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创意主页

此项目没有进入决赛
  • 项目名称(预赛)

    保护苗侗语言文化

  • 项目信息

    学校

    预计团队大小

    铜仁学院

    11~20人

    创意类别

    文化

    实施地区

    贵州(学校所在地)

  • 创意亮点

    (创意亮点是由参赛团队提供给评审人员的参考信息或需要在决赛阶段前保密的核心创意,不予公开。)

  • 创意

        我校处于黔东苗侗民族相对集中的地区,又因我校是黔东文化研究的重要基地,对研究苗侗文化有着有利的条件。我校的很多同学就是苗侗民族,对苗侗文化的研究也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
        1.我们不仅仅要对苗侗语言的文字记录,而且将对其进行语音及影视记录(包括音频,影视)。前辈有对少数民族语言的文字记录,但是“多媒体”的记录还很欠缺。
        2.风俗文化的记录也是我们的重点。民族的风俗和民族的语言一样,都是象征着民族的个性一样,而,风俗中还包含着少数民族的服饰等等方面。
        虽然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不如“支教”等的实在。但是,它是长久性的,对文化,历史是有重要意义的。我们希望能借助这次行动为以后的科研活动提供资料。

  • 详细计划(复赛)

    开始日期

    截止日期

    7-25-2009

    9-15-2009

    辅导员/顾问1

      (可选项)

    白俊骞,铜仁学院,训诂学研究生

    辅导员/顾问2

      (可选项)

    段正良,铜仁学院,教授

    项目背景及意义

        在历史的长河中,“汉化”这一词汇对少数民族本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当时民族之间的交流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如今少数民族的汉化却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使得某些少数民族文化特征的渐失,像少数民族的语言,及民族服饰更是影响深远。资料显示,建国初期,,在贵州地区的苗侗民族原本有属于自己的文字,但是后来为方便对民族文化的管理被拼音
    字母取代。
        其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少数民族服饰的汉化甚至西化越来越严重.民族服饰作为民族差异性的重要因素,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研究少数民族的文化对中华文明的研究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分析中华文化的变迁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其次,保护及研究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提升国家的文化实力,有利于国家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重视。这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补充。为以后我国的民族文化研究提供资料。

    公益目标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尽可能完整记录黔东苗侗语言体系的语法规律,为以后研究苗侗文化提供资料,同时引起国人对渐渐消逝的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视。

    受益群体

        主要面向学术性受众,民族学院(苗侗)学生,学术研究人士及一切对苗侗民族文化感兴趣的民众。

    预期成果

         主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包括音频及视频技术)向民众全面展示苗侗文化(包括吊脚楼,风雨桥,鼓楼等建筑),将日益汉化的苗侗文化尽可能完整的还原。此外,还将采用纸质资料的形式对苗侗文化进行整理及记录。使民众加深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知及理解,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同时希望拉动实践地区旅游,文化事业的发展。

    活动实施地

        备选地区主要是苗侗民族的聚居地区,当地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被汉化程度较浅,文化的原生态性保留相对完整。且校区内以上地区的苗侗民族学生较多。具有实践活动的可行性。

    合作机构/单位

      (可选项)

    项目时间表

    2009-07-25~07-28: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将活动队伍分为AB两组。
          07-29~08-01:进入考察区域,同时对实践区域进行大致的考察(包括民族分布特点,地形情况)。
          08-01~08-25:侗族语言的物理性记录。(由侗族成员翻译。)
          08-26~09-10:着重深入侗族聚居地,对其建筑文化(吊脚楼、风雨桥、古楼),进行摄影记录。
          09-11~09-15:分类整理侗族语言、服饰、建筑等文化。

    团队构成

    队长:曹*
    成员:樊**(侗)、王*(侗)、吴**(苗)、吴**(苗)、吴**(侗)、曾**、   张**                                 
    (其中少数民族占总数的5/8,侗族占总数的3/8)

    前期调研及暑期前准备

      (可选项)

    暑期活动具体计划

    (说明:此活动由于涉及范围较广,我们将活动分成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三阶段来实施,其中2009年暑期活动主要进行的是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第一期,其内容主要涉及侗族语言文化的整理及记录。)
    2009-07-25~07-31:深入被考察地区,安排住宿地点(住宿地点与被考察地最长车距不超过2小时)在前往考察地考察之前准备好必要的器材及必须物品,调试机器功能。
         08-01~08-25:全体队员正式进行记录、考察阶段。活动的中心是记录侗族文化的语、文字。被考察地一般为侗族村寨、山寨,被记录的群体为老龄群体*。
        08-26~09-10:此阶段任务的工作着重记录为侗族服饰及侗族建筑文化(吊脚楼,风雨楼,古楼),主要以图片记录。
        09-11~09-13:总结资料,将侗族语言粗略分类。返回学校。
        09-14~09-15:后期资料的重新整理,建立电子及纸制档案。同时,运用纸制媒介向民众宣传侗族风景、建筑,向高等院校学校进行图展。
    (老龄群体*:年龄分布为65~80岁,主要的原因是此年龄较大程度保留了原生态语言。)

    项目收尾

    展示计划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A.展示的手段主要是借助学校硬件设施进行包括图片、音像在内的多媒体展示,此外在流动人口相对较多的地点(步行街等地区)采取传单及现场讲解。
        B.专业知识将有范围(主要面向周边大学,职业高中,专科学校)的进行传单展示。

    团队管理及相关制度

      (可选项)

    项目可行性分析

      (可选项)

    1.记录的范围相对集中,少数民族在该地分布相对广泛;
    2.大数成员本身为少数民族,对少数民族记录、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3.学校设有民族文化研究办公室,对开展民族文化(语言、服饰、建筑文化)的记录有一定的帮助。

    项目可推广性自评

      (可选项)

    安全及其他隐患的预处理

      (可选项)

        由于本区少数民族分布相对集中,我们将采取集体行动,不支持单独行动,最大程度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若该地发生冲突,尽量不参与双方的任意一方。

    执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案

      (可选项)

        队员在暑期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生病(中暑,过敏),交通不便,工作量较大等。
    预案:1.购置相应的药物(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
          2.安排住宿地区距离实践区域的最大车距不超过2小时
          3.增加现代信息技术,摄像器材投入。

    其他信息

      (可选项)

    [**一些与大赛决赛阶段无关的内容未予显示。]

  • 博客

      (可选项)
  • 复赛评语/修改意见

    项目详细计划中,"暑期活动具体计划", "项目收尾、评估及成果展示计划"部分的内容可以提供更多具体细节来更好的支撑项目团队的整体计划。
    项目填写时存在对填写规定的违反

  • 项目预算(决赛)

    项目

    金额

    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