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意公布 > 第三届 > 决赛 >...


侗族文化接力棒――(团队创意主页)


链接到复赛页面
    项目信息(预赛)

    学校:                 中山大学
    公益方向:           文化
    实施地区:           贵州(其他 )
    预计团队大小:     10~20人

    创意亮点
    (创意亮点是由参赛团队提供给评审人员的参考信息或特殊亮点,不予公开。)
    创意
    创意来源
    侗族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被誉为“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但是经过中大支教队在贵州本里两年的实地支教我们发现,当地的侗族人在外来文化冲击下对本民族特色文化例如侗绣?侗戏的了解渐渐减少,民族身份认同度也不高。然而,只有热爱自己民族,侗族人民才能真正“走出大山”,更能“走回大山”,为民族的兴旺发展贡献力量。

    项目期待
    1利用支教的优势,启发侗族的孩子对其民族文化的认识,激发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传承。
    2构建平台对外推广侗族文化,把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实施方案
    实地调研(邀请孩子和村干部参与调研,记录侗族的风俗民情);特色课程(利用课程渗透侗族的文化,例如请来村里老人给孩子们讲述民族的历史和即将失传的手工艺的故事等);推广(把当地有民族特色工艺品通过开网站?展览会?义卖活动和捐赠博物馆向社会展示,并把其收入设为支教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侗族学生)等。


    详细计划(复赛)

    辅导员/顾问 (含:在项目的准备和实施期间,每周愿意用于指导,协助本团队的平均时间)

    周昀 中山大学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团委副书记
    >=5小时

    合作机构

    广州义务工作者联合会  (草根公益组织)
    网址:      http://www.96909.gd.cn/gvu/
    联系状态:长期合作
    承诺提供:
    联系人:    姓名/地址/手机/EMAIL
    华南农业大学义务工作者协会  (学生社团)
    网址:      
    联系状态:长期合作
    承诺提供:
    联系人:    会长/姓名/手机
    广州市西丽小学   (中小学)
    网址:      
    联系状态:长期合作
    承诺提供:
    联系人:    姓名/手机
    广州市东城小学   (中小学)
    网址:      
    联系状态:长期合作
    承诺提供:
    联系人:    姓名/手机

    项目背景及意义

        中山大学心心之火支教队自2007年6月成立以来,每年暑假都会前往贵州省榕江县内月亮山脚下的侗民族聚居的村寨开展活动。在支教的过程中队员们发现,外界的经济发展的浪潮已然穿透四面环绕的高山,渗进民风淳朴的村庄,渐渐侵蚀了那些传承了千百年的民族传统。繁复的染布工序、精美的侗绣、史诗般的侗歌、讲究的芦笙舞等等,在年轻一代那里仿佛已经失去了它们原来的意义。比起学习这些传统的手艺,年轻人更乐意离开村寨到城市里打工,感受所谓潮流的文化,穿衣打扮的风格也越来越与侗族的传统相背离。队员们和侗族的年轻人接触,最深的感受就是他们的谈吐以及思维方式几乎与汉人无异。而参加支教活动的当地学生,大多数都怀着走出大山的梦想,却少有人会用心去了解其当下所生活的村寨,至于走回大山建设家园更是无从谈起。然而,侗民族之兴旺是要建立在这些正在成长的孩子们将来的反哺行为上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支教队策划在支教点之一的贵州榕江县乐里镇本里小学开展一系列以“侗族文化接力棒”为主题的活动,带领当地的学生去感受和发现其民族文化传统的魅力,试图重构孩子们对其民族文化的认同和信仰。无疑,这样的活动对于侗民族传统的继承以及整个社会的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此外,活动的模式完全能够被借鉴,这也许能够为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文化传统之保护方式提供新的思路。

    团队相关经历(选填)

        中山大学心心之火支教队自2007年成立以来,每年暑假都会前往贫困山区的学校开展支教活动:
    2007年暑假,以“梦•起航”为主题,支教队前往贵州省榕江县计划乡加两、加去、计埃3个村庄开展支教活动。
    2008年暑假,以“爱与希望”为主题,支教队前往贵州省榕江县计划乡加两、加去、计埃3个村庄、贵州省毕节市普翁村、安徽省桐城市中义乡、广东省揭阳市良田乡开展支教活动。
    2009年暑假,支教队前往贵州省榕江县乐里镇本里村和计划乡加两、加去、计埃4个村庄以及广东省揭阳市桐树坪、良文2个村庄开展支教活动。
      在这三年的支教活动中,我们同时兼顾了山区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例如在2008年,技术组队员对普翁中学的老师进行电脑基础技术的培训,2009年技术组队员在加两中心校开设电脑基础技术特色课程,并到榕江县城进行信息网络方面的调研以及完善当地政府的网站。

    相关经历的总结、经验 (选填;包括大赛资金将会带来的附加值)

       在过去3年的支教活动中,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
    1、尊重支教地的风俗习惯。支教点多数设立在侗族、苗族、水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当地的风俗与汉族非常不同。比如,苗族人喜欢以酒待客,队员去家访时家长一般会向我们敬酒,若拒绝喝酒则会被认为是嫌弃他们。
    2、不轻易对孩子许下承诺。在和学生交谈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他们积极向上,但不能轻易向他们作出承诺,例如返校即给他们写信的承诺。因为如果返校后不能实现许下的承诺,将会导致支教队信任度的缺失,对以后的支教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
    3、队员们要做好适应支教当地的气候环境的准备。很多支教点是设置在气候潮湿、早晚温差大、蚊虫多的山区里,队员们出发前要准备好适当的衣物和驱赶蚊虫的药。
      此外,支教活动所需要的路费、生活费、保险费由队员自己负责,队员还需要背负相当重量的为当地孩子募捐到的物资。如果能有大赛资金的支持,我们可以托运物资和为队员买保险,减少他们的负担。

    公益目标

    受益群体/事宜: 本里村的侗族学生
    预期成果: 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这对其心理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意义重大。
    受益群体/事宜: 侗族传统文化
    预期成果: 只有青少年一代认识和认同其民族文化,侗族文化传统才能得以传承和发展。
    受益群体/事宜: 高校学生
    预期成果: 后期的展览等宣传活动能够使使高校学生开阔眼界,深入了解侗族文化。
    受益群体/事宜: 参与活动的支教队员
    预期成果: 队员们不仅能够深入地了解到侗族的传统文化,更是培养了团队合作、吃苦耐劳等精神。

    实施地点

        贵州省榕江县乐里镇本里村是“侗族文化接力棒”项目的主要实施地,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则在广州市开展。在选择这两个实施地的过程我们主要考虑到以下的因素:
    1、(1)贵州省榕江县本里村是一个侗民族聚居的村庄,当地的老一辈人还是熟知民族的传统及禁忌并且能够娴熟地掌握着那些富有侗民族特色的手艺的,而年轻人对这些传统和手艺却知之甚少了。这样的文化处境使得项目的开展具有针对性和实质性的意义。(2)此外,支教队曾经在本里村开展过支教活动,与当地的老师、村干部建立了较好的联系,这无疑能使我们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争取到当地更大的支持,从而更有可能实现预期的效果。
    2、广州市是我们学校的所在地,是开展前期工作的最为切实可行的地方。收集资料、撰写调查报告、培训队员等工作将主要在中山大学大学城校区、白云山、金星农庄以及有合作关系的小学等地方开展。

    项目团队

    一、团队构成:中山大学心心之火支教队
      支教队成立于2007年,其决策和管理机构是管理委员会,由队长、副队长和各组组长组成,下设外拓组、秘书组、技术组、“1+1”组以及医疗分队等职能部门,队员在2009年达到122人(不包括退队的老队员),分别分布在中山大学的东、南、北校区,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
    二、团队优势
    1、经验丰富。支教队自成立以来,累计支教人数达258人,足迹遍布三个省、六个乡镇、八所小学,2000余名孩子因此受益。以2009年的活动为例,我们的支教点遍及两个省六所贫困山区学校,参加活动学生超过1000人,志愿者服务小时数超过1000小时。
    2、专业性强。我们的主要任务在于支教,每一年都会根据情具体的情况在课程设置中突出相应的主题。比如2008年,在抗震救灾的大背景下,我们定下了“爱与希望”的支教主题。
    3、管理完善。支教队有具体的总章程,各职能小组也各有章程,分工明确,管理完善。

    志愿者招募计划 (选填;团队招募的志愿者向团队本身负责,不是大赛参赛者)

    实施“侗族文化接力棒”项目的志愿者团队将由支教队在2010年招收的新队员中合适的人选组成:
    1、支教队招新。支教队下设4个职能小组,每个小组计划招收13—15人。具体的时间安排如下:
    3月8日——3月14日:招新宣传
    3月15日——3月17日:整理报名表,通知面试时间和地点
    3月19日:第一次面试
    3月21日:第二次面试,确定新队员名单
    2、项目组组队。初拟挑选15名队员组成项目团队,面试和确定名单的时间是3月22日——3月29日。

    前期调研和准备 (已完成工作)

       为了配合项目的顺利开展,我们已经完成了以下的准备工作。
    1、初步的调研。整理往年在贵州省榕江县乐里镇本里村的支教材料,包括照片、文字等,访问去过当地支教的老队员,初步了解了当地的自然和人文境况。本里村四面环山,交通不便利。当地的民风淳朴,但是出现较为明显的汉化现象。
    2、确定项目实施的地点。我们已经联系了本里村的村干部和本里小学的张老师,向其表达了我们将在本里村开展“侗族文化接力棒”项目的想法,已经得到了他们的同意。同时,他们表示愿意提供种种便利以全面配合此活动的开展。
    3、联系辅导老师。我们已经联系了支教队的主管周老师以及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的教授邓老师,他们表示愿意为我们的活动提出建议和指导。
    4、在总结往年的支教经验和综合考虑本里村的情况以后,支教队的决策机构为“侗族文化接力棒”项目做了非常详细的策划。
    5、支教队招新工作已在2010年3月底结束,我们已从新队员中招募了“侗族文化接力棒”项目志愿者,他们正在为该项目的课程积极地准备着。
      总的来说,“侗族文化接力棒”项目具有相当的可行性,我们有信心做好这个项目。

    暑假前:调研、准备(计划)

    3月: 支教队招新,组成项目执行团队。
    4月: 二次调研。通过整理已有照片文字资料/当地人和队员口述/利用网络图书等资源,全面了解本里村的历史和现状
    5月: 培训一期之侗族文化初探。组织队员对已有的调研资料进行学习,并为项目的实施提出改进的建议等。
    5月: 培训一期之内部联谊。例如到金星农庄野炊或者到白云山定向越野,加强队员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5月: 培训一期之田野调查技巧培训。老队员向新队员传授田野调查的经验,新队员拟写暑期调研的提纲并做修改和完善
    5月: 培训一期之课程试讲。组织队员到有合作关系的小学去试讲,感受支教气氛,同时学习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方法
    6月: 培训二期,分专题设计特色课程和游戏,准备相应的资料,建立资源共享的课程库和资料库。
    7月: 后期培训之心理培训。联系身心飞翔工作室,对队员进行心理方面的培训。
    7月: 后期培训之安全意识和医疗基础知识培训。
    7月: 物资托运。此为全支教队的必要项目,详细解释见其他补充信息部分。

    暑假活动时间表

    8月1日-8月2日 广东省到贵州省
    乘车前往本里村
    8月3日-8月3日 榕江县乐里镇本里村
    动员当地学生参加支教活动
    8月4日-8月16日 本里村
    开展课程和课外活动时间,详细安排见暑期活动具体计划部分
    8月17日-8月17日 本里村
    学生活动成果展览
    8月18日-8月18日 本里村
    上午分发物资,下午或者晚上篝火晚会(即结课典礼)
    8月19日-8月20日 本里村到广东省广州市
    返回广州,团队暂时解散。

    暑假活动具体计划

    一、每日工作
    (一)支教队抵达本里并且安顿下来以后,对学生每日安排如下:
    上午:早读和常规课程
    下午:侗族文化接力棒特色课程和野外考察、文娱节目排练等。
    晚上:“心•飞翔”快乐聊天计划(即队员和孩子们通过沟通交流、玩游戏等方式以增进情感,在此过程鼓励孩子们去追求他们的理想)
    (二)队员每日工作。
    1、负责课程备课以及对当地孩子进行心理鼓励等。
    2、每日都要安排人员负责全队的内务即做饭和打扫宿舍。
    3、队员们每晚都会集合开会,交流在当天的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难题,商量出解决的方法,
    同时,布置好次日的内务安排(为保证队员的休息时间、和孩子的交流时间、备课时间等,会议不得超过一小时)。
    二、支教十五天的初步工作计划
    纵观整个支教过程,支教队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六个板块:
    (一)动员工作。(到达本里以后第2天进行动员)
        支教队计划在2010年暑假到贵州省榕江县本里小学实施“侗族文化接力棒”项目,队员们在抵达本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到每家每户去动员正在放假的学生重新回到校园参加我们的支教活动。对于愿意参加活动的学生要登记好其姓名,同时告之开课典礼的时间和地点。
    (二)特色课程。(为期15天的支教活动中,从第2天到第13天的每天下午都设置特色课程)
        以侗民族文化传统为主题,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心理特点,分饮食、建筑、服饰、童谣、神话传说、音乐、舞蹈、民族历史、史诗以及自然环境等专题设置课程进行讲授,课程的宗旨在于鼓励学生自主去发现当地的侗民族文化传统。
       上课形式要灵活多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做法:
    1、在图像中感受侗民族风情。借用队员带到当地的笔记本电脑向学生播放事前准备好的视频如《唱响侗族大歌宣传美丽贵州》、《乐里七十二寨侗族歌曲》等,或者展示图片,让学生们在直观的印象中感受侗民族文化的魅力。
    2、设置交流讨论课。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课后对与课程专题有关的事物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例如可以向父母了解富有侗民族特色的食物酸鱼的做法、染布的工序、节日的禁忌等,在讨论课上,由小组向班级讲述探索所得。
    3、将游戏带进课堂。以做动作猜词语为例,让学生根据其同伴的动作,猜出动作所表示的侗族的谚语、俚语如“饭养人,歌暖心”、“青蛙叫得凶,无雨也有风”、“只有弯竹成弓箭,没有逼人成家眷”等,让学生在游戏的欢乐中体会民族的智慧。此外,还可以进行侗族传统节日实况的模拟等。
    4、置身于艺术的氛围中。例如给学生分析普遍传唱的民族歌曲中所包含的侗族元素、指导学生去演绎以侗民族文化传统为主题的话剧等等。
    5、开展以侗族特色体育项目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课。摔跤、勾林等是侗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我们计划在当地的体育老师的协助下开展此类课程,和学生们一起去感受他们的先祖在这些体育项目组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品质以及对理想和爱情的追慕等情感。但此类课程要注意保护学生和队员的安全。
        总的来说,上课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要注意在课堂中启发学生对本民族文化内涵的思考,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野外采风。(配合特色课程的开展而灵活安排时间)
        课后带领学生进行田野调查能够让课堂知识融合到现实中,从而使得特色课程起到更为理想的效果。野外采风主要以下面几种形式开展,针对不同的年级会做相应的调整:
    1、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去发现和观察当地具有民族特色的干栏式建筑、风雨桥、鼓楼,或者是观察自己身上所穿着的侗族服饰等,进一步去了解建筑风格形成的原因、建筑的主要构造、建筑和衣服纹饰的意义等一些学生们习以为常的事物的内涵。
    2、写生。组织高年级的学生到野外去写生,这能够促使学生对写生对象如吊脚楼、风雨桥、鼓楼、梯田等进行更为细致的观察。
    3、围膝长谈。对非以实物存在的侗族文化,支教队计划组织学生与村寨居民进行访谈,借此深化学生对本民族的认识。我们事先会与本里村的村干部仔细商量此计划,联系好村干部推荐的合适的访谈对象。一般来说,访谈对象有两类:(1)、有威望的老人。邀请他们为学生讲述有关侗族的故事,例如侗族的历史、习俗、节日传统、禁忌等等。我们试图回到口耳相传的方式,传续民族的智慧。(2)、掌握着传统技艺的人,例如银匠、木工、会染布和织布的妇女等等。他们可以为学生们讲解、演示自己掌握的技艺。这对那些日渐消失的技艺的传承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学生在访谈过程应当做好记录,我们将整理和挑选优秀的访谈记录,将其保存起来送给村干部以存档,或者赠送给相关的组织例如榕江县的侗学会等。
    4、收集侗族歌谣和神话传说。民族歌谣、神话传说是记载一个民族历史的素材,我们将试图和学生一起向村民收集当地的童谣、神话传说,从这些或许没有文字记载的民间材料中去探索侗民族在本里村发展的历史。
       野外采风活动由任课的队员带领学生开展,活动过程要注意安全,同时不得破坏当地的人文景观。
    (四)成果展示,包括学生作品展览和篝火晚会两部分(支教活动开展的第14—15天)。
      在活动的尾声,将安排一次学生活动成果的展览,展览的作品包括文字、图画、手工艺品等几种类型。1、文字的来源主要是学生的学习心得、课外采风报告、访谈记录、对侗族文化的感悟等等。2、图画则来源于学生们的写生或者设计图纸即设计心中的侗族服装等。3、手工艺品也是重要的展览物品。支教队在活动过程会向学生分发一些针线、布料等物资,让他们和自己的家人共同完成一件工艺品,我们将在这些工艺品中挑选做工精细、设计独特、更能体现本土特色的的作品带回广州,进行义卖或者赠送给相关机构以及我们的辅导老师。
        然后,全部的支教活动将以一场富含侗族元素的文艺汇演——篝火晚会而划上句号。以班级为单位排演节目,有童谣朗诵、侗歌对唱、侗族舞蹈(如芦笙舞)、侗族乐器欣赏、话剧(初拟使用改编自侗族史诗《创世纪》的剧本)等。在集体的狂欢中,我们的活动华丽收场。
    (五)调研。(贯穿于整个支教期间)
      为使支教队日后的工作能够更为顺利地开展,在此次活动中,我们将进行一次实地调研,在此过程收集图片、文字资料、实物材料为后期的工作做好准备:1.联系支教点——乐里小学所在的榕江县侗学会。据了解,榕江县侗学会致力于系统地对侗族的历史渊源、风土人情、习俗、节日、歌谣、戏曲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以达到“存史、资政、育人”之目的。希望我们能够通过采访该组织中的侗族老人与负责人,对榕江县的侗族人民基本信息做完整调查,为侗族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档案工作。2.实地走访。榕江被誉为“中国侗苗文化祖源地”,为江南八百洲之一。历史文化悠久,民族文化原始古朴,原汁原味,因此榕江自身就是珍贵的文化宝库。在支教期间,支教队员会实地拍摄侗族的名胜古迹,记录侗族的节日与老百姓日常生活,采访侗寨寨主等,以达到记录和保存侗族文化的目的。最后整理图片,剪辑视频,撰写调研报告,记录队员们心得。
    (六)与全支教队开展的其他一些活动
    在本项目以外,支教队依据队里往年的传统还会在本里小学开展以下两个比较重要的活动,意图为当地家境比较困难的学生缓解经济压力:
    1、物资,包括物质募捐、运输、分发。支教队在前期准备中会到有合作关系的小学和社区去募捐衣物、文具等物资,运到支教点当地,分发给学生。分发物资要注意保证公平,不得有偏袒之心。
    2、家访。支教过程中,队员们将会翻山越岭深入侗寨,收集孩子的学习和家庭信息,为支教队的1+1帮扶计划做好资料整合工作。(关于1+1帮扶计划的介绍见于其他补充信息部分)


    暑假后:项目收尾、评估及成果展示 (计划)

    9月1日-9月2日 中山大学
    信息回馈。冲洗照片和撰写调查报告,寄给学生、村干部和相关机构。
    9月3日-9月4日 中山大学
    资料整理与建库。将相关照片、文字和视频资料分门别类整理好,建立“侗族文化”资料库
    9月3日-9月8日 中山大学
    巡回图片展览与义卖活动。义卖款项拨入“侗族文化接力棒”奖学金账户
    9月9日-9月9日 中山大学和相关小学
    报告会,即对外开放的“侗族文化接力棒”项目的总结大会
    9月10日-
    在截至日期前提交暑期项目汇报总结,包括文字报告、成果展示、和发票收据等。

    团队管理及相关制度 (选填)

    我们的文化传承活动整个项目活动分成学期和暑期两个时间段。在校期间,我们主要的活动是前期的调研、组队、课程准备及后期的资料整理和宣传活动。此时,我们的团队主要划分为秘书、技术、外联以及项目四个小组,负责团队的活动组织和日常运转工作。
      在暑期实践期间,我们会安排3~4支小分队进入当地乡村小学开展暑期的主要活动。队长负责管理总体工作,巡回考察各分队情况。各小分队分设课程、财务、后勤负责人,由小分队队长统领管理。具体管理规则如下:
     1、活动每晚召开全员大会,宣布次日的具体课程、后勤值日等工作安排;征求队员意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工作安排。
     2、团队成员应认真坚持完成活动任务;团队成员如遇意外情况需退出实践活动,应向负责人提出申请,经相关书面手续办理和批准后方可离队。
     3、队员应尊重当地民族风俗习惯,注意举止言行。组织学生活动以安全为重。遇事集体行动,不单独外出,结伴外出须经负人批准。

    安全及其他隐患的预处理 (选填)

    安全或其它隐患: 在活动期间不慎被盗被抢,以及可能遭受到人身伤害
    对应措施:实践中减少单独活动和夜间活动,活动行程应及时向团队报告。
    安全或其它隐患: 活动时接近危险设施或到危险地段
    对应措施:活动期间若需要接触危险地段或设施,必须有专业人士陪同,并做好防范措施
    安全或其它隐患: 队员与挑衅闹事的社会人员发生纠纷,身体受伤
    对应措施:在公共场合注意自身言行举止的得体,尽量避免与人争执,采取克制忍让的态度

    项目可行性分析 (选填)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本项目的可行性:
    1、本里村适合实施“侗族文化接力棒”项目。本里村四面环山,当地的建筑以吊脚楼为主,人们大多数也都穿着侗民族的服饰,侗族的各种习俗也被普遍地遵循,等等这些条件都使我们开展项目时得以就地取材,十分方便。本里村的村干部和当地的教师也表示愿意为我们项目的实施提供便利。
    2、符合贵州省榕江县乐里镇政府重视侗族文化建设的工作方向。近年来,乐里镇政府每年都会组织侗族大歌的排练以庆祝新年,这表明当地政府越来越重视侗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展。
    3、支教队有能力完成此项目。支教队在团队管理、开展支教与寻找合作机构等几方面都有成熟的机制与丰富的经验。此外,我们在过去的支教活动中与当地的学生相处融洽,他们十分信任我们,这对项目的实施非常有利。
      在咨询邓老师以后,我们对策划做了进一步的完善,更增添了其可行性与科学性。

    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案 (选填)

    可能出现的问题: 支教时间短,预期效果无法达到。
    对应预案:通过队员与孩子们的个人的长期稳固的联系来加强教育效果。
    可能出现的问题: 与当地老人交流存在语言障碍和文化隔膜。
    对应预案:队员的态度要谦和,争取充分的沟通,让学生做我们的语言翻译者。
    可能出现的问题: 队员们的一些话语或者举止无意中伤害到学生或者当地人
    对应预案:在前期培训中强调这一点,从言行举止上严格要求队员。
    可能出现的问题: 我们的管理制度与校方的管理章程有所冲突。
    对应预案:灵活协调,与校方的规章制度相适应
    可能出现的问题: 学生年龄跨度大,年级分班和课程开展有困难
    对应预案:在备课过程严格把关,保证课程设计有趣多样,有较强的普适性。

    项目可推广性分析 (选填)

      在我们看来,“侗族文化接力棒”的项目的推广性是很强的,理由如下:
    1、在经济发展浪潮的席卷下,少数民族汉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而随着少数民族元素在整个社会的丢失,也有越来越多的个人和组织开始呼吁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传统。而我们正是在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去为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展奉献微薄之力。
    2、近年来,“三下乡”、“支教”等活动成为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热门方式,而我们的项目就是在支教的过程中实施的。如果其他支教队伍愿意借鉴我们的做法,在全国范围内的少数民族地区都能够开展类似的活动,这对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补充信息 (选填)

    (一)、相关制度的介绍
    “侗族文化接力棒”项目实质上是心心之火支教队计划在支教过程所设置的一项特色课程,也就是说,在执行项目的同时我们也要按照支教队的传统开展其他一些活动。为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支教队的两个特色制度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1、1+1帮扶计划。顾名思义,1+1帮扶即一对一的帮助,包括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在支教过程中,队员们通过各种渠道:课后的谈话、与当地老师交流、家访等,获取当地学生的资料带回广州,面对在校大学生招募资助者,为孩子们提供一些经济上的支持。到目前为止,这项活动直接帮助到200余名孩子,筹集到的经费共计达四万多元人民币。其中,2007年,共为61个孩子募集到善款6000元,2007—2008年,共为119个孩子募集到善款26345元,2008—2009年,共为158个孩子筹集善款预计超过30000元。
      2、物资捐助。在支教准备期间,我们会到有合作关系的小学和社区为支教点的孩子募捐物资。在2008年为,支教队从广州各所小学,社会各界募捐到了包括书本、文具、衣物等大量的物资,合计重量超过5吨,折合成人民币达八万多元。2009年,支教队通过和广州市十余所小学的合作,以及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爱心团体的帮助下募集到大量物资,折合人民币十三万余元。然后分别运送到贵州,安徽和广东等地,由队员亲自将其派发给当地有需要的人们。
     (二)、支教队曾获奖项
      这些年,支教队筚路蓝缕,在艰苦中奋进,也得到了相关机构的认同。以下,是我们支教队曾经获得的奖项:
    支教服务队荣获“2007年度广东省优秀志愿服务集体”
    支教服务队荣获“2007年度中山大学“三下乡”先进团队的称号
    2009年中山大学暑期社会公益实践活动评比一等奖
    2009年中山大学志愿者服务先进集体
    然而,奖励只代表过去,我们知道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项目博客网址 (选填)


    评审参考 (选填,不公开)

    (不公开)


    项目预算(决赛)
    项目 金额(元) 说明
    餐费 2700 共18人次,停留15天,10元/人/天,共18*15*10=2700元
    交通费 8496 共18人次,地铁6元/人/次,火车(K64/K65)硬座170元/人/次,县城到村60元/人/次,来回共计(6+170+60)*18*2=8496元
    住宿费 720 路上需要休整1个晚上,来回共2个晚上,每人每晚20元18*2*20=720元,活动期间本里免费解决住宿问题
    物资运输 2500 有两部分1)租赁货车把从小学募捐的物资(书本、衣物和文具)运回中山大学清点和整理。2)把物资运输到火车站进行托运,再通过火车与汽车把物资运输到支教目的地贵州乐里。根据经验,支教队在广州4所小学募捐的物资共计3吨,其中约四分之一运往乐里。前项运输所需费用为400元,后一项为2100元,共计2500元。
    志愿者招募 720 支教志愿者招募宣传用横幅3条180元;展板4个160元;海报40张160元;传单与报名表700张70元;孩子照片打印50张50元;绳子、粘胶等其他折100元。
    后勤物资 1929 队服,队帽,工作牌50元/套,共900元;医疗箱1个184元;团册(包括背景介绍、通讯录和注意事项)18份72元;资料打印100元;奖状50张25元;彩带40元;卡纸50张50元;布料100元;气球3包18元;小礼品与贺卡约200元;白纸、剪刀、胶水等其他折200元。另外笔与笔记本可在募捐物资中获得
    资料后期整理 1030 侗族文化宣传小册200册600元;侗族风情与支教记录DVD40张200元;回寄侗族孩子照片150张150元;邮费80元。
    报告会 790 三场,其中两场在物资募捐的小学举行,一场在中大举行。现场布置100元*3=300元;海报50张200元;横幅2条120元;交通费地铁7元/人/次,共140元;赠与小学校方锦旗15*2=30元。
    图片展 870 “1+1”资助报名表500张50元;展板4个160元;海报40张160元;爱心书签800张400元;绳子、剪刀等其他折100元。
    教学用品与体育用品 820 全校约有十个班级。板尺10套120元;篮球5个200元;足球5个200元;毽子20个100元;跳绳20根200元。
    队员保险 180 本项目参与人数定为18人,每人保险费用10元
    通讯费 30 队长补贴30元

    预算总额: 20785元

    评语/修改意见

  • 适当延长项目时间、更充分地利用暑期有可能扩大项目的成果。
  • 项目提供的可行性论证比较具体、充分。
  • 博客内容丰富,建议将部分重要内容包括在计划书本身内。
  • 违反决赛填写规定(如:资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