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创意主页
此项目没有进入决赛
项目名称(预赛)
保护神农架,珍爱生态之家
项目信息
学校
预计团队大小
武汉大学
> 20人
创意类别
环境
实施地区
湖北(学校所在地)
创意亮点
(创意亮点是由参赛团队提供给评审人员的参考信息或需要在决赛阶段前保密的核心创意,不予公开。)
创意
神农架林区位于湖北省西部,是国家级森林及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东西南北动植物种类过渡地带,保存有完整的第三纪孑遗植物,是全球少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具有极大的科研价值和生态意义
在1999-2008年对该地区研究基础上,本考察队今年选取三个研究对象来探讨保护区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一、退化中的大九湖泥炭藓湿地是不可多见的亚高山湿地,大量碳源储备对空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有重要潜在影响,我们将通过面积测定和碳循环模拟实验来解释其退化现状原因及影响。二、阳日镇黄磷厂的排放物严重污染保护区空气水体,我们将通过追踪研究来探讨工业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三、通过对生境易损、分布狭窄的小种群水鸟环嘴鹬种群动态及生存繁衍研究,来探讨人类活动对该种群的影响。活动旨在唤醒社会对于神农架地区环境保护意识,呼吁更多公众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来
本团队有丰富的野外考察经验,获得“挑战杯”、省校级暑期社会实践多项奖励详细计划(复赛)
开始日期
截止日期
7-5-2009
8-2-2009
辅导员/顾问1
(可选项)胡鸿兴,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
辅导员/顾问2
(可选项)文云东,武汉大学共青团委,团委副书记
项目背景及意义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西部,是国家级森林及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东西南北动植物种类过渡地带,保存有完整的第三纪孑遗植物,是全球少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具有极大的科研价值和生态意义。
根据考察队1999-2008年对该地区研究,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由于人类活动和工业化进程,神农架林区已遭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和破坏:
1、农业活动使大九湖湿地的退化现象明显。这片不可多见的亚高山湿地蕴藏着大量的碳源储备,一旦退化,其潜在二氧化碳释放的可能性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区域气候。
2、阳日镇黄磷厂的工业化进程对于林区的空气和水体已造成了非常直观的破环,如玉米的叶片出现大块黑斑,樱桃、水稻等植物不结果实等。
3、由于人类采石等活动,生境易损、分布狭窄的小种群水鸟鹮嘴鹬的生活和繁衍受到影响。鹮嘴鹬的遭遇仅仅是神农架林区丰富生物资源现状的一瞥,对他们的保护不仅是对珍稀基因资源的抢救,更是基于人类仅仅是自然界沧海一粟的清醒认识,是具有人文关怀的公益精神的体现。
考察队所传承的公益精神坚信,作为一项公益活动“应当”但不仅仅应当将对象局限于那些亟待社会帮助的“人们”。作为坐拥并挥霍地球资源的人类,我们负罪于自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正是大自然的“报复”,拯救大自然就是在拯救人类自己。
祝愿有一天,“公益”的理想可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关爱的阳光可以打在一切生灵的身上,那时,我们人类必将感同身受。公益目标
以点带面,通过科学严谨的实地考察向最广大的公众呈现真实的中国环保现状。用神农架的天造之美和人类活动破坏的残酷现实的强烈对比,唤起大众环保意识的觉醒,让环保事业走下曲高和寡的科研殿堂,走入每个公众的身旁,实现践行环保漫漫征程上的众志成城。
这梦想,不休不止。我们从来没有放弃,因为我们对自然对人类爱得深沉。受益群体
1. 神农架林区森林生态系统。
通过考察,撰写考察报告和论文,宣传公益环保,既保护了神农架林区的生态环境,又为当地旅游资源开发做出贡献。
2.林区当地居民。
保护其身体健康;考察中,队员沿途捡拾垃圾,用实际行动保护林区。
3.社会公众。通过参与到志愿者招募的过程中,关注考察队及时发布的考察成果,了解环保现状,增强环保意识。
4.考察队队员。队员经过野外考察,自身素质和公益责任感将得到大幅度提升。预期成果
1)考察报告一份。包含本年度林区野外考察试验所得到的科学结论,和本年度数据和往年数据的横向比较及相关结论。
2)环保领域论文若干。
3)考察详细日志一份。记录队员在队中所收获的知识和成长,同时用于后期宣传。
4)考察照片若干。将以影展的形式结合文字资料在武汉大学各校区展出。
5)校园践行环保守则。通过考察反思生活,提出真正对环保有益,又切实可行的环保守则,提出倡议,进行一系列推广活动。活动实施地
考察主要前往神农架林区三个地点:阳日镇、燕子垭、大九湖。经多年实地考察,均适宜考察进行,危险性低,同时当地政府给予许可和国家级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支持。
阳日镇位于神农架林区东部,素有林区的“小江南”之称。当地为发展经济,已建立三个黄磷厂,黄磷厂是重污染企业在它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大九湖位于神农架西部,西通重庆,北通陕西,南达巴东与长江三峡相接,为第四系冰川形成的冰川地貌。周围群山环绕,中央为一谷地,地势平坦,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封闭的高山小盆地,上面有泥炭藓湿地分布。
燕子垭燕子洞为石灰岩溶洞,洞口坐南朝北,主洞宽阔,可容千人,延伸至146m,内有两个支洞。洞内寒气逼人,间或洞顶泌水下滴。洞内温度常年稳定在10—13℃,相对湿度87%—95%。洞内栖息着大量短嘴金丝燕。
在考察队blog中均有照片资料。合作机构/单位
(可选项)武汉大学团委
武汉大学学工部
武汉大学资环与环境科学学院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考察队在长江中下游的考察曾被凤凰卫视、楚天都市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有良好媒体合作。项目时间表
1.招新日程(见团队构成)
2.考察日程(这里只写出了日程,具体活动请见暑期活动具体计划)
7月5日——7月11日 校内培训;校园模拟试验。
7月12日——7月14日 装备到位。
7月15日 启程;由武汉大学前往阳日镇;
7月15日——7月16日 阳日镇科考;
7月17日——7月18日 燕子垭燕子洞短嘴金丝燕科考;18日晚坐车抵达燕子垭;
7月19——7月20日 温水河科考;
7月21——7月24日 到达大九湖湿地公园进行科学考察及野外模拟试验;
7月24日从大九湖向东到达神农架木鱼镇,沿途经板壁岩、瞭望塔监测标志箭竹样方变化趋势。
7月25日,前往千家坪保护区,跟踪观测保护区内金丝猴群。
7月26日,进行野外总结及个人休整。
7月27日——8月2日,考察队返校,在之后的时间里我们将进行试样及数据分析工作,最终集结成文。
3.8月底开学后将进行后期成果展示和宣传活动。见项目收尾、评估及成果展示计划。团队构成
考察队已有带队老师、神农架向导、司机、队医各一人及三名老队员(担任队长副队长和顾问,均曾去过神农架实地考察)。另需招募20名新队员,例行招新于今年4月底开展,招募流程如下:
1.活动宣传:
1)途径: A. 校园海报(张贴于食堂、宿舍楼和教学楼公告栏) B.武大网络媒体来网、自强网电子公告栏。 C. 校园广播的中午和晚上的校园快讯栏目。 D. 大学生网络社区校内网人际传播。 E. 考察队blog发布 F. 校园展板(图片形式)
2) 内容:A. 谷歌“益暖中华”活动简介 B. 考察队简介及考察实施时间地点 C.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价值和破环现状 D.报名者要求,材料准备及考察队联系方式。
3)考察队十周年成果汇报大会暨招新说明会:
时间:5月9日 地点:武汉大学教五多功能报告厅(已获团委支持)
说明:宣传创新点所在。将梳理呈现考察队10年来对于神农架林区环境连续观测的成果,揭示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通过图文展示、视频播出、历届考察队队员口述考察所见所感等多种表现方式,震撼与会者心灵,切实唤起大学生对环保事业的热情。
2.队员选拔
4月25日启动宣传。
1)初选:
依历年情况,预计将有300人左右报名。初选主要依据报名者提交的成绩单,以其能出色完成学业为基本要求。淘汰比例: 3:1到4:1。
2)面试:5月8日
预计人数80人,带队老师进行分组面试,并介绍湖北省环保现状,尤其是神农架湿地保护现状。面试内容主要为环保领域普及性知识。参加面试的同学即使没有最终入选,也将深切感到,人类对于自然应做出的承诺。淘汰比例: 2:1。
3)论文答辩:5月22日
预计人数40人,要求报名者针对既定的几个神农架生态保护焦点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野外研究创新改进方案,并回答提问。淘汰比例: 2:1。
4)体能测试
预计参加人数20人。内容:5公里越野跑。运动后由校医进行体检,并最终能否入选。前期调研及暑期前准备
(可选项)前期调研:
考察队有10年的野外考察经验,对神农架林区的基本情况十分熟悉。在本年度考察出发之前,我们会再次向神农架林区政府及向导和其他相关部门确认当地09年的气候和地质情况,保证考察的安全和顺利进行。(考察队博客中有图片资料)
暑假前的准备:
1.招募志愿者。流程详见(“团队构成”)
2.为期一周以上的培训。培训内容有:生态环保领域的基础知识;本年度考察试验方案细节的进一步讨论确定;常见动植物的辨识和保护;野外考察的注意事项。培训主讲人为考察队带队老师和老队员。
3.利用校园生态资源,在出发前进行模拟操作,发现并解决问题。
4.联络向导、校医、司机。
5.物资准备
背包、雨衣、水壶、手电筒25套;考察队队旗一面;DV摄像机一部;数码相机一部;单筒望远镜一部;双筒望远镜三部。
6.仪器准备
手持式GPS定位仪3部左右;干湿温度计2台;大气流量测定仪一台;计数器6个;湿地净化试验模拟试验箱4个(由整理箱改制),天平、烧杯、量筒、玻璃棒、pH试纸、砝码、硬度计、锄头、直尺、卷尺、标本夹、土壤干燥装置、尼龙绳等其他试验辅助物品若干。
7.相关物资和仪器的装箱装车。暑期活动具体计划
在招新活动结束之后,考察队将于7月5日正式开展暑期的公益活动。
7月5日至7月11日培训:
培训前4天为室内讲授性培训。室内培训内容为生态环保领域的基础知识;本年度考察试验方案细节的进一步讨论确定;常见动植物的辨识和保护;野外考察的注意事项。培训主讲人为考察队带队老师和老队员。
后3天上午在校园进行箭竹年龄测定模拟实验、山地样方实验、湿地净化模拟箱的实验,下午进行模拟实验成果分析和评估。
另外该阶段进行物资的相关准备:购买考察背包、雨衣、水壶、手电筒25套;制作考察队队旗一面;调试DV摄像机和数码相机,电池充电、录像带、存储卡准备就绪;调试并培训相关队员对于单双筒望远镜的使用;另外向学校实验室借出一些专业仪器;其他物品的准备。
7月12日至7月14日:考察所需物资包裹装箱,以免损坏;各箱内物品做好登记。
7月15日,经过充分的课题及野外培训后,我们的第九届武汉大学神农架及长江流域科考队将准时出发,乘汽车前往第一站——神农架林区阳日镇。
阳日镇为山地河谷平原地貌,也是调研对象之一——神农架黄磷厂所在地,在阳日镇的两天时间,我们将就其大气、水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取样,并搜寻观测。同时夜间对当地进行两栖、爬行类动物的生态统计。
7月17日,我们奔赴第二站——海拔2200m的燕子垭,在此我们将在往年的基础上,对燕子洞的短嘴金丝燕进行进一步的种群生态学研究。
7月19日,我们将到达第三站温水河(河谷森林),沿河谷展开两栖、爬行类分布调查,并在此及之后的金猴岭(原始森林)、板壁岩乃至华中最高点——神农顶等处,深入往年的课题:神农架箭竹对环境气候变化的响应。
7月21日,我们将到达神农架最西端——大九湖地区,在此后的两天,我们将进行我们最重要的课题:对华中地区最大的高山泥炭藓湿地的功能、价值及破坏、退化等情况进行一年一度的跟踪实验调查。
模拟实验简要步骤:
1)配置实验溶液
母液在实验室配置,从当地取地表水,1,2,3,4号箱中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溶液(不同的时间段,试验不同的溶液);
2)挖掘泥炭藓块,做实验装置
在实验箱底铺设卵石块,石块装在塑料线制袋中,在卵石上铺一层纱布,在纱布上铺泥炭层,在泥炭层上放置泥炭藓块;
3)倒液,回流,取样
将配置的溶液倒入实验箱中,开始回流,每隔XX分钟取一次样,所取样立即封口保存;
4)实验完毕,恢复现场
7月24日,从大九湖向东到达神农架木鱼镇,沿途经板壁岩、瞭望塔监测标志箭竹样方变化趋势。
7月25日,前往千家坪保护区,跟踪观测保护区内金丝猴群。
7月26日,进行野外总结及个人休整。
7月27日,考察队返校,在之后的时间里我们将进行试样及数据分析工作,最终集结成文。
后期成果展示见下文。
篇幅有限,更多考察的具体内容和图片请参见考察队博客。项目收尾
在考察结束后,带队老师和队员们会对此次考察进行总结,包括在技术上和作风上。技术总结包括各项考察试验的完成情况评估和下一年的改进方案。作风总结包括队员在野外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于环保公益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所带来的感想等。
成果展示:
1.在武汉大学团委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的总结汇报大会上会有成果的汇报。
2.利用良好的媒体合作,使传媒达到社会扩音器的作用,扩大社会影响。成果将可能通过新闻报道,电视记录片等多种形式呈现。(香港凤凰卫视、武汉长江商报、楚天都市报多家媒体等均曾报道考察队活动及其成果。)
3.进行巡回影展,在武汉大学各校区展出文字及照片,通过自然和污染的美丑直观对比,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使未参加考察的在校生也真切的感受的环保事业的刻不容缓。
4.在武汉大学的校园新闻网站——自强网和未来网上发表考察日志,用一种令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用讲故事的手法,展现环保现状,使读者犹如随考察队奔波实践身临其境,也在不知不觉中,和笔者一起感到肩上环保的责任,与公益事业的力量。
5.科技上的成果展示。历年考察成果中的论文部分在各期刊均有所发表,同时参加大学生科技竞赛“挑战杯”的评选和角逐,07届获得湖北省一等奖。这样的参赛过程,也同时是对公益事业的一种宣传和传播。
6.提出校园践行环保守则,号召环保从实际的小事做起。通过考察反思生活,提出真正对环保有益,又切实可行的环保守则,提出倡议,进行一系列推广活动。
7.考察队blog进行网络宣传。团队管理及相关制度
(可选项)附件:武汉大学神农架生态考察队守则
为了有效的进行本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确保本次考察的圆满完成,特制订本守则,以规范全体考察队员的言行。
一、严格遵守起床、进餐、夜宿和休整的统一作息时间,不得迟到和早退。休息和夜宿时间不得离开原地进行其他活动,在住地应始终保持居室整洁和卫生。
二、听从考察队领队的统一安排和指挥,包括临时分组活动和食宿,不得自行组合,按计划开展各项考察活动,并及时做好笔记、小结和总结,不得擅自离队,否则后果自负。
三、爱护和妥善保管好仪器设备,按照教师指导的方法进行操作和使用,不得随意拆装、损坏和丢失。
四、私人物品自己保管好,外出记得把门关好,以防偷窃。
五、发扬团结友爱、相互帮助、相互理解和克服困难、吃苦耐劳、连续工作、不畏疲劳的精神。
六、保护生态环境,爱护林区一草一木,不得任意挖采花卉、树苗、中草药和捕捉野生物。在野外和住地区应自觉将纸屑、果皮、包装袋和其他废弃物捡入备用得塑料袋中进行统一处理。
七、安全是野外考察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无论在野外和住地,或乘车途中都必须高度警惕和保持平静的心态。遇到险情时,要镇静,听从指挥。在野外不得冒险,不要饮用生水,不要游泳,不要采食野果,以杜绝受伤和食物中毒等疾病的发生。
八、考察队拥有技术总结、考察数据记录、照片等考察资料的知识产权,队员不得公开使用和发表,如需要使用部分资料,必须征得考察队领队的同意,一旦发现未经许可而公开使用和发表者,除予以除名处理外,并要赔偿野外考察费3000元,并在网上予以公示。
武汉大学神农架及长江流域生态考察队
2006年7月17日项目可行性分析
(可选项)1.本活动历来得到了武汉大学团委和武汉大学团委、武汉大学学工部、武汉大学资环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力支持。
2.考察队有丰富的野外考察经验,多年来的考察一直安全顺利的进行,特别是08年在遭遇暴雨等极端天气,使神农架林区道路堵塞的情况下,考察队及时调整了考察计划,成功完成了预先设定的各项考察工作,并将第一手的环保信息如期的呈现在武汉大学的同学们面前。
3.考察队的成果不仅仅是考察本身所见所得,更是考察队内多年来所形成的环保公益精神的传承,这份对于环保梦想的执着努力和不屑坚持,深深的感动着校园内外的普通公民。考察队历届百余名成员离开大学校园之后,或继续从事环保的相关工作,或做坚定的环保践行者宣传者,将环保公益的精神带入社会各个阶层。
4.考察队严格的招新机制保证了进入考察队的成员都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和研究能力,每年的考察均不沿袭前人的惯例,有所创新有所突破。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科学试验上,更体现在宣传和媒体合作上,如今年策划中的影展创意和考察队10年成果汇报大会的创意。我们一直在试图通过创新,践行环保的理想。
5.考察队有良好的媒体合作。这种合作不仅局限在校内,香港凤凰卫视、武汉长江商报、楚天都市报等多家知名媒体均对考察队的活动进行过积极的报道,使考察所得的成果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公众宣传效果,使社会上的普通公众关注环保关注公益,并引起了林区政府的重视,使此次考察不仅仅停留在了宣传的意义上,更切实的推动了湖北省神农架林区的环保进程。
基于以上几点,我们有理由相信,09年的考察切实可行,并将是在创新基础上的又一次突破。项目可推广性自评
(可选项)无
安全及其他隐患的预处理
(可选项)(1)在野外考察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意外受伤,如:摔伤、蛇咬伤、毒虫叮咬等。
方案:首先,在前往神农架考察之前,带队老师会做针对性的有毒动植物辨识和简单急救的培训,防患于未然。其次,考察队有随队校医,具有丰富的经验,可以及时处理。
(2)野外考察中出现迷路现象。
方案:首先,考察队有当地向导,集体行动的时候不会出现迷路情况。其次,如果分组进行考察,小组内必会安排曾经去过林区的老队员带队。最后,考察队有手持式GPS定位仪可以用于定位。执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案
(可选项)考察活动可能出现资金无法及时到位的情况,使考察无法顺利进行。预案:积极筹措,尽己所能。
其他信息
(可选项)参赛Blog内容如下:
(说明:1.在blog的右上方有博文分类,方便阅读。2.内容在不断更新中)
1.考察日志
我们选取了第三届、第五届、第八届的考察日志作为示例,其中不仅有考察队的考察纪实,也有队员的心得感想,既有成绩也有反思。
2.神农架考察生态背景资料:
1)神农架阳日镇黄磷厂污染图片纪实;2)大九湖泥炭藓湿地现状
3.实践地点——神农架林区介绍
1)神农架林区简介;2)鹮嘴鹬简介
4.考察队简介
1)简介;2)历任成员和成果;3)带队老师简介,以中国环境报对带队老师的采访为例。博客
(可选项)-
复赛评语/修改意见
项目的实施时间可以考虑适当延长,能够更充分利用整个(两个月的)暑假的项目会有更大的社会效益。
博客内容丰富,建议将重要内容摘抄至项目详细计划中。
在没有本次大赛资源支持的情况下,项目已有一些过去成功的经验。描述本次大赛资源所能为活动带来的附加值会有助于对项目计划的理解。
项目预算(决赛)
项目
金额
说明
http://blog.sina.com.cn/whuee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