料和现场报名、面试等方式,最终将志愿者分入项目执行和技术设计两类;与兰州仁爱志愿者工作委员会合作就七里河区进行招募,注重对当地情况的了解程度,与少数民族务工人员的熟悉程度等,以便使项目尽早的融入被访对象环境。
    志愿者选拔结束,邀请社会学、民族学项目老师、兰州仁爱志愿者工作委员会老师进行统一培训,就志愿工作认同、纪律申明与安全教育、贫困、少数民族与妇女儿童项目特别注意事项、游戏方案设计等内容展开学习。
    利用一周时间按类别进行团队组建,提供相互熟悉和合作经历。

    前期调研和准备 (已完成工作)

    截至到2月10日,现有团队主要将目前已有项目总结和采点工作、合作单位联络与项目方案论证及团队制度编制等三方面工作,局部工作若干。
    (1)根据合作团队针对兰州市七里河区少数民族流动儿童的项目实施,考虑流动儿童的集中程度、心理异常程度、实施目标群的地理位置(包括家庭间、学校间等)对区内7所规范公立小学进行了走访调查,并听取了2个经验实施机构的建议,最终选取DHL小学与AXL小学作为项目实施目标地。
    (2)初步联络项目实施目标地,并口头协议按照各自工作议程最大限度合作完成项目目标;项目志愿者培训与实施顾问单位和团队所在协会(小组)曾有良好合作关系,并经过项目讨论,初步表达合作意向;与兰州日报记者联系,邀请其参与暑期集中展示和公益推广的报道活动;与项目老队员(新闻实习中)已联系,通过《羊城晚报》、《南方日报》等报道活动。
    (3)整理和总结权威性报告《流动儿童心理适应的调查报告》、《边缘社区少数民族农民工子女扫盲教育项目》等,根据往年开展项目经验,制定项目实施步骤和备选方案,邀请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指导教师进行了初步论证,已于1月底形成第二次修改稿。
    (4)编制『团队纪律守则』、『财务实施守则』两种内部条例。
    (5)设计团队LOGO与主题海报,完善博客内容,要求团队成员通过网络学习资料。
    (6)修复项目部分老照片,排版设计,用于新学期校园招募和公益图展活动。


    暑假前:调研、准备(计划)

    3月: 正式联络目标小学,根据其工作安排做项目实施计划。
    4月: 走访目标小学,了解学校班级与少数民族打工子女的比例,听取老师在选取目标儿童的建议;
    4月: 走访目标社区,了解少数民族务工人员的家庭情况、工作情况和其他影响小孩学习、成长的因素。
    5月: 兰州大学本部、榆中校区开展“共同关注”边缘儿童生活状态图片展、“边缘儿童”作文、绘画展
    5月: “我们与你一起”签字征集及志愿者招募活动\六一礼物征集活动
    5月: 开展志愿者培训和团队组建工作,按照小分队“碰头会议”联络合作感情,有经验的“老人”建议
    6月: 61&61”儿童节关怀行动,将校园征集的小礼物和祝福送给“边缘小孩”们,与他们一起度过六一;
    6月: “与爸爸妈妈们一起为孩子们带来端午节的礼物“粽意你”等,与孩子们相互熟悉,相约一起度暑期。
    6月: 制备后勤物资,行前二次教育(安全、民族习俗等)。

    暑假活动时间表

    6月26日-7月1日 兰州市DHL和AXL
    与目标学校协商准备开始活动;小分队分别参与到班级当中,与孩子们相互认识、熟悉
    7月2日-7月3日 兰州市DHL和AXL
    利用周末时间进行家访,了解“边缘儿童”的家庭基本情况。
    7月4日-7月10日 兰州市DHL和AXL
    利用小课堂等机会集中开展游戏内容,通过游戏总结心理评价报告。
    7月11日-7月17日 兰州市DHL和AXL
    结合学校假期工作安排,与孩子们制定暑期计划;与孩子们一起回家,实施“我的超能量”
    7月18日-7月24日 兰州市XH和XJ社区
    18日召开第一次周末分享会,然后实施“满足小小的幸福”计划,开展参观科技馆等
    7月25日-8月1日 兰州市XH和XJ社区
    实施“不害羞的勇气”计划,教授素能小技巧、分享民俗等,周末晚间举办成果展示联谊会
    8月1日-8月6日 兰州市XH和XJ社区
    实施“爸爸妈妈的爱”计划,利用白天时间进行小型培训和联络工作,“5个晚上的奇迹”
    8月8日-8月9日 兰州大学、兰州市区
    带领孩子们参观兰州大学,参观自强之星展示、校史馆,听min小讲座;
    8月10日-8月10日 兰州大学、兰州市区
    举办“我的未来不是梦”交流沙龙,以“信•心”的一封信活动结束。
    8月11日-8月11日 兰州市区
    暑期告别会

    暑假活动具体计划

    暑期活动主要有四个实施阶段,具体如下:
    (1)调查与方案设计阶段。根据往年项目经验,结合四至六月份的初步调查和活动情况,在6月底至7月初(小学与大学放假的相隔期)深入目标学校开展调查活动,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展开,不单独表现“边缘儿童”。团队成员作为教师助理参与班级工作,然后实施项目内容,利用二课堂、美术课、音乐课、班会时间,通过绘画、说心里话、写给老师的悄悄话等方式展开,由项目队员从变化、细节中观察“边缘儿童”的表现,从作品和行为中总结他们的心理特征,利用晚上会议时间交流总结,最后与项目心理指导、班主任老师一同评价和总结,最终由项目长负责游戏方案制定。
    游戏活动可以让儿童有一个充分自由和轻松的环境,即“通过游戏能让儿童在自由不经意的玩耍中把内心的焦虑胆怯等问题暴露出来”,从而最大限度地通过积极的引导和有效的途径使问题得以缓解或消失。游戏设计方案由社会学同学实习方案指导完成,由指导教师预期评价指导实施,充分注重儿童承受能力和少数民族习俗两个方面,最终达到局部调整,调动该部分孩子主观愿意参与到活动中来。(具体游戏备案此处不专门列出)

    (2)游戏与关怀儿童阶段。征求老师和家长意见后,项目团队根据初步调整情况,与孩子们相约一同度暑假。团队进入目标社区,以“满足爱和安全感、增强自信心”为主旨,将从以下顺序事件开展关怀行动:
    ①向孩子们发出正式的邀请和约定,结合学校假期安排,制定详细的暑期“游戏”计划,与孩子们首先建立信任关系,让他们认可并能在活动结束时相信其中的意义。
    ②与当地居委会商量,固定1-2个活动室成为我们相约的地点,作为我们临时集体性活动和定期分享会场所。
    ③“我的超能量”,让其劳逸结合,如约定一周辅导他们快速完成暑期作业;让他们教哥哥姐姐玩跳皮筋、扭山羊的游戏;向他们讲述大学和梦想,树立自强自立的意识,同时也倾听他们成长的故事和未来的梦想。
    (第一部分在社区内实施,通过作业辅导和游戏互动,让孩子们充分参与到群体游戏当中,增强他们与同伴的接触;通过故事讲述,给他们一次倾诉梦想、坚定信心和放飞希望的机会。)
    ④“满足小小的幸福”,带孩子们去电影院看一场励志电影、参观科技馆;去书店选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选一本送给好朋友的书,并且在一周的分享会上鼓励大家相互分享自己的书和电影观后感;送给他们一个许愿盒子,盒子里可以放他们的希望纸条(绿色)、梦想纸条(蓝色)和祝福纸条(橙色),然后与哥哥姐姐一起努力实现。
    (第二部分地点已确定,安排在第四周内进行,根据孩子们提出的愿望,制定具体行程。通过小小的幸福感的满足,让孩子们增加城市中的一些新体验,激发孩子们适应新环境和获取新感知的能力。)
    ⑤ “不害羞的勇气”,向他们教授外语、音乐、体育等小技巧,也鼓励他们表演他们家乡的民俗,如邀请区文化馆老师教授、翻唱“花儿”《院子里长满绿韭菜》,指导其他舞蹈、“手把式”等,并给予他们奖励和肯定;与他们一起制作一些民族特色的纸卡、小手册。尝试通过这一活动,在小学校园内建立第二课堂特殊区块——少数民族儿童才艺展示区,推广和学习少数民族民俗才艺,增加他们自信融入学习环境的力量。
    举办一期成果展示与联谊小晚会,鼓励他们在小朋友、哥哥姐姐、面前表演自己的“花儿”节目;一起去小区广场 “Free Hug”,与叔叔阿姨热情拥抱,“我们一起比赛谁第一个实现哦~”
    (第三部分内容在社区场所进行,按照时间因素邀请爸爸妈妈参加。通过这个环节让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能力,增加自信和勇气去表现自我,也通过自我表现获得肯定与关爱。)
    ⑥“爸爸妈妈的爱”,利用晚间时间,促妈妈与小孩交流,如向妈妈学习厨艺、和爸爸合作表演、送给妈妈的手工礼物;向他们讲述“劳动最光荣”的概念,把爸爸妈妈当偶像作文比赛等;做一些建议活动,如每天向爸爸妈妈问好,带孩子去领居家串门、尝试给孩子讲家乡故事等。主要利用白天的时间分组帮助孩子们制作、突破部分内容,充分调动积极性,实现“5个晚间的奇迹”。
    (第四部分内容之余由团队成员与“妈妈”们合作开展,并邀请“妈妈”们参与评估,教授她们辅导孩子作业等。)
    每一次活动和瞬间都通过第二阶段的游戏内容,进行第二次总结和效果评价。

    (3)素质拓展阶段
    在活动最后一个阶段,带领孩子们去看看大哥哥、大姐姐们的学校——“大学城一日游”,向他们介绍资助中心的“自强之星”,参加mini讲座。
    举办“我的未来不是梦”交流沙龙,在大学讲出心中的感受、体会,自己的梦想及未来的规划等。这个活动由校团委支持开展,在兰州大学校本部进行。
    “信•心”的一封信,写给父母;写给家乡的一个伙伴;还有一封要写给自己的未来,埋在兰州大学的校园内,与大哥哥大姐姐相约未来的一天。

    (4)评估与推广阶段
    活动最后邀请孩子们、老师和专家集中进行一次效果评估,并制定后续的一些添加方案。
    将活动中的每一点滴瞬间和心灵感动真实拍摄记录,与五月份征集的祝福语一同制作VCR和纪念册,作为这个夏天一同加油努力的纪念礼物送给孩子们。
    整理活动资料和孩子们的作品,在东方红广场进行一次展览和宣讲,呼吁社会公众关注、关心这些孩子们。


    暑假后:项目收尾、评估及成果展示 (计划)

    8月16日-8月22日 兰州大学
    集中整理暑期项目资料,尤其是充分听取指导单位意见,起草调研报告、编辑图片和视频资
    8月23日-8月23日 兰州大学
    邀请各方人员在兰州大学举行效果论证和讨论沙龙。
    8月24日-8月26日 兰州市区
    举行“小小的幸福”爱的传递活动,包括图片展览、公益宣讲、作品义卖、认领“星星梦”
    8月27日-9月5日 兰州大学 等
    在校园内进行成果展示和后续工作意见征集;与DHL小学联合建立第二课堂活动等
    9月10日-
    在截至日期前提交暑期项目汇报总结,包括文字报告、成果展示、和发票收据等。

    团队管理及相关制度 (选填)

    团队已就纪律约束、财务实施、后勤保障、紧急预案等方面制定明确条则(具体参见博客),摘录部分内容如下:
    (1)项目以安全为第一准则,团队成员互相配合照应,不擅自行动和实施活动外内容,维护集体纪律。
    (2)项目按照不同阶段由执行长或项目长决策,项目成员尊重团队集体安排,如有意见及时、积极提出,具体工作由小分队分工负责,队长协调组织。
    (3)项目队员时刻尊重被访人性别、民族习俗、家庭背景,访问时态度随和、注重倾听、耐心讲解;尊重接待单位的协调安排,不得擅自向当地组织提无理要求,不能随意接受礼物和任何特殊待遇。
    (1)活动经费实施采取队长负责制,签字确认,经财务核实,由出纳统一收支。
    (2)活动经费以高效、节俭为原则,日帐日清,票据齐全。

    安全及其他隐患的预处理 (选填)

    安全或其它隐患: 团队成员项目期间安全
    对应措施:行前集中安全教育等(见博客)
    安全或其它隐患: 被访儿童外出及活动安全
    对应措施:外出采取分小组负责制等(见博客)
    安全或其它隐患: 民族习俗冲突与调解
    对应措施:行前民族知识培训工作高度重视等(见博客)

    项目可行性分析 (选填)

    新闻报道与重要类似项目显示,少数民族打工子弟心理辅导与教育融入问题的特殊而普遍性,边缘化因素影响程度及严峻性在项目实施上具有紧迫性和实施意义;项目设计根据社会学儿童心理调整最有效的途径—游戏调整—经过经验、观察、设计、评价和反馈等环节及“夏令营式”实施形式,涉及儿童心理调适、家长环境创设、新体验满足等内容,在组织形式上具有相对科学性和开放性;往期项目的基地建设、经验总结和成型资料、队员们的实践经验、行前培训以及指导力量在各方面的咨询意见与顾问可保证运行机制的专业性;以及项目实施空间的调整难度很小,资金和器材条件较低,在有限的环境内能保证预期效果的可控性;交通位置、联系制、学生社团的公益关注方向等可保证项目效果的持续性和继续发展。另,民族习俗与生活方式可能成为项目实施的挑战,但以“爱”的精神注意、沟通和化解,一定能够实现预期的目标。

    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案 (选填)

    可能出现的问题: 儿童由于心理原因参与程度低,活动效果可能不明显。
    对应预案:(见博客)((见评审参考)
    可能出现的问题: 家长因为工作时间不固定,不能按时参加活动
    对应预案:(见博客)(见评审参考)
    可能出现的问题: 外出活动活动中出现混乱,影响活动进度
    对应预案:(见博客)(见评审参考)
    可能出现的问题: 部分儿童因为兴趣或者其他原因中途退出活动
    对应预案:(见博客)(见评审参考)
    可能出现的问题: 其他成员矛盾和退出、天气原因、行动时间问题
    对应预案:(见博客)(见评审参考)

    项目可推广性分析 (选填)

    (1)推广环境。少数民族打工子女是边缘儿益需童中特殊的一个缩影,他们的心理健康、家庭关系、课业辅导、新体验等是流动儿童群体性的公求,具有普遍存在和紧迫关注的必要;“游戏调整”、“情景实施”和大学生社团能动性参与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较为科学、可行。
    (2)推广条件。尝试和探索通过增加边缘儿童“爱、安全感与新体验“的试验,在如何与关怀弱势儿童心理抚慰和扶助的实际方向上借鉴意义,在理论方向上又有开放性和参考价值;项目所使用器材较少,场地和配备环境在空间和时间限制上较弱,适合各地普遍开展;实施时间和人员可随时调整,不定期联系制和暑期集中活动结合的方式可保证项目的持续性。

    补充信息 (选填)

    评价意见:
    『小小的幸福』将要从事的关注少数民族打工子女心理辅导与游戏调整等内容是我国社会转型期亟需关注与尝试的公益内容,也是建设和谐社会、扶助弱势群体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很有意义的实践项目。
    这个团队的成员皆是大二、三的同学们,他们经过两三年社会学、民族学等专业的学习,及多次社会实践和公益扶助的项目经验,对这个项目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也相信他们的能力能够很好的实施与完成这项工作。

    重要参考资料:
    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治疗:10名边缘儿童的个案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史柏年:《城市边缘人:进城农民工家庭及其子女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滕星 :《多元文化社会的女童教育:中国少数民族女童教育导论》,民族出版社,2009
    王平:《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思考》,民族教育研究 ,2008 (2)  
    叶月婵:流动儿童教育中的家长参与研究,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4)
    马明兰,王希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城市教育融入问题研究》,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5)

    重要类似项目:
    兰州兴邦文化资讯服务中心:《边缘社区少数民族农民工子女扫盲教育项目》,第二届中国发展市场资助
    兰州大学乡村实践与调研协会:《同一片蓝天下,共同成长——兰州市少数民族流动儿童周末辅导项目》,南都公益基金会资助
    兰州大学研究生会:《兰州市农民工子弟援助计划》,共青团兰州大学委员会资助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转型时期农民工子女城市适应过程——西北地区回族人口的实证研究》,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资助
    贵州阳光志愿者之家:《贵阳市农民工子女沟通能力建设项目》,南都公益基金会资助

    项目博客网址 (选填)


    评审参考 (选填,不公开)

    (不公开)

    评语/修改意见

  • 项目前期调研和准备工作较充分。
  • 博客内容丰富,建议将部分重要内容包括在计划书本身内。

  • 项目预算(决赛)
    (待定,决赛阶段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