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创意主页

此项目没有进入决赛
  • 项目名称(预赛)

    普通话—56个民族的共同语言

  • 项目信息

    学校

    预计团队大小

    山东工商学院

    8人

    创意类别

    教育

    实施地区

    云南(其他)

  • 创意亮点

    (创意亮点是由参赛团队提供给评审人员的参考信息或需要在决赛阶段前保密的核心创意,不予公开。)

  • 创意

    当今阶段,普通话在北方地区广为普及,但在南方地区,普通话不标准,相互间不讲普通话状况普遍存在。尤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这种现象更为严重。随着西南旅游业的日渐发展,推广普通话已迫在眉睫。很多少数民族的同学也因普通话基础薄弱而导致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交流有些困难。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我们想到以支教的形式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教育从娃娃抓起,所以,主要在西南少数民族的小学施行。具体方式包括:大声晨读,利用范文,开展竞赛,读绕口令,唱歌等。

  • 详细计划(复赛)

    开始日期

    截止日期

    7-20-2009

    8-20-2009

    辅导员/顾问1

      (可选项)

    张丽华,山东工商学院国际商学院,团总支书记、辅导员

    辅导员/顾问2

      (可选项)

    彭玉美,山东工商学院社科部,语文教师

    项目背景及意义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构成的大家庭。我国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很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当56个民族的人民欢聚一堂,其乐融融时,不同语言的沟通无疑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克服各民族语言不通的困难,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做到各民族的团结统一和共同进步。各民族语言上的发展甚至是融合已成为历史的趋势。同时,越来越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年轻人走出大山,进入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寻找工作。说好普通话,能够帮助他们改善就业状况,也能帮助其更好地回报自己的家乡,带动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各种语言的桥梁-普通话的作用也凸显的越发重要。
      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地区的通用语言,普通话的最大意义就是统一性强,容易理解,方便交流。普通话作为我国的官方语言,理应普及到各个地区学习,但在现实实施中却是阻力重重。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现存语言有80多种。语言不通,必定会妨碍人们的正常交往,也必然会限制经济社会文化的整体发展。
      因此,在中国,推广普通话势在必行。尤其08年北京奥运会在中国成功举办后,全世界兴起的“汉语热”愈加的火爆,这更迫切地要求我们更多的中国人讲得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普通话的推广在大中城市的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已经较为普及,但是在偏远地区尤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的使用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想以支教的形式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开展推广普通话的活动。见微知著,小处着手,尽己所能,通过教育推广的方式,促进普通话的普及。
      我们通过此次的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推广活动,希望能够让更多边远地区的小学生学会如何讲好普通话,规范语言,以此改变他们的语言习惯,从而激发周围人对普通话的学习和使用热情,从而达到“宽域推广”的目的,促进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

    公益目标

    A 人人讲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实现中国人语言沟通的无障碍。
    B 在少数民族地区,让他们在学好本民族语言进行文化传承的同时,学习好普通话。说好普通话,“知音”遍华夏。小世界方能显示大乾坤,爱护我们的语言就是爱护我们的文明,规范语言,从我做起,构建和谐语言生活,营造共有精神家园。

    受益群体

    A 最直接的收益群体是接受支教地区的小学
    B 在以后的时间里慢慢影响周围的人们,使得普通话在少数民族地区更为普遍地推广,最终实现我们共同的目标。
    C 参加支教活动的大学生,也会在支教过程中获益匪浅。

    预期成果

      预计支教时间是30天,通过这30天的学习,完成从最基本的发音,到课文的朗诵,乃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交流的目标。
      通过学习,可以掌握基本的普通话使用规范,敢于开口讲,能够听明白,理解透彻他人的话语的含义,从而比较全面的掌握普通话的使用方法。

    活动实施地

    A 我们的实施地点选在云南东部昆明市东南部的石林彝族自治县,该县离市区相对较远,但在该区人口分布相对集中,小学较多,像鹿阜小学,民族小学,路美邑小学,紫玉小学,石林小学,这几所学校都在县城或附近,分布相对集中,普通话的普及程度却相对较低。
    B 我们的队员,有云南石林本地的,对该区的教育方式,语言都相对了解。
    C 该区气候属于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而参加支教的同学,普遍可以适应。
    D 可达性较强。多条路线可供选择,烟台—郑州—昆明—石林,烟台—石家庄—昆明—石林。

    合作机构/单位

      (可选项)

    山东省烟台市广电局
    山东工商学院就业指导中心 心理健康中心
    山东工商学院国际商学院学生会

    项目时间表

    2009年5月1—5月14 前期调研活动
    2009年5月15—5月30  
    联系支教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机关,联系居委会,联系村长,由村长协助,联系小学,在这个阶段,确定出要去支教的小学。
    2009年6月1—6月30   
         因为是在假期执行,而假期是学生放假的时间,因此,要由学校校长协助,选择参加支教接受教育的学生。并组织进行前期调研活动。
    2009年7月1—7月15   
    支教队伍在这一时期商议出来教学大纲,制订课程表 ,包括详细的教课内容,每天上午6个小时 ,包括早读和上课。课表内容包括活动课(用于举办平时的普通话竞赛)音乐课(有利于提高普通话水平)等。
    2009年7月30—8月30  
    按着制定出来的详细的计划执行
    其中,2009年7月20—7月22,进行初期准备与熟悉当地环境工作;
     2009年7月23—7月28,进行第一阶段教学工作;
      2009年7月29—8月05,进行第二阶段教学工作;
      2009年8月06—8月12,进行第三阶段教学工作;
      2009年8月13—8月18,进行第四阶段教学工作;
      2009年8月19—8月20,组织安排教学成果汇演,活动收尾总结。

    团队构成

       我们暂时确定确定核心团队四人,均为山东工商学院本科生。其中三人来自国际商学院,一人来自会计学院,都具备讲标准普通话的能力。在这四人当中,有一人为云南石林县本地人。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较为了解。另外,我们准备通过招募形式招募5名志愿者,与核心团队共同组成支教队伍。
      招募流程如下:
    第一步,招募宣传。学院通过校园报纸、宣传板及校内广播、网站等媒体,面向学院全体学生群体,公开招募志愿者。
    第二步,海选。此环节主要是通过使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多音字正确发音等形式,选择报名同学中普通话更标准者。
    第三步,进一步审核。对海选通过的同学进行各方面的调查,包括其学习成绩、生活态度及学院相关老师的评价。(本环节主要考虑的是,由于我团的活动对象是边远地区小学的孩子。选出品学兼优的大学生,更能为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产生更大的效果。)
       另外,这5名同学将在正式活动前与令4名同学接受为期一个周的专业普通话培训。具体培训方法:联系我校广播站、新闻中心的专业老师、同学对其进行初步联系;联系烟台市广电部门,希望能为本次活动共同出力。
       此次活动得到了老师的大力支持,特聘请了山东工商学院社科部语文教学教师彭玉美为指导老师。在进行普通话培训的同时,进行教学方法的指导。另有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担当我们此次行动的顾问。

    前期调研及暑期前准备

      (可选项)

    前期调研
      自我团队被告知进入复赛以来,我团首先通过网络对云南地理状况及文化背景进行了大体了解,基本确定了活动范围。
      在活动范围内联系了多所小学,对其教学方式方法及普通话运用程度进行调查。
    联系周围同学(家乡来自活动地),寻求帮助,通过交流,对活动范围内实际生活方式进行演练。希望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能够更好、更快的融入当地人民的生活中去。提高本次活动的实际效率。
       本次活动人员中,经过广泛联系和认真筛选,找出了一位家乡位于当地的同学。目的是通过其帮助,更好的与当地人民交流。避免因语言交流等问题的存在而产生的各种困难。
    暑期前准备
    1  制定活动计划:
     制定项目时间表,确定支教活动的前期准备及具体实施的日程计划,将活动计划上报学校团委及本市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并获取支教资格。
    2  联系支教学校,确定接受支教的学生、寻求学校负责接手此次活动的主要负责人。
    A  联系支教少数民族地区的政府、居委会及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确定接受支教的具体学校。
    B  由于支教活动在暑假内开展,应联系接受支教的学校,由该校协助,选择确定接受支教活动的学生。在正式进行活动前,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他们希望授课的方式。
    C  通过与当地学校的联系,在该校寻求联络员,负责支教成员们的住宿、接待。由于我们的成员中有云南同学,沟通问题基本解决。
    4 确定支教形式、授课内容,制订教学大纲与课程表:
    A  支教队伍初步商议本次支教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初步制定本次活动的课程表以及详细的教课内容,每天上午3个小时 ,下午3个小时。包括早读和上课以及下午的课外活动。教学内容包括听、说、读、写、学、唱,课表内容包括活动课(用于举办平时的普通话竞赛)音乐课(有利于提高普通话水平)阅读课,听力课等。教学方式多样化,为了避免普通教学的枯燥乏味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方式采取多种形式,包括观看视频,上台唱歌表演相声等。
    B  组织头脑风暴活动,集思广益,发散思维,创新支教的内容与形式,寻求最合理、最有效的方式提高当地人民推广普通话的热情与的水平。
    C  通过前期的经验交流会,吸取经验教训,优化支教的内容与形式。
    D 通过总结初步商议制定结果、头脑风暴成果、支教经验交流会成果及优化情况,由支教队伍共同确定支教形式与授课内容,制定详细的课程表。
    5  开展支教一族假期前培训活动:
    A  通过总结前期调研活动的成果以及对少数民族地区情况的掌握,应在处理与当地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关系、尊重理解民族差异等方面对支教一族进行培训,避免与当地居民发生纠纷。
    B  根据支教地区的气候状况、饮食特点等因素,对支教团队进行生活自理方面的辅导培训。以便在真正的支教活动中更好的照顾自己以及他人。
    C  邀请专业人士对支教一族进行疾病的预防与自救、野外求生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与自救能力。安全第一!
    D  邀请中文系老师对支教成员们的普通话发音进行规范与纠正,帮助支教成员们掌握准确的普通话发音,以更好地促进支教活动与普通话推广活动的完成。
    E邀请有支教经验的老师、同学或心理学、教育学专业的老师就与当地学生们的沟通技巧等方面对支教一族进行培训。
    6  出行前准备:
    A  商议出行方式,并购买车票。确定抵程日期后通知当地学校。
    B  最好不要带太贵重的物品,贵重物品请自行保管好。带好随身换洗的衣服、雨具、洗漱用品、常备的药品(感冒药、创可贴、消炎药等)、手电筒、教学用具与设备、通讯工具及必要经费等。
    C 准备支教笔记,随时记录支教活动出现的问题以及支教的感受
    D  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带一些学生能用得着的物品(文具、书本等),可将其捐赠给贫困的学生,也可以对表现好的孩子进行适当的鼓励,激发孩子们的热情。

    暑期活动具体计划

    1  按照项目时间表具体执行,做好放假支教的前期工作,这些一定要在放假之前加以落实好。为假期活动的顺利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初期准备与熟悉当地环境:
    A  到达目的地后,联系当地学校联络员(事先已联系好)。由联络员负责接待支教人员一行,安排食宿,并组织支教人员与当地学生见面。
    B  联系好支教地区的村长,校长,特别是确定要去上课学生的人数,根据学生的人数,选择租用教室的大小,学生的人数也会影响我们课外活动内容的安排。但课程是活的,可以根据人数的变动随时进行调整。
    C  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事先制订的教学大纲、支教内容等活动计划当中与实际情况不符的部分进行合理调整,保证计划的正常实施。
    D  以支教的少数民族地区为核心,通过当地居委会的帮助,提前做好宣传工作。  
    E  在当地部门与学校的协助下,尽快熟悉当地生活环境,增加对学生们的了解,消除与学生们之间的距离感。
    3  第一阶段教学工作:
    A  第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核心是向当地学生介绍学好普通话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准备教材、进一步完善教学大纲。
    B  去周边的小学了解一下目前小学所用的教材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授课方式。
    C  组织观看当地学校的教师授课情况,增进对当地教学条件、授课方式与学生思维习惯的了解。
    D  分别对当地学生和当地成年居民的普通话推广程度及普通话标准率进行抽样调查,并做记录。
    E  组织当地学生召开推广普通话的主题班会,向当地学生介绍学好普通话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通过表演诗歌朗诵、相声、唱歌等形式让当地学生进一步领略普通话的魅力,增强他们学说普通话的积极性。
    F  准备发放的学习用品的筹备。主要发放的是学习资料,我们的目标很明确,推广普通话。那么,我们可能会针对此购买教材,或者我们自己编写教材。同时,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听力,因此要准备一些专门普通话的录音资料,以备学生进行模仿,这些所需资料要在假期之前落实。
    4 第二阶段教学工作:
    A  根据已制订的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按照所选择的教材,进行第二步教学工作。
    B  第二阶段教学工作的核心是帮助当地学生掌握并运用汉语拼音,学会普通话的发音技巧与规律,为其正确掌握普通话打下坚实基础。
    C  采用“支教包组”的方式,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组,每名支教负责一组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做到关心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学会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D  向当地学生教授汉语拼音,采用跟读的方法,循序渐进地使其掌握普通话的发音基础。
    E  每天定时为当地学生播放普通话广播,以训练其听力能力。为增强其听普通话广播的兴趣,可不定期地改变播放的类型——新闻、访谈、相声、普通话歌曲等穿插播放。
    F  为了营造一种良好的普通话学习环境,鼓励当地学生在课上、课下都说普通话。并鼓励学生们在家劝其父母亲戚也说普通话,以孩子带动成人,共同营造一个人人学说普通话的环境。
    5  第三阶段教学工作:
    A  第三阶段的教学工作的核心是进一步纠正与规范当地学生的普通话发音,使其发音更加准确、规范。
    B  利用课堂授课的方式,为其总结普通话发音与当地语言发音的不同点,归类、比较二者的差异,使当地学生分清其不同,并进一步找到普通话的发音规律。
    C  鼓励学生多听广播。不同于第二阶段教学,第三阶段教学开始指导学生们模仿广播里的发音,多听普通话材料,进行模仿与跟读。
    D  鼓励学生多和普通话标准的人聊天,从而把握语感。
    6  第四阶段教学工作:
    A  第四阶段教学工作的核心是使当地学生将汉字与普通话发音结合起来,多联系阅读和朗诵,养成看到汉字就尽可能用普通话朗读出来的习惯。
    B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普及率不高,当地学生对汉字的掌握不够熟练。因此应在规范学生普通话发音的基础上,使其掌握相应的常用汉字。采用读记汉字、词语、短句、短文等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当地学生将汉字与普通话发音结合起来,增强学生们对普通话的熟练程度。
    C  对教学风格和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补充和知道,内容应该通俗易懂,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
    D  教授学生们朗诵诗歌、学唱普通话歌曲、学演相声等。可以在教授前事先向学生们介绍一些诗歌、普通话歌曲、相声小段等,让学生们自行选择,提高学生们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
    7  当地学生生活方面:
    A  在指导当地学生学习普通话之余,各支教成员应关心每一个学生的生活情况。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生活条件普遍不佳,应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与经济上的资助。
    B   采用“支教包组”的方式,对于某些生活条件特别差的学生,采取一对一扶帮结对子的方式,进行家访、谈心,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
    C   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优势,对于当地学生除普通话之外的其他方面的学习问题及时给予帮助。
    D   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培养当地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布置一定的作业,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组织电影、电视片放映,拓宽当地学生的视野,增强创新能力;通过发现、培养各自的兴趣爱好与特长,激发学生们的潜能,为今后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8  进行除支教活动之外的普通话推广活动:
    A   在假期的支教过程中,也应该加强普通话的宣传工作。
    B   鼓励学生们在家劝其父母亲戚也说普通话,以孩子带动成人,共同营造一个人人学说普通话的环境。
    C   定期开展当地学生普通话成果汇报演出,邀请当地领导、群众观看,以扩大普通话在当地的影响力。
    D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印制符合当地文化氛围的普通话宣传资料,并组织支教成员在当地人口密集地区发放。
    E  联系当地政府部门,在当地组织关于普通话推广的专题演讲。
    9  活动收尾总结阶段:
    A  组织学生们进行普通话结课回报演出,邀请当地领导、群众观看,以扩大普通话在当地的影响。演出内容包括诗歌朗诵、普通话歌曲合唱、相声小品表演等形式。演出成员为全体师生。
    B  再次对当地学生和当地成年居民的普通话推广程度及普通话标准率分别进行抽样调查,并做记录。与支教活动开始前的调查记录做比较,总结此次支教活动的成果。
    C  总结此次推广普通话活动的经验,总结学习普通话的方法,并撰写总结报告。
    D  组织告别班会,并鼓励学生及当地居民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继续推广普通话。

    项目收尾

    A  组织学生们进行普通话结课汇报演出,邀请当地领导、群众观看,以扩大普通话在当地的影响。演出内容包括诗歌朗诵、普通话歌曲合唱、相声小品表演等形式。演出成员为全体师生。
    B  再次对当地学生和当地成年居民的普通话推广程度及普通话标准率分别进行抽样调查,并做记录。与支教活动开始前的调查记录做比较,总结此次支教活动的成果。
    C  总结此次推广普通话活动的经验,总结学习普通话的方法,并撰写总结报告。
    D  组织告别班会,并鼓励学生及当地居民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继续推广普通话。

    团队管理及相关制度

      (可选项)

    1 严格遵守本次活动的各项要求,本着“实事求是,团结一致”的原则开展所有活动。
    2 团员须服团队整体的安排指示,不得擅自采取行动。
    3 积极参与活动过程中的讨论沟通,及时调整计划、方案,做好经验与教训的总结。
    4 注重自身形象,衣着朴素得体,不宜穿过分张扬的服饰。
    5 严格遵守所在镇、校的规章制度,服从校方的安排。
    6 认真履行自身职责,按时上课,身体力行。谨慎对待各项工作,对待学生有耐心,因材施教。维护好师生关系。
    7 工作戒骄戒躁,做好各项记录,有困难即使向领导同事反应,寻求帮助,更好解决问题。

    项目可行性分析

      (可选项)

    1  本次活动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活动计划上报学校团委及本市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并获取支教资格
    2  本次支教活动参与人员全部为志愿者性质,不索取任何报酬,所需经费开支少,在本次大赛组委会提供的资金赞助范围内。
    3  云南地区为少数民族聚集地,当地普通话普及程度不高,在该地区开展推广普通话活动可以促进当地普通话的普及程度,增强少数民族地区与内陆地区的交流,促进民族融合。
    4  通过支教当地小学的方式,可以使少数民族地区的广大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更好地促进普通话在该地区的推广。选择支教的方式更大程度上发挥了大学生的优势。
    5  支教过程中采用课堂讲授、组织多媒体放映、组织小组活动、节目汇演等方式,可行性较强。
    6  正式支教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包括组织前期调研、联系联络员等,充分了解了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人文信仰、气候环境、语言特点等,提高了活动的成功率。
    7  正式支教之前,开展支教队伍假期前培训活动,增强了支教大学生适应当地生活的能力,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项目可推广性自评

      (可选项)

    A 普通话的推广一直倍受,而我们采取的是支教的形式,易于接受。
    B 选择的地方为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小学集中。
    C 成员之一为云南当地人,对当地的文化,生活等比较了解。
    D 在支教之余,可以在周边进行普通话的宣传活动。有当地的向导,实行相对容易。

    安全及其他隐患的预处理

      (可选项)

    1  正式支教活动之前,邀请专业人士对支教一族进行疾病的预防与自救、野外求生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与自救能力。安全第一!
     2  正式支教活动之前,通过组织前期调研、联系联络员等活动,充分了解了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人文信仰、气候环境、语言特点等,避免了与当地居民的纠纷。在这一点,我们会对云南的队友进行更进一步的咨询,同时,让我校云南同学协助进行调查问卷。

    执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案

      (可选项)

    A 前去的过程中可能会经过灾区,因此,准备多条线路可供选择。
    B 支教中可能会遇见不配合的学生。在前去支教前,支教族已经接受心理辅导,在自我辅导的同时,也要学会辅导他人。
    C 可能会出现安全问题。所以,在正式启动前,支教族要学会一些基本的急救措施,以及一些疾病的预防。

    其他信息

      (可选项)

    博客内容包括我们之前成功组织过的志愿服务活动的照片案例,本次支教的详细计划,此后我们将随时上传前线的活动照片,成员的各种感想博文,以及支教学校们孩子作业和感悟。

  • 博客

      (可选项)
  • http://blog.sina.com.cn/pth6666

  • 复赛评语/修改意见

    项目详细计划中,"暑期活动具体计划"部分的内容可以提供更多具体细节来更好的支撑项目团队的整体计划。

  • 项目预算(决赛)

    项目

    金额

    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