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创意主页

链接到决赛页面
  • 项目名称(预赛)

    文化行者·非遗传承艺人保护计划

  • 项目信息

    学校

    预计团队大小

    兰州大学

    6人

    创意类别

    文化

    实施地区

    甘肃(学校所在地 曾住地)

  • 创意亮点

    (创意亮点是由参赛团队提供给评审人员的参考信息或需要在决赛阶段前保密的核心创意,不予公开。)

  • 创意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的关键是对传承艺人的保护。根据兰州大学2008年对甘肃省国家首批非遗调查显示,目前对非遗传承艺人的生活补贴面临“窘迫”的境地,国家级艺人极少,普通艺人没有补贴,维系艺人生活的艺术团体经费更是紧张。经济困难的同时,更多的是艺人心中的委屈和对艺术的坚持,两者的矛盾让非遗保护工作陷入尴尬的境地。
    本项目计划以兰州鼓子传承艺人为项目实施对象,通过传承艺人心声和民间艺术演出活动,并通过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等相关组织,让传承艺人对非遗保护工作的心声能够传达出来,并通过演出活动能够让非遗保护扩展到广泛的范围内,也能让老艺人的保护落到实处。
    非遗艺人心声主要通过大学生田野实践采访和深入参与,通过老艺人讲述、项目记录、录制、相关网站或活动展示出来;而老艺人的表演主要依靠民间文化走进临近校园,通过社会募捐和公益收入反向支持民间艺术传播。

  • 详细计划(复赛)

    开始日期

    截止日期

    7-10-2009

    9-15-2009

    辅导员/顾问1

      (可选项)

    王正强,甘肃省戏剧家协会,主席

    辅导员/顾问2

      (可选项)

    程金城,兰州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

    项目背景及意义

    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随着经济社会和现代媒介的发展逐渐消失殆尽,成为民族最痛的记忆,兰州鼓子政处于这样变化的过程中,值得人们关注和思考。鼓子是流行于兰州地区的一种清雅高尚的文艺曲种合古老艺术,以器乐伴奏说唱,内容通常为民间故事、历史传说、古典小说、传统戏文,间以穿插风趣评述或评论,把复杂的人物故事加以艺术渲染,紧扣听众心弦。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美籍华人赵如兰教授,专程来兰录制兰州鼓子,返美后将其配以英文放映,得到美国音乐界高度赞扬,均视这门古老的艺术为“中国最优秀的瑰宝”。但就是这样一块艺术瑰宝,却由于资金紧缺、宣传限制、内部矛盾等条件所限,而面临传承困境。根据2008年对兰州鼓子的调查,作为兰州鼓子传承的能动力量,鼓子艺人们极其珍视鼓子这门传统艺术,他们牢牢记着那些古老的唱词,努力去宣传和寻找演出的机会。但是由于缺乏较正式的组织机构和演出机会,鼓子保护团体组织结构涣散、内部矛盾严重一级对外宣传力度和形式极少,艺人们只能苦苦坚守这份珍贵的遗产,却显得力不从心。
    同时,调查发现,二十岁以下的青年几乎都认为兰州鼓子是一种“乐器”,更无从说起会弹唱、传承鼓子了。三十岁以上者,也有近半数的人表示“不是很清楚”,更不用说会弹唱。而青年一代是未来传承和发展文化遗产的主力,他们对其的漠视和不解是未来文化传承的强大威胁,本项目希望组织大学生逐步参与到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活动中,再让他们把通过努力保护的文化遗产成果引入校园,让更多的同龄人知晓、参与到体验、了解、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遗产的活动中,既积极推进了民间艺人交流与演出平台的创建,也提升了青年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意识。

    公益目标

    通过项目实施,我们计划得到三个公益目标:
    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民间艺人调查活动,让他们了解、体验民间文化,提升部分年轻人的文化保护意识;
    记录鼓子艺人传承遗产的难处和坚守艺术的精神,专栏宣传来自民间艺人的感动,让整个社会关注老艺人们和濒危的民族瑰宝;
    共同策划设计鼓子进校园演出活动和校园文化遗产保护宣讲,努力实现一半在兰高校大学生了解兰州鼓子和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也让艺人们获得资金继续保护遗产。

    受益群体

    通过记录其生活状态和对艺术的艰难坚守,让社会各方关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艺人们;通过校园演出的赞助费用和宣传募捐费用,帮助艺人们继续保护和宣传文化遗产,因此传承一人是第一受益群体;通过大学生参与文化保护记录、策划、宣传、保护工作,让广大大学生参与、体验文化遗产,提升其文化保护、传承意识。

    预期成果

    本项目计划以兰州鼓子传承艺人为项目实施对象,通过传承艺人心声和民间艺术进校园演出活动,并通过和基金会、甘肃省戏剧家协会等组织合作,努力实现传播文化遗产传承艺人心声、宣传老艺人艰难坚守民间艺术的感动,通过在社会中引起一定的关注度。让大学生广泛关注、体验、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的活动中,期望得到50%大学生对文化遗产保护内容、文化遗产传承艺人、身边的文化遗产知识的了解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意愿。

    活动实施地

    (1)皋兰县什川镇是目前聚集鼓子艺人最多的地区,也是鼓子演出曲目最全、形式最多的地区,农闲、节庆、红白大事、雨雪天鼓子艺人们和民间演出团体都会被邀请演出,前往该地区调查艺人们对鼓子保护、传承的艰难坚守最为合理;
    (2)兰州市黄河风情线是兰州标志性展示区,在该地区结合当地的兰州风味建筑展览兰州鼓子和老艺人们对鼓子的坚守情节,必然会扩大鼓子的影响力和人们对鼓子艺人的关注,同时也能增加城市文化氛围,较好联系;
    (3)兰州市八大高校:兰州鼓子是兰州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也是文化品位极高的民间艺术,兰州鼓子走进校园演出能够让大学生接受并喜爱。大学校园也是众多商家的目标市场,通过商家的赞助,让大学生体验与感受民间文化,两全其美。

    合作机构/单位

      (可选项)

    共青团兰州大学委员会,兰州大学大学生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兰州电视台(曾有很好的合作经历),甘肃省电视台(曾有很好的合作经历),兰州城市广播电台(曾有很好的合作经历)

    项目时间表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3.25-5.10  计划书撰写与参加评审;第一期项目回访活动系列,为项目作基础;
    5.11-5.31  项目资料搜集、校内外宣传,“文化行者”志愿者招募。
    6.01-6.16  联系兰州大学文学院、新闻院专家和甘肃省戏剧家协会对志愿者进行调查、采访培训;
    6.17-6.30  学校期末考试阶段,项目购置物资材料、发放。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7.10-7.24  项目实施成员赴什川镇对鼓子传承艺人进行采访,并协商宣传和校园演出事宜。
    7.25-7.30  对项目组采访记录稿进行整理,并对期间的图片、视频资料联系润色、包装,联系兰州市展览活动;就行项目第一次总结工作。
    8.2-8.15  部分成员继续留守什川,与当地老艺人代表和演出组织商量整理、改编、包装兰州鼓子,彩排工作以及联系学校关于演出事宜;另外部分队员在兰州进行为期一周的“那抹神奇的中国兰”、“不可遗忘的骄傲”兰州鼓子文化传承主题图展和城市文化遗产宣讲活动;其后成员期望当地企业就行募捐和拯救兰州城市文化遗产公益宣传。
    8.16-8.22  联系小西湖公园,组织兰州鼓子艺人第一次试演;同时结合演出录制,联系当地和国内相关媒体对兰州鼓子艺人的坚守进行宣传;同期策划、宣传校园演出活动。
    8.23-9.15  开始兰州鼓子在兰高校巡演活动;全程通过图片、文字和视频方式报道活动效益,利用白天时间结合各高校社团活动,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图片宣传、主题讲座等活动。
    第三阶段(推广阶段):
    9.16-9.25  印制“那抹神奇的中国兰”主题明信片,在高校发行。继续开展校内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例如“说说家乡的文化遗产”,民俗专家讲座等,通过校内外媒体、论坛、博客等途径展示和推广项目。
    9.25-…寻访民族根脉,传承文化遗产,“文化行者”永远在路上……

    团队构成

    项目形成6人负责小组申报项目,全面决策、指挥和领导项目实施。主要依靠志愿者对项目内容(前期艺人信息全方位收集、采访活动、后期演出策划、组织、联络和服务工作等)执行。
    招募志愿者采用校园面对面招募和网络招募(BBS)两种方式在全校范围内招募,氛围调研部、校内活动部和校外活动部三类,志愿者可参与全部活动,也可以参与后一种。看重志愿者从事志愿活动的主动性、责任感和专业态度,记录工作和组织工作方面优先考虑文学、新闻和有组织策划演出活动经验者。由于兰州鼓子艺人多以兰州方言交流,在调研类志愿者中优先考虑兰州本地同学(或懂兰州方言者)。另外还将考虑男女生比例和高低年级学生比例。
    我们会对志愿者进行针对性培训,包括文字记录、调查采访技巧、摄影等各方面内容。

    前期调研及暑期前准备

      (可选项)

    项目分为两个部分内容——传达艺人心声和文化遗产进校园,前期准备工作针对此也分为两部分:首先,对于兰州鼓子和鼓子传承艺人做深入、丰富的资料搜集和记录工作,包括人数、性别、年龄状况、分布地点、经济状况、个人掌握的曲子数量、了解乐理知识的程度以及能够培养传承者的潜力等,这是为后续调研和演出策划奠定基础的工作,主要依靠前两期项目调查资料、互联网资料和甘肃省戏剧家协会、兰州鼓子协会等单位的文件资料进行了解,并且初步联系当地一些媒体,期望他们对项目的关注和后续活动的宣传。根据上期项目培养的地方感情,积极联络什川镇鼓子艺人和当地文艺团体、单位,说明今年项目实施计划,以方便日后双方项目开展;其次是广泛宣传和高校演出活动的准备工作。宣传主要分为市区部分、校园部分和国内媒体宣传三部分。市区部分初步计划和城市公交公司、公园、《读者欣赏》、《视野》等本地杂志沟通,争取其对项目的关注,试图以最便宜(甚至零费用)的成本通过其扩大和宣传项目。而校区部分则侧重于与校方的协商和在高校内的前期宣传,例如海报、志愿者招募等工作以校园推广式宣传形式开展,争取效果。
    此外,志愿者培训工作是前期准备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在全校范围内招募一定名额的志愿者后,主要根据项目开展得需要对志愿者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初步计划针对调研志愿者进行调查方法培训(邀请甘肃省调查专家冯世平教授指导),采访技巧培训(邀请新闻学院老师指导)和摄影初级技术培训(邀请DV与摄影协会指导);对校内外宣传志愿者进行安全意识和文化遗产初步知识培训(邀请校团委老师指导),培训为期两周。
    利用期末考试期间,购置活动所需各种物资材料,如统一服装、采访所用工具、调查资料等等。

    暑期活动具体计划

    暑期活动初步计划按照以下四部分内容展开:
    实地采访,记录艺人心声。在了解熟悉兰州鼓子的情况下,到鼓子艺人分布较密、人数较多、保护价值较高的什川镇,接触、收集第一手的鼓子音像资料、采访、记录真实的鼓子艺人载传承、保护兰州鼓子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他们一直坚守遗产的动力、情结等等,了解他们传承这门古老艺术工作的心声,这部分活动从7月10日至7月24日,共两周,具体分为以下步骤:
    首先,到皋兰县政府主管大学生活动的团委注册活动,联系水阜乡、什川镇文化队关于兰州鼓子传承艺人、演出团体的全面资料和地方戏曲保护情况资料,听取当地文化单位对于我们项目调查、采访的建议。
    其次,采用拜访的形式片区采访鼓子传承艺人,主要和他们聊一聊兰州鼓子历史情况和保护现状,了解保护过程中的困难和他们在艰难为继的情况下坚守鼓子的信念和情结。
    再次,采访目前兰州鼓子传承方式,通过老艺人们手中所有的历史图片、演出照片和兰州鼓子资料等进行复制和进一步处理、设计和制作,整理保存。
    最后,编辑采访资料,按照新闻稿件、采访记录、故事形式、心得体会等各种形式以电子资料形式保存;将实地采访拍摄和复制、设计的图片、视频资料进一步加工和制作,达到公开展览的水平。
    设计展览,宣传保护理念。即通过调研小组的采访,整理所记录的兰州鼓子传承艺人坚守鼓子的行为和信念,通过处理、设计文字、图片、视频资料,以公开展览、网络宣传、媒体报道等形式向社会公众传达艺人们的心声,以此感动社会,传达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这部分活动从7月25开始至8月22日结束,由校内外宣传志愿者实施。
    首先是联系宣传单位阶段,在去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团队已与兰州市电视台、甘肃省人民广播电视台、甘肃电视台等有巨大社会影响力的传媒单位有过接触和初步合作,上书单位可以继续联系,将兰州鼓子进一步带入兰州本地市民和全国观众的视野,这对兰州鼓子的保护工作是具有根本性意义的一步;《读者欣赏》、《视野》等本地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杂志我们也将进一步联系合作,通过专题报道和主题海报宣传兰州鼓子;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网站和其所主办的《中华遗产》杂志是我们计划主要宣传此次活动的媒介,希望通过与其合作能够系统的推进文化遗产传承艺人心声的报道。其次,进入正式的市内宣传阶段,主题为“那抹神奇的中国兰”和“不可遗忘的兰州”,主要进行鼓子文化传承主题图展和城市文化遗产宣讲活动。将在什川采访所得的鼓子图片处理后制作一个系列,着重突出历史印象和兰州风格;根据兰州鼓子的相关资料和记录图片设计出一系列的公益宣传海报,着重突出教育和简洁,向公众传达文化遗产保护的概念;再将兰州重要的文化遗产图片和相关内容、保护政策做一系列展板,并制作小型地卡片向中小学生发放、宣传。
    宣传活动初步计划寻求兰州卷烟厂和敦煌食府两个既有雄厚的实力又具备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配合开展。我们还试图通过和兰州市公交公司协商,在一定数量的公交车体上进行公益广告宣传。在市内人流量较大的中山桥做展览,向中山桥管理办公室也需要提交策划。我们从双赢的角度认真分析了上述活动安排的可行性及活动价值,原因有一下几点:敦煌食府表面上看是一家餐饮企业,但实际上它们是非常重视餐饮文化的。在之前的接触中我们了解到敦煌食府对于我们计划保护兰州鼓子的活动非常支持,因此在这一家企业拉到赞助我们是有一定基础和把握的。据了解,兰州卷烟厂是非常热衷于公益活动的企业,而其以敦煌飞天形象作为商标的举动也显示了其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崇敬与热爱。在策划书中,我们会清楚地将活动计划详细准确的表达出来,并侧重指出我们会充分利用他们的赞助在兰州市区进行宣传。兰州市公交公司通常在公交车体上做的事收取一定租金的商业广告,因此我们团队要想在公交公司争取到车体是比较困难的。但在策划中,我们可以侧重突出我们的优势,即在车体上打公益广告——兰州鼓子,一来它是第一批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计划的珍贵文化遗产,二来可以改善公交公司只打商业广告的形象。
    校园演出,提升保护意识。从8月2日开始,校内活动志愿者留守什川镇与当地老艺人代表和演出组织商议兰州鼓子在高校的演出活动内容。此后对兰州鼓子的演出进行简单的整理、改编和包装,主要着重在鼓子演出的场景美化、内容青春化以及演出人员服装和灯光方面的内容,使其演出形式更加符合大学校园的演出风格,至8月15日完成整体内容。
    8月16日项目组联系小西湖公园(曾于去年合作过,其非常热心于此活动),组织此前排列好的兰州鼓子艺人第一次试演;同时结合演出录制视频,联系当地和国内相关媒体对兰州鼓子艺人的坚守进行宣传;同期策划、宣传校园演出活动,主要是海报宣传和通知。8.23开始根据各高校的开学情况,展开兰州鼓子在兰高校巡演活动,现计划根据学校情况和片区分布在兰州大学(位于兰州市中心,结合兰州大学百年校庆展开,1场)、兰州大学一分部(人文专业专门校区,有相关专家可以参加,并提出意见,1场)、榆中大学城(包括兰州大学和西北民族大学,本科生较多,可以产生重要的影响,2场)、安宁大学城(包括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三所学校,1场)展开演出,全程通过图片、文字和视频方式报道活动效益,利用白天时间结合各高校社团活动,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图片宣传、主题讲座等活动,后有详细叙述。
    校园演出活动有很好的基础,根据众学校关于校园活动的普查,大学生多爱参加文艺演出类活动,且2006至2008年期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兰州高校内产生了轰动的效应,表明大学生对民间文化艺术非常热爱,形成了此次演出的基础条件。此外,我们希望通过演出这类直接表达的活动,向大学生传递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并通过演出前的视频播放和主持形式,向大学生传达文化遗产保护的活动,号召大家广泛参与。
    同时,活动会结合展览的相关企业资助,进行企业冠名、合作捐资和校园捐款(主要想通过杂志义卖、图册义卖、艺术品、明信片义卖等形式举行,这部分内容目前已经有一定联系),通过此将剩余收入捐赠给传承艺人们,帮助其继续保护遗产。同时,也会将兰州鼓子的演出资料提供给相关单位,引起更多的重视。
    校内推广,扩大公益目标。
    校园推广计划主要是利用在各高校演出期间的白天时间(多数演出安排在周末),结合各学校关于文化保护、传播活动,联系相关学生社团开展宣传、教育性活动。如计划中的兰州大学校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题讲座,“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知识竞赛”,如还可实施西北民族大学校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体验”,“共舞锅庄舞”等活动,配合演出展开,让大学生们可以充分的体验到文化遗产保护的氛围。此外,我们还打算将我们之前的一些宣传材料通过卡片形式发放出去,通过口哨式条幅宣传,做图片展览、播放音频资料等等活动也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宣传。
    校园推广计划主要根据各学校学生社团(我们多有联系)的时间安排和项目形式展开,我们主要希望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在大学校园形成一个系列活动的氛围,让大家更主动的参与其中。也希望通过此能够激发更多的学生社团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播的思路,让大学生文化遗产保护的力量更加壮大。

    项目收尾

    在校园演出活动和校内外宣传展览结束后,整个公益活动也随即进入总结收尾阶段。总结收尾工作主要有两方面内容,实施效果调查和实施成果推广。
    在整个活动完成之后,在兰州市区和兰州各高校校区内进行活动情况问卷调查,了解兰州市民和大学生对于兰州鼓子了解情况、项目开展意义和对保护当地文化遗产的建议和意见,并从问卷分析中吸取科学、有效、可行的措施和方法,做出书面的总结和建议,提供给相关部门。同时,回访调查也是对项目和文化遗产的二次宣传。
    印制“那抹神奇的中国兰”主题明信片(包含历史性图片、设计图片和校园演出图片等),在高校发行。继续开展校内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例如“说说家乡的文化遗产”,民俗专家讲座、大学生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讨论(如兰州大学大学生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品牌活动HOHO Chat)等,通过校内外媒体、论坛、博客等途径展示和推广项目。
    寻访民族根脉,传承文化遗产,“文化行者”永远在路上,我们将以项目为基础,继续号召大学生参与、体验、思考、传承文化遗产。

    团队管理及相关制度

      (可选项)

    根据往年项目实施过程的经验和教训,团队特意总结和设计了如下管理内容,以便顺利、圆满完成项目:
    (1)项目实行负责人负责制,下设财务、校内活动部和校外活动部;
    (2)实践活动过程中,团队成员应衣着得体,举止文明,谦虚有礼,维护兰州大学和项目的声誉和形象。
    (3)团队成员应认真完成各项任务,不擅自行动,对自己的各项行动负责;团队成员如遇意外情况需退出实践活动,应向负责人提出申请,经相关书面手续办理和批准后方可离队;
    (4)团队负责人应充分发挥团队组织工作,完成整体任务;以大局为重,妥善处理团队内分歧和矛盾;遇意外事件及时采取措施,保证队员安全、团队团结和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5)团队内各项事务应由集体讨论决定,统一意见后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成员应尊重团队的安排,如有意见积极、及时提出;
    (6)团队以节约合理使用经费为原则,实现公益服务最大化为目标开展各项活动;
    (7)团队须尊重接待单位的协调安排,不得擅自向当地组织提无理要求;不能随意接受贵重礼品等;
    (8)其他未尽事宜均有团队集体商议后作出决定。

    项目可行性分析

      (可选项)

    首先,项目从事的对象具有公益服务性。兰州鼓子是兰州地区特有的古老曲艺,较为完好的保留了古文字的样貌和形态,是非常珍贵的地方文化遗产。在老一辈兰州人中,鼓子有非常好的群众基础,新一代兰州人对鼓子虽然相对冷漠,但仍然将“兰州鼓子”作为一种标志记存心中。但是,由于演出经费、生活补贴、组织矛盾、传承方式等各种原因的影响,鼓子传承艺人们只能默默地守着这份遗产,难以为继。由此可见,保护兰州鼓子,尤其是鼓子传承艺人成为公益服务极有意义的目标;
    其次,项目开展的条件较为成熟。团队中的队员多为兰州本地人,受前辈们影响,耳濡目染,对兰州鼓子有一定的了解;连续两年关于兰州鼓子传承艺人的调研活动,让队员们对兰州鼓子的相关情况更为熟悉;兰州高校众多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组织、义工能和我们一道致力于调查、保护鼓子工作;指导教师程金城教授和国内研究鼓子艺术专家、甘肃省戏剧家协会主席王正强先生也多次指导项目开展;此外,兰州电视台、甘肃电视台、中山桥、敦煌食府等之前有所接触与和作的众多传媒、企业成为项目开展的有利帮助。

    项目可推广性自评

      (可选项)

    不论是调研过程,还是展览宣传、文艺演出都属于互助性极强的公益行为,尤其是针对非物质的民间文化保护工作来说。调研工作是大学生对民间文化的参与和体验过程,通过此让大学生和传承人,乃至整个社会都能受益;展览和演出更是将文化遗产推至前台展示,让人们知晓它的存在和状态,让传承人们备受关注,保护的力量才能加强,让大学生通过义工的身份参与公益活动,提升保护、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的意识是更高层次的含义:具有推广的重大价值。
    大学生从事社会实践一般有两种形式,学习型和服务型。本项目将学习、调研和社会服务,加之公益策划、活动组织等形式加总起来,更能吸引各种专长的大学生参与进来。尤其通过社会实践的形式和文化体验的理念,更可吸引将广大大学生参与其中,更广范围的传播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精神:具有推广的有利条件。

    安全及其他隐患的预处理

      (可选项)

    根据项目设计和前几期项目经验,可预计实践活动中有可能出现如下安全问题:
    (1)在活动期间不慎被盗被抢,以及可能遭受到人身伤害。
    (2)实践成员遭遇交通事故。
    (3)活动时接近危险设施或到危险地段。
    (4)实践成员与社会人员发生纠纷,身体受伤。
    (5)实践成员因种种原因,无法与其取得联系。
    (6)参与大型社会活动时,人群发生拥挤、踩踏并可能由此产生伤害。
    (7)活动中发生火灾等突发事件。
    针对上述安全隐患,团队拟定如下应对措施,全力办证团员安全:
    (1)增强实践成员的安全自卫意识,保持一定的警惕心理,保管好个人贵重财物;同时在实践中减少单独活动和夜间活动,尽量采取小组活动的形式,活动行程应及时向团队报告,不单独到陌生或者荒僻的地方。遭遇偷窃、抢劫以及其他意外伤害,应保持冷静,灵活应对,以保证自身安全为前提,并及时报案。
    (2)加强实践成员的交通安全意识,交通事故发生后应尽快将伤者送往医院,并注意保护现场,及时向相关交通部门报告。
    (3)活动期间尽量远离危险设施或到危险地段,如果需要接触时,必须有专业人士陪同,并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4)在公共场合注意自身言行举止的得体,尽量避免与人争执,采取克制忍让的态度。如与社会人员之间发生争吵甚至斗殴,现场同学应尽快及时制止,防止事态恶化;如不听劝阻,应迅速联系公安部门共同处理。
    (5)与所在学院或校团委实践部保持信息沟通渠道的通畅。
    (6)尽量避免到人群拥挤的地方,在公共场所或参加大型活动保持秩序,注意自我保护,在踩踏事故受伤后及时送往医院。
    (7)掌握基本安全常识,不到有安全隐患的场所,如发生火灾等灾害,一切以保障人员安全为第一位,及时组织人员疏散逃生,同时通知相关部门。

    执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案

      (可选项)

    其他信息

      (可选项)

    公共博客内容列表(截至到3月10日)
    [0]我们这个团队
    [1]团队基本资料
    [2]参考资料4:2008年项目纪念卡片
    [3]参考资料3:2008年项目活动感想B
    [4]参考资料2:2008年项目活动感想A
    [5]参考资料1:2008年项目调查报告
    [6]项目复赛要求提交的内容
    [7]团队聘请指导老师的决定
    [8]文化行者2009团队纪律内容

  • 博客

      (可选项)
  • http://blog.sina.com.cn/ppdci

  • 复赛评语/修改意见

    创意方面:创意和新意上可以有所提高,找到扩展、演变和革新的途径,使项目能够与其他类似的项目更好的区分开。
    项目需要大量的媒体支持,以宣传为主。
    项目以宣传为主,学生团队对受益群体的直接行为帮助不足。
    在没有本次大赛资源支持的情况下,项目已有一些过去成功的经验。描述本次大赛资源所能为活动带来的附加值会有助于对项目计划的理解。

  • 项目预算(决赛)

    项目

    金额

    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