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创意主页
此项目没有进入决赛
项目名称(预赛)
“益暖中华”创意公益大赛“GOOGLE零排放”计划
项目信息
学校
预计团队大小
福建师范大学
10人
创意类别
环境
实施地区
福建 (学校所在地 曾住地)
创意亮点
(创意亮点是由参赛团队提供给评审人员的参考信息或需要在决赛阶段前保密的核心创意,不予公开。)
创意
全球变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国在碳排放方面面临着极大的挑战。现利用我团队在全球碳排放方面的专业特长,和现有的一些技术、设备估算此次大赛潜在二氧化碳排放量。寻找最佳的技术途径和工程设施来避免公益事业给全球变化带来的新的压力。暑假通过调查、估算获得数据后,在福建南平某地退化的生态系统(与当地林业、农业部门取得联系,获得支持并签订协议、向工业企业拉赞助、彰显企业的社会责任)划定小区域进行实地勘察,冠名“google碳汇生态系统”并设计土地植树规划,实现最优组合。按规划对该生态系统植入碳汇树种,进行为期半个月左右的工程建设及宣传,保证树种的成活等。我团队将每三个月对碳汇林进行一次维护,确保碳汇生态系统的成功和有序运转。后面总结材料并推广,林权归当地林业部门,碳吸收权由当地环保部门保管,接受公众监督,适当时机让碳汇林给工业企业冠名,获得资金支持对碳汇林进行维护和规模扩大,让公益事业更加公益。
详细计划(复赛)
开始日期
截止日期
5-5-2009
2009/8月/25
辅导员/顾问1
(可选项)杨玉盛,福建师大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辅导员/顾问2
(可选项)林芳,福建师大,研究生辅导员
项目背景及意义
全球变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专家预测,到21世纪中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将达到560ppm,全球平均温度可能上升1.5至4摄氏度。2009年12月将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与会各方将共同《寻求京都议定书》的后续方案,提出全球2050年减排温室气体目标和行动方案。应对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发展面临的最不确认性的重大挑战,是涉及世界全体人口的最大全球公共产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2008)的报告,制定2012年后的世界减排计划可以说是我们拯救地球的最后机会了。我国在碳排放方面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在2005年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国,减排压力极大。
《京都议定书》允许采取以下多种减排方式:其中“碳交易”应用较多。早在2002年,英国就自发建立了碳交易体系。2007年世界碳交易市场达600亿美元。
严格地说,任何一项活动(包括我们的呼吸)都在排放二氧化碳。一件衣服约耗2.5千克标准煤,相应排放二氧化碳6.4千克,2500万件衣服就是排放二氧化碳16万吨;全国每人每天食用0.5千克粮食,就排放二氧化碳61.2万吨。最近,Wissner-Gross称Google进行一次搜索就会产生7克的二氧化碳,幸好实际上Google每次搜索约等于0.2克的二氧化碳(来自网络新闻)。同样,一张纸、乘一次车、打一次电话等也会有相应的碳排放。由此来看即使是公益活动,也存在一定的碳排放。如果能够通过技术手段将这部分排放降为零,实现公益事业零排放,那么公益事业将更公益。
本项目旨在估算本届创意大赛所有决赛项目的执行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同时利用我团队在碳排放方面的专长,在福建南平(全国丰产林区)设计捐建一片碳汇林,通过“碳转移”方式,使大赛碳排放为零,达到公益之公益的目的。依此为契机为社会树立一种新的公益风气,并且实现项目后续运转,增加碳汇。公益目标
利用我团队现有的技术水平,估算出此次公益活动执行过程中的碳排放量,从而向南平山区一些生态系统收到破坏的地区购买林地的使用权或者是碳吸收权,经过我团队结合实际地质情况和气候条件的设计生态系统建设方案,从而提高碳吸收量,以实现公益事业的碳零排放。为国内各大活动和生产等实践活动树立零排放的新方案、新思维和新方式,宣传低碳经济,实现循环经济等。实现公益事业的真正公益性。
受益群体
GOOGLE益暖中华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主办方,参赛者,实现公益事业的碳零排放,树立GOOGLE的大企业形象和益暖中华的公益全面性。
南平当地林农,获得新的林业创收点,宣传森林的新的作用,谈吸收。促进南平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基地的建设。
我团队成员,通过该公益活动的实践,树立个人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个人技术等。
全人类,任何一次碳排放的减少对人类的将来都是一个宝贵的财富。预期成果
实现本届益暖中华大赛的碳零排放;
树立公益活动的新公益形象,为实现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参考模式;为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提供更高层次的参考;
促成部分碳交易的形成,使得低碳、环保等观念在林区得到提倡和贯彻;使得实施地(南平某山)的生态系统碳吸收能力大幅度提高,创建森林新的运营模式。活动实施地
南平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素有“南方林海”、“绿色金库”的美誉。根据2005年森林资源建档数据显示,全市现有林业用地面积3259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82.6%,其中有林地面积2952万亩占全省的23.4%。在有林地中,用材林1487万亩、生态林836万亩、毛竹林面积527万亩、经济林245万亩,分别占有林地面积的50.3%、28.4%、17.8%、8%。全市森林覆盖率74.8%,位居全省前列,活立木蓄积量1.18亿立方米,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但是据我团队老师20多年的研究发现该地的森林的碳吸附能力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通过技术改造是可以大幅度提高他们的碳吸存能力的。为当前紧急的大气变化提供强有力的“碳汇”。基于以上,该项目将会在政治和技术以及途径等各方面获得便利。而且我团队已经在该地有长达二十年之久的定位观测站——福建万木林,可谓是人和、地利、天时。
合作机构/单位
(可选项)南平林业局及相关政府部门与媒体。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师大电视台、广播站
福建省亚热带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高校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生态文明研究会,福建地理所,福建省自然资源学会;福建省地理学会;福建省生态学会等项目时间表
2009.3-4 计划书撰写与参加评审
2009.5 校内外宣传,通过网站(团队建设一个专用网站、在其他地方网站建立广告等方式如:
福州研究生家教网)、QQ、博客、空间、福州、南平地方媒体(考虑开支)
制定适合本项目的碳计量指标体系等,争取行内专家意见,完善计划书等;
2009.6 坚持原有宣传的同时扩大宣传,根据本次决赛项目修正指标体系,南平实施地的征集选择,
通过与当地政府和企业等沟通、拉赞助,获得林地使用的更多优惠。或者是国内其他企业的
资助来扩大碳汇林地面积等,从而使此次活动效益更高,宣传更大,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2009.7-8 在南平实施活动,进行活动的同时与当地林业部门、环保部门合作举办林农培训班半个月(具体时间需结合实际情况),给林农讲授林业碳汇知识以及林业果业的种植技术、环保知识等,间接宣传我们的项目的意义,为以后各类碳零排放项目的实施打下基础;
2009.9—11 对活动总结,制作宣传材料进行后续宣传,并且对财务进行清算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团队构成
专家成员:
杨玉盛,博士/博士后,教授,厦门大学兼职教授。现为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旅游学院院长、地理研究所所长,福建省亚热带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第十二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家评审组成员,中国土壤学会(林学会)森林土壤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山地分会理事会委员,福建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水土保持学会副理事长,自然资源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森林生态系统C、N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严重侵蚀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与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等方面研究。
高*,男,教授,硕士生导师英国阿伯丁大学做访问学者,现为生态学系主任,校生态学专业负责人。
谢**,男博士,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壤碳循环、生态恢复。
团队成员:
钟**:江西赣州人,福建师大研究生,善于交流,熟悉实施地情况,协调各方面关系,主要负责项目实施期间活动的具体安排;
凌*:福建南平人,福建师大研究生,思维严谨,擅于分析,熟悉实施地情况,主要负责福建南平当地关系的协调;
曾**:湖南岳阳人,湖南科技大学学生,善于策划和对内外细节协调,负责此次大赛各级部门公关及各项工作实施的审核检查等;摄影负责人
马**:山东淄博人,福建师大研究生,长期从事生态外业工作对当地情况十分了解,主要负责碳测量技术;
张*:湖南益阳人,福建师大研究生,对森林碳吸存原理十分了解,负责碳汇系统的设计和实施;
申**:河北人,福建师大研究生,精通水土保持设计和实施,协助张彪工作;
贺**:湖南衡阳人,福建师大研究生,精通网站设计等,负责此项目的网站、博客建设;
熊**:江西宜春人,福建师大经济学研究生,负责此次各类大赛宣传,和经济评价等;
熊*:湖南益阳人,福建师大研究生,负责此次项目计划的后续更改、打印等
福建医科大学的学生一名,主要负责项目实施过程的卫生工作等,兼从事后勤。
福建师大地理学基地08级本科生,随时调用。前期调研及暑期前准备
(可选项)运用我们团队掌握的碳研究的技术,同时请教国内外相关专家,制定出适合本项目的碳估计指标体系。
通过20年的研究已经充分证明我们项目的可行性;福建东南电视台为我团队研究成果曾经专门做过《高森林覆盖率下的生态隐忧》专题报道,获得过优秀奖项,我团队首席专家杨玉盛教授带领我团队成员完成的《杉木人工林碳吸存与碳计量技术》获2008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我团队成员都参与了该项目的实际运行;杨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省科委重大基础研究等2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主持成果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福建省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有9项参加成果获国家及省部级以上奖励。在SCI源刊《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Annals of Forest Science》、《Forestry》、《plant ecology》、《Pedosphere》等SCI源刊发表论文11篇;在《生态学报》、《土壤学报》、《林业科学》、《地理学报》等全国性学会或中科院所属研究所主办学术期刊上发表第1作者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3部。
暑期前的准备主要是宣传工作,已经基本就绪,与多家地方媒体签订协议,进行我项目的广告的免费投放。最具影响力的福建家教网已经把我团队的项目在首页首要位置置入的链接标志;网站也在积极建设中。暑期活动具体计划
7月5日—7月15日,联系公益项目实施的具体地点,勘察样地,商谈具体事宜,达成合作意向。签订协议,与当地媒体写作,宣传项目开始,接受社会监督。
7月16日—7月25日,与赞助企业达成正式协议,明确合作方式方法。完成项目实施时的人力、物力储备工作,如项目实施时的食宿等,最好在当地林农家中住下(适当给于补助)。团队内部成员分工的调整和明确
7月26日—8月5日,项目落实,挂牌仪式等。请相关电视媒体报道,宣传低碳经济和零排放理念等项目收尾
专家鉴定项目;
总结报告的撰写;
制作视频等宣传;
联系媒体进行更大的专题报道,使得我们项目的环保低碳理念得到最大的宣扬,形成较大的社会效应。
把项目的运行交还给当地环保部门,签订协议,使得我们的项目能够得到推广和运转。我团队将长期实现免费在碳计量等方面的咨询。
定期回访,定期举办森林碳汇知识的讲座。并且不断引进单位认养碳汇森林。从而使得项目能够继续运转。团队管理及相关制度
(可选项)我团队在长期的实验进行中已经形成了明确的分工模式;为此次项目设置如下:
设专家组:负责此次项目的学术支持
设老师组:负责此次项目的大方面的运行把握
团队成员:
设:队长一名,副队长两名,外联组,财务组,后勤组,规划组,宣传摄影组
团队宗旨:团结奋进,追求卓越
团队制度:
队长职责:
1、队长作为团队的领军人物,在创意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领军带头作用,做好团队管理工作,协调好个队员的分工,共同行动;
2、面临重大抉择和突发问题时,队长有权为本团队做出民主决策;
3、监督落实本团队决议的落实情况,代表本团队签署重要事项;
4、若有队员发生争执,甚至陷入僵持与意见不能统一的情形,队长必须要及时制止并调节,从而达到团结大家、巩固军心的目的。
队员权利及义务
1、队员要时刻铭记团队活动的宗旨,努力为少林文武学校的农民工子女们提供帮助;
2、听从队长的指挥,在队长的带领下认真完成各项工作;
3、避免不必要的纷争,努力为整个团队营造良好的氛围,不得做有损他人之事;
4、保持团队意识,一切事情必须经过团队商量后再做行动,切勿擅自行动。
具体事项规定
1、 时刻铭记我们活动的宗旨,在任何情况下不得与当地百姓发生纷争和冲突,一切以和为贵;
2、因为我们的项目是一个集公益和技术为一体的活动,所以每个队员都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完成分内的工作;
3、本团队进行活动时,切勿打扰当地百姓的日常生活,队员一切日常起居,由自己负责;
4、 未经过主人允许,不得擅自动用主人家物品;
日常事务:
1、 在每天工作结束的时候,总结当天的工作情况,得出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汲取教训,及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
2、若有队员做出了不当的行动而影响了活动的整体进行,不要过分指责以免损伤大家的积极性,而是应该及时弥补,减少不良影响。项目可行性分析
(可选项)第一、依托团队在碳氮循环研究中先进技术,团队首席专家杨玉盛教授带领我团队成员完成的《杉木人工林碳吸存与碳计量技术》获2008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专家鉴定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第二、当前国内外对碳排放的日益关注以及全球变化的紧迫性,使得我项目对社会具有深远意义,对公益事业更加公益的理念起到一个推进作用;
第三、福建南平是典型山区,森林资源丰富,但是经济效益不高,碳吸存能力不强,该项目的实施可能成为林区林农新创受点的典范工程,增加林农收入的同时也为国家减少碳排放,从政治和经济、社会各方面都是起到积极作用的效果,得到的支持也就会更大。
第四、团队在南平多达20多年的研究,合作单位众多,媒体长期关注,给宣传、合作、推广带来极大便利。项目可推广性自评
(可选项)无
安全及其他隐患的预处理
(可选项)因为进入山区,酷暑,可能有成员不适应等现象,将邀请一名医科大学的具有一定医学知识的学生加入团队。
备蛇药,创可贴及其他常用药执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案
(可选项)碳计量准确性,可请教相关专家,团队首席专家是这方面的专家,也熟悉国内外同行。可协助确定计量的准确性。
其他信息
(可选项)相信我们可以实现我们此次大赛的碳排放零计划,用我们的努力去换取社会的信任,用我们的执着去削平前方的崎岖。我们不是为了奖项,我们是一群一直为地球的环保事业努力奋斗的社会公民。导师杨玉盛教授告诉我们说:不管你们成功于否,但是你们的努力相信会得到社会的认可。也感谢谷歌益暖中华给我们这样一个表达我们设想的机会,当然我们也期望能够把我们的设想付诸于行动。
[**一些与大赛决赛阶段无关的内容未予显示。]
博客
(可选项)-
复赛评语/修改意见
项目详细计划中,"暑期活动具体计划"部分的内容可以提供更多具体细节来更好的支撑项目团队的整体计划。
博客内容丰富,建议将重要内容摘抄至项目详细计划中。
项目填写时存在对填写规定的违反
谷歌是本次大赛的主办方,但并不是每一个参赛项目活动的主办方。谷歌会为获奖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每个项目由项目团队本身完全负责。参赛团队没有被授权使用谷歌公司的名义进行任何活动,也不得以任何形式宣称代表公司行为。
下列语句欠佳:
冠名“google碳汇生态系统”,
部分步骤缺乏详细的描述,没有提供足够的可行性论证。
项目需要大量的媒体支持,以宣传为主。
在没有本次大赛资源支持的情况下,项目已有一些过去成功的经验。描述本次大赛资源所能为活动带来的附加值会有助于对项目计划的理解。
项目预算(决赛)
项目
金额
说明
http://blog.sina.com.cn/u/1189978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