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侗族文化的传承(团队创意主页)
此项目没有进入决赛
-
项目信息(预赛)
- 违反复赛填写规定(如:部分填写字数超出了规定)
- 暑期活动的部分步骤缺乏详细的描述。
学校: 中国矿业大学
公益方向: 文化
实施地区: 贵州(曾住地 )
预计团队大小: 8人
创意亮点
(创意亮点是由参赛团队提供给评审人员的参考信息或特殊亮点,不予公开。)
创意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人们解放思想的浪潮也冲击了深山中古老的侗族文化,许多侗人走出山寨,在外面的世界拼搏,年轻人为了更好地适应山外的生活,积极地学习普通话和英语,现在很多侗族的孩子英语甚至比他们的侗语还要流利。如果我们不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若干年后侗族文化可能要消失殆尽了。我们的创意活动就是将村里考上大学的几位同学组织起来,回家乡对初中、小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借用学校放假期间的空教室,为孩子们做讲座,宣传民族文化求同存异,延续自己民族文化的使命感。 开办特色侗语辅导班,我们不是机械的教导一门语言,而是要提高他们自主学习侗语的意识,当地不是没有学习的条件,而是他们不愿意学习。同时给他们想知道的外面世界的讯息。 请德高望重的族长为新生代的侗人讲述古老的传说和节日文化,提醒人们不要忽视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以公开播放有关侗族文化的电影、视频、歌曲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向群众宣传侗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
详细计划(复赛)
辅导员/顾问 (含:在项目的准备和实施期间,每周愿意用于指导,协助本团队的平均时间)
彭祖森 | 渡马乡共和小学 |
渡马乡共和小学教师
>=5小时
合作机构
渡马乡共和小学 (中小学)
网址:   http://www.study800.com/study800wiki/index.php?doc-view-229202
联系状态:合作意向
承诺提供:
联系人:
校长/姓名/地址
项目背景及意义
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现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天柱,锦屏,湖南的新晃,通道和广西的三江,龙胜等县。侗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文字逐渐佚失,给本来已成星火之势的侗族文化的传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在文化领域也造成了很大影响,目前侗族的文字仅限于一部分家庭族谱、宗庙祭祀等场合,懂侗族文字的人更是寥寥无几。侗族语言和文化只能依靠口耳相传来延续。但全球经济一体化严重威胁了这一古老的传承方式,大部分的年轻人为了更好地融入山外的世界从小学就开始努力学习英语,反而忘记了他们原本应掌握的侗语。侗族的文化艺术原本就有“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之美誉,随着西方节日文化的入侵,侗族三月三对山歌、斗牛等传统节日也日益淡化,年青一代会唱山歌的更是少之又少。
本项目希望组织当地考上大学走出山区的侗族大学生回到故乡,凭借他们开阔的视野,教育当地小学生、中学生培养他们学习侗语的意识,不仅要在课堂上学好基本的文化知识,还要在生活中学习本民族特有的语言,保持自己的特色,通过公映视频,歌曲让家长们了解到他们认为老土的东西,对孩子今后的生活是有帮助的,使他们有了教孩子们侗族文化的意愿。提升青年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意识。
本项目希望组织当地考上大学走出山区的侗族大学生回到故乡,凭借他们开阔的视野,教育当地小学生、中学生培养他们学习侗语的意识,不仅要在课堂上学好基本的文化知识,还要在生活中学习本民族特有的语言,保持自己的特色,通过公映视频,歌曲让家长们了解到他们认为老土的东西,对孩子今后的生活是有帮助的,使他们有了教孩子们侗族文化的意愿。提升青年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意识。
团队相关经历(选填)
(无)
相关经历的总结、经验 (选填;包括大赛资金将会带来的附加值)
(无)
公益目标
受益群体/事宜: | 为中小学生提供侗族文化基础教育的机 |
预期成果: | 中小学生通过我们的项目,可以直接地了解到一些,侗族文化的基本知识,在今后的生活中 |
受益群体/事宜: | 为侗寨中族长提供对外宣传古老神秘侗 |
预期成果: | 实现侗族文化不断传承的目标。 |
受益群体/事宜: | 让社会上更多人了解到侗族文化。 |
预期成果: | 在高校中网络的宣传可以让更多非侗族人了解神秘而古老的侗族。 |
实施地点
贵州省黔东南州天柱县等地是侗族人聚居地,多为山区,交通较为闭塞,保存有较为完整的侗族文化体系,有利于我们开展侗族文化基础教育。本团队大部分成员来自于这一地区,可以争取到当地小学和初中等公共场所作为活动现场和培训场地,有较好的群众基础,而且侗族民众热情好客,我们在这一地区开展活动一定能得到广泛的支持和良好的效果。
项目团队
1、队员组成:本团队大部分由当地大学生组成,不仅熟知侗语,而且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声誉。
1、学校:本团队系学校团委,各项活动有学校团委及领导的大力支持。
2、活动场地:已联系当地小学提供暑期空教室作为培训场地。
3、在视频录制剪辑方面:我们得到了本校广播电视专业的学生及老师的支持与合作。
志愿者招募计划 (选填;团队招募的志愿者向团队本身负责,不是大赛参赛者)
(无)
前期调研和准备 (已完成工作)
目前前期调研:
1、对侗语现状的调研:本团队已经开始调研,与侗寨老人彭祖森老先生进行过多次面谈,彭老师说现在能说侗语的人越来越少了,他很担心侗语没办法流传下去,侗语的传承必须依靠青年一代,本团队的项目容易得到认可。
2、对侗语的了解:本团队大部分由侗族大学生组成,对侗语已有一定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可以交流,对侗语,侗族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侗族文化在社会文化中应有自己的地位,有必要将其传承下去。
3、收集现有的侗族文化音响资料,将其整理,编辑,便于在活动过程中使用,并在活动中留意没有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录制下来公开到博客,有利于通过互联网进一步传播。
1、对侗语现状的调研:本团队已经开始调研,与侗寨老人彭祖森老先生进行过多次面谈,彭老师说现在能说侗语的人越来越少了,他很担心侗语没办法流传下去,侗语的传承必须依靠青年一代,本团队的项目容易得到认可。
2、对侗语的了解:本团队大部分由侗族大学生组成,对侗语已有一定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可以交流,对侗语,侗族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侗族文化在社会文化中应有自己的地位,有必要将其传承下去。
3、收集现有的侗族文化音响资料,将其整理,编辑,便于在活动过程中使用,并在活动中留意没有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录制下来公开到博客,有利于通过互联网进一步传播。
暑假前:调研、准备(计划)
3月: | 计划撰写与参加评审。 |
4月: | 项目资料进一步收集,制定志愿者招募计划书 |
5月: | 校内外宣传,制作活动宣传单及横幅,“侗族文化传承志愿者”招募 |
6月: | 联系当地中小学校并宣传,接受暑期侗族文化基础教育人员报名 |
暑假活动时间表
7月1日-7月10日 | 大学校园 |
对项目组成员进行语言培训,强调侗族忌讳风俗等 |
7月11日-7月23日 | 贵州省天柱县 |
项目组成员赴天柱县对侗寨族长、有威望的老人进行先期采访,并协商宣传和中小学生校园 |
7月24日-7月30日 | 贵州省天柱县 |
对项目组采访记录稿整理,视频剪辑,图片润色、包装联系地方进行展览活动,落实中小学 |
8月02日-8月15日 | 贵州省天柱县 |
对报名的中小学生(视人数情况开设班级)进行侗族文化基础教育,并吸纳更多人参与其 |
8月16日-8月25日 | 贵州省天柱县 |
晚上公映收集和整理的视频音像资料,白天请族长等人与年青一代面对面交流,解答青年 |
暑假活动具体计划
具体计划
暑期活动初步计划按照以下部分内容展开:
(一) 实地采访,记录侗人心愿。在贵州天柱县,侗族人口分布较密,文化体系保存较为完整,接触收集第一手侗语音像资料,了解老人们传承这种古老文化的心愿。这部分活动从7月10日至7 月23日,近两周具体分为以下步骤:
1.到天柱县政府主管大学生活动的团委注册活动,联系渡马乡文化队关于侗语、侗歌、老艺人的全面资料,听取当地文化单位对于我们项目调查,采访的建议。
2.采用访谈的方式采访侗寨中德高望重的老人,主要和他们聊一聊侗语历史情况和保护现状,了解保护过程中的困难和他们坚守古老文化的信念。
3.通过老人们手中的历史图片,演出照片和资料等进行复制和进一步处理设计和制作、整理、保护。
4.编辑采访资料,按照新闻稿件,采访记录、故事形式、心得体会等各种形式,以电子资料形式保存,将实地采访拍摄和复制、设计的图片、视频资料进一步加工和制作,达到公开展览的水平。
(二)、设计展览,宣传传承意识。
通过调研小组的采访,整理所记录的侗族老人传承侗族文化的行为,通过处理、设计文字、图片、视频资料,以公开展览,网络宣传,媒体报道等形式向社会传达侗族人的 心愿,以此感动社会表达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这部分活动从7月10日到8月25日,贯穿于整个活动始终,由宣传小组完成。
1.常规宣传:联系地方团委和相关部门对展览及活动过程进行宣传。
2.网络宣传:在项目博客,学校BBS 上发出活动公告,在地方网站推荐展览内容,项目博客每天更新,根据活动进展情况上传相关文字和图片,保证及时性。
3.传统宣传:印制宣传单,在城区张贴和市集发放,并制作小卡片向中小学生发入,宣传。
(三)、对报名的中小学生进行侗族文化基础培训。通过一段时间宣传,展览和采访,有一部分中小学生报名,志愿者对其进行培训,吸纳更多人。这部分活动在8月2 日到8月15日,包括以下三部分:
1.人员报名:可以从6月就开始接受报名,通过联系队员小时的老师寻求帮助,让其在中小学生在校期间进行一次前期宣传,这样通过老师之口作出的宣传可能宣传比其他常规宣传更有效。由于队员本身是当地人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也可以吸纳一部分中小学生,这一 部分中小学生再通过交流可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2.培训场地:已经联系当地小学,充分利用暑假期间小学闲置的空教室作为培训场地。
3.培训内容分为:(1).侗族常用语:由志愿者教一些日常用语,比如“你好”,“吃饭”之类的,并让其回家与父母或爷爷奶奶练习,侗族成年一代大部分都会说侗语,这样又扩大了活动的宣传影响范围,对其他活动的开展也很有利。
(2)侗族节日:介绍经整理后的侗族节日、习俗,可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地了解侗族节日,也可以组织模拟侗族节日的活动。
(3)侗族传说,信仰:请2-3位老人讲述古老的传说,民间故事等。
(四)、请德高望重的老人与年青一代面对面交流,解答中小学生们在学习侗语过程中的疑惑,老人们也可以向队员提问,让他们了解侗族人在外面的生活现状。形成新老两代人的互动。这部分活动时间在8月16日到8月25日。月末几天队员要总结暑假项目实施情况。
(五)、校内推广。校园推广计划主要是利用在高校开学一段时间,结合各学校关于文化保护、传播活动,联系相关学生社团开展宣传、教育性活动。如计划中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题讲座,“民族文化遗产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大学生们可以充分的体验到文化遗产保护的氛围。此外,我们还打算将我们之前的一些宣传材料通过卡片形式发放出去,做图片展览、播放音频资料等等活动。校园推广计划主要根据各学校学生社团的时间安排和项目形式展开,我们主要希望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在大学校园形成一个系列活动的氛围,让大家更主动的参与其中。也希望通过此能够激发更多的学生社团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播的思路,让大学生文化遗产保护的力量更加壮大。
暑期活动初步计划按照以下部分内容展开:
(一) 实地采访,记录侗人心愿。在贵州天柱县,侗族人口分布较密,文化体系保存较为完整,接触收集第一手侗语音像资料,了解老人们传承这种古老文化的心愿。这部分活动从7月10日至7 月23日,近两周具体分为以下步骤:
1.到天柱县政府主管大学生活动的团委注册活动,联系渡马乡文化队关于侗语、侗歌、老艺人的全面资料,听取当地文化单位对于我们项目调查,采访的建议。
2.采用访谈的方式采访侗寨中德高望重的老人,主要和他们聊一聊侗语历史情况和保护现状,了解保护过程中的困难和他们坚守古老文化的信念。
3.通过老人们手中的历史图片,演出照片和资料等进行复制和进一步处理设计和制作、整理、保护。
4.编辑采访资料,按照新闻稿件,采访记录、故事形式、心得体会等各种形式,以电子资料形式保存,将实地采访拍摄和复制、设计的图片、视频资料进一步加工和制作,达到公开展览的水平。
(二)、设计展览,宣传传承意识。
通过调研小组的采访,整理所记录的侗族老人传承侗族文化的行为,通过处理、设计文字、图片、视频资料,以公开展览,网络宣传,媒体报道等形式向社会传达侗族人的 心愿,以此感动社会表达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这部分活动从7月10日到8月25日,贯穿于整个活动始终,由宣传小组完成。
1.常规宣传:联系地方团委和相关部门对展览及活动过程进行宣传。
2.网络宣传:在项目博客,学校BBS 上发出活动公告,在地方网站推荐展览内容,项目博客每天更新,根据活动进展情况上传相关文字和图片,保证及时性。
3.传统宣传:印制宣传单,在城区张贴和市集发放,并制作小卡片向中小学生发入,宣传。
(三)、对报名的中小学生进行侗族文化基础培训。通过一段时间宣传,展览和采访,有一部分中小学生报名,志愿者对其进行培训,吸纳更多人。这部分活动在8月2 日到8月15日,包括以下三部分:
1.人员报名:可以从6月就开始接受报名,通过联系队员小时的老师寻求帮助,让其在中小学生在校期间进行一次前期宣传,这样通过老师之口作出的宣传可能宣传比其他常规宣传更有效。由于队员本身是当地人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也可以吸纳一部分中小学生,这一 部分中小学生再通过交流可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2.培训场地:已经联系当地小学,充分利用暑假期间小学闲置的空教室作为培训场地。
3.培训内容分为:(1).侗族常用语:由志愿者教一些日常用语,比如“你好”,“吃饭”之类的,并让其回家与父母或爷爷奶奶练习,侗族成年一代大部分都会说侗语,这样又扩大了活动的宣传影响范围,对其他活动的开展也很有利。
(2)侗族节日:介绍经整理后的侗族节日、习俗,可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地了解侗族节日,也可以组织模拟侗族节日的活动。
(3)侗族传说,信仰:请2-3位老人讲述古老的传说,民间故事等。
(四)、请德高望重的老人与年青一代面对面交流,解答中小学生们在学习侗语过程中的疑惑,老人们也可以向队员提问,让他们了解侗族人在外面的生活现状。形成新老两代人的互动。这部分活动时间在8月16日到8月25日。月末几天队员要总结暑假项目实施情况。
(五)、校内推广。校园推广计划主要是利用在高校开学一段时间,结合各学校关于文化保护、传播活动,联系相关学生社团开展宣传、教育性活动。如计划中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题讲座,“民族文化遗产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大学生们可以充分的体验到文化遗产保护的氛围。此外,我们还打算将我们之前的一些宣传材料通过卡片形式发放出去,做图片展览、播放音频资料等等活动。校园推广计划主要根据各学校学生社团的时间安排和项目形式展开,我们主要希望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在大学校园形成一个系列活动的氛围,让大家更主动的参与其中。也希望通过此能够激发更多的学生社团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播的思路,让大学生文化遗产保护的力量更加壮大。
暑假后:项目收尾、评估及成果展示 (计划)
8月26日-9月05日 | 大学校园 |
在各高校全程通过文字,图片,视频方式报道活动效果,与各高校社团联合进行文化遗产保 |
9月05日-9月10日 | 大学校园 |
开展校内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例如“说说各民族文化遗产”,民族文化专家讲座等,通过校 |
9月10日- |
在截至日期前提交暑期项目汇报总结,包括文字报告、成果展示、和发票收据等。 |
团队管理及相关制度 (选填)
(1)团队设队长一名,会计一名,下设宣传小组,对外联系小组等;
(2)实践活动过程中,团队成员应衣着得体,举止文明,谦虚有礼,维护大学生和项目的声誉和形象。
(3)团队成员应认真完成各项任务,不擅自行动;
(4)团队内各项事务应由集体讨论决定,统一意见后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成员应尊重团队的安排,如有意见积极、及时提出;
(5)团队须尊重接待单位的协调安排,不得擅自向当地组织提无理要求;不能随意接受贵重礼品等;
(2)实践活动过程中,团队成员应衣着得体,举止文明,谦虚有礼,维护大学生和项目的声誉和形象。
(3)团队成员应认真完成各项任务,不擅自行动;
(4)团队内各项事务应由集体讨论决定,统一意见后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成员应尊重团队的安排,如有意见积极、及时提出;
(5)团队须尊重接待单位的协调安排,不得擅自向当地组织提无理要求;不能随意接受贵重礼品等;
安全及其他隐患的预处理 (选填)
安全或其它隐患: | 在活动期间不慎被盗被抢,以及可能遭受到人身伤害。 |
对应措施: | 增强实践成员的安全自卫意识,保持一定的警惕心理,保管好个人贵重财物;同时在实践中 |
安全或其它隐患: | 参与活动时,人群发生拥挤、踩踏并可能由此产生伤害。 |
对应措施: | 尽量避免到人群拥挤的地方,在公共场所或参加大型活动保持秩序,注意自我保护,在踩踏 |
安全或其它隐患: | 活动时接近危险动物或到危险地段。 |
对应措施: | 活动期间尽量远离危险动物或到危险地段。 |
项目可行性分析 (选填)
项目可行性:
首先,团队队员大部分老师当地大学生,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声誉,在向当地中小学寻求帮助时会较方便。其次,侗语在当地本身就有一定基础,只是在传承上出现了脱节,本项目就是要及时地连接上下两代,提升年轻一代学习侗语的意识,他们并不是没有学习侗语的条件而是不愿意去学。最后,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大背景下,当地政府也对侗族文化建设非常重视,是项目开展的有力保证。
首先,团队队员大部分老师当地大学生,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声誉,在向当地中小学寻求帮助时会较方便。其次,侗语在当地本身就有一定基础,只是在传承上出现了脱节,本项目就是要及时地连接上下两代,提升年轻一代学习侗语的意识,他们并不是没有学习侗语的条件而是不愿意去学。最后,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大背景下,当地政府也对侗族文化建设非常重视,是项目开展的有力保证。
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案 (选填)
可能出现的问题: | 队员与当地村民的相处问题。 |
对应预案: | 团队设计两个预案,前期努力融合,保证项目资料的成功调查和搜集,事先与队员家长说清 |
可能出现的问题: | 中小学生报名不积极的问题。 |
对应预案: | 针对这一点,团队已经安排队员在家中先联系一部分亲友的小孩,然后再通过他们互相传达 |
项目可推广性分析 (选填)
(无)
补充信息 (选填)
(无)
项目博客网址 (选填)
评审参考 (选填,不公开)
(不公开)
评语/修改意见
项目预算(决赛)
(待定,决赛阶段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