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创意主页
此项目没有进入决赛
项目名称(预赛)
推行环保旅游,保护碧水蓝天
项目信息
学校
预计团队大小
武汉工程大学
10人
创意类别
环境
实施地区
湖北(学校所在地)
创意亮点
(创意亮点是由参赛团队提供给评审人员的参考信息或需要在决赛阶段前保密的核心创意,不予公开。)
创意
我们团队计划以湖北省木兰山景区为试点,招募志愿者进行环保旅游宣传,推行“环保旅游”的理念。经实地考察,计划重点做以下几件事:一是组织志愿者清理垃圾,在景区入口主要景点及餐饮区设置宣传点,并在景区醒目位置张贴和悬挂有关环境保护、杜绝白色污染、回收垃圾等告示牌。分发宣传册,讲授环保旅游知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倡导游客实践环保旅游。二是向住在景区内的人员宣传并招募为志愿者以便长期进行宣传活动。针对景区内乱涂乱画现象设置“涂鸦板”并进行管理。针对木兰山无垃圾桶的现状,计划设置一定数目的垃圾桶并在各旅游区积极推行随票进门发放清洁袋的制度。三是拍摄活动前后木兰景区环境的反差,在活动结束后以宣传板及网页的形式向市民宣传并长期定时反映活动效果,同时做针对性改善。
详细计划(复赛)
开始日期
截止日期
7-16-2009
8-25-2009
辅导员/顾问1
(可选项)朱开元,武汉工程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
辅导员/顾问2
(可选项)高利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项目背景及意义
新世纪,中共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要思想,正是建立在当前我们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但环境却受到破坏的判断分析上提出来的。环境问题一再被提上日程,它已不再是单纯的国家问题,而成了一个严峻的世界性问题。它关系到当今全球人的生存与健康,关系到全人类的延续与发展。而旅游景区作为一个国家的窗口,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形象的建立起着关键作用,他从一个侧面上反映着一个国家人民的整体素养和道德水平。
去年,武汉被批准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党中央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之一。因此,本团队决定响应中央号召,从身边做起,致力于为武汉“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经我们对木兰山的初步考察和对工作人员所提供信息的分析,了解到,我国游客普遍缺乏环保意识。有些人还抱有极端错误的旅游心态:认为我是花钱来玩的,就应该随心所欲不受管束;或认为我丢下的垃圾有环卫人员清理,他们为我服务理所应当。而与此相反的是多数外国游客会十分注意,将垃圾装在随身携带的垃圾袋内,直到游程结束扔进垃圾箱。这些都让管理人员印象深刻。这样的反差也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国人素质的确有待提高。景区环境要保护,首先得从游客入手,加强对游客的宣传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旅游心态——游玩是对景区欣赏,也是对景区保护;旅游是放松心情,环保是提高修养。
所以我们团队计划以湖北省木兰山景区为试点,招募志愿者进行环保旅游的宣传活动,推行“环保旅游”的理念。让游客深刻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点滴做起,实践环保旅游,并将环保旅游的概念带到其他旅游景区。公益目标
一是彻底清理景区陈留垃圾,设置宣传点,分发宣传册,增设垃圾桶,随票发放环保袋,协同木兰管理处真正落实垃圾集中定点处理。二是设置“涂鸦板”,避免乱涂乱画现象。三是招募住在景区附近的学生为志愿者进行长期维护,开展“烧环保香”、“植诚心树”的活动。四是拍摄活动前后木兰景区环境的反差,以宣传板及网页的形式向市民宣传并长期定时反映活动效果,同时做针对性改善。号召所有人都加入到“环保旅游”的队伍中来。
受益群体
木兰景区丰富的文化遗产和风景区是直接受益对象。我们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及举行的活动都是针对该景区的,既弥补了它在有些方面的不足,又宣传和发扬了它的优势。当地的居民及各地游客也是重要的受益群体。他们将受益于自己实践“环保旅游”活动所营造的良好氛围和美丽环境。同时,我们推行的“以点带面”的宣传方案将惠及其他旅游景区,更有助于树立国人良好的旅游形象。当然,作为自愿者的我们也会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预期成果
通过对木兰山景区环境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添置,提高景区的观赏性;通过对游客的环保宣传,提高游客的旅游素质,有助于对景区进行方便有效的管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将游客志愿者化,达到“游客走到哪儿,环保跟到哪儿”的目的,创造较大的社会效益,形成环保旅游的长效体制。转变人们的旅游观念,使环保旅游的观念深入人心,达到最有效、最广泛的宣传效果。
活动实施地
木兰文化之源、千年香火圣地、著名革命摇篮、国家地质公园——木兰山,地处武汉市北部,距武汉港50公里,海拔582.1米,她东拥木兰湖、南瞰木兰川、西挽滠水河、北枕大别山,占地78平方公里,是木兰生态旅游区的龙头。木兰山高压蓝片岩变质带及大量的红帘石地质遗迹是研究中国中央造山带的金钥匙,这里被中外地质专家誉为不可多得的天然地质博物馆。清幽宜人,峰回路转,佳境荟萃,如仙如幻。明朝屠达盛赞:“木兰山为西陵最胜,盖三楚之极观。”木兰山优美的风景、丰富的物质遗产和文化遗产都依托于环境之上。经实地考察,我们发现上山路段或多或少都存在垃圾袋、纸屑等污染物,特别是宫、殿附近及景区内尤为严重,风景质量大打折扣。为此,我们将在这些主要地段进行环境治理,并向旅客宣传环保旅游,以便改善木兰景区的环境问题。
湖北省木兰山景区在武汉市黄陂区境内,距离武汉市区较近,因此实施成本较低,具可行性,便于操作。合作机构/单位
(可选项)1.本活动得到了我校团委和校学生会的大力支持。
2.我们还与该景区的管理处、宣传部、建设部取得联系,得到了他们的允许和大力支持,并协助我们向与其合作的旅行社宣传。
3.支助单位:武汉机电工程学校(靠近木兰景区)
4.媒体合作:武汉晚报著名记者蔡早勤将随行报道我们的活动,增大“环保旅游”理念的宣传力度。项目时间表
第一阶段(2009年2月21日——2009年3月1日)
联系木兰景区管理处、宣传处及客服中心,初步咨询并与管理处协商讨论环境改善及优化问题。在木兰山进行实地考察,与木兰山上居民和宫、殿中的宗教人士交谈,全面了解木兰山环境问题,搜集资料,拍摄前期照片。
第二阶段(2009年3月2日——2009年4月10日)
将搜集到的资料上传至博客,在网上宣传本次活动。与木兰山风景区管理处及与其合作的旅行社保持联系,就木兰山环境保护及改善问题达成新共识,推进互利共赢的合作达到新高度。
第三阶段(2009年4月11日——2009年5月5日)
对乘车路线问题,志愿者居住问题,餐饮问题,宣传物资的制作及运输等实际细节问题进行商讨与规划,列出详细的经费预算。
第四阶段(2009年5月6日——2009年5月25日)
做活动的前期准备,对志愿者人数进行确定,设置志愿者招募点。
第五阶段(2009年5月26日——2009年7月15日)
对志愿者进行培训,明确分工,分配任务,举办交流研讨会,明确团队规章制度,营造和谐的团队工作氛围。
第六阶段(2009年7月16日——2009年8月15日)
暑期活动阶段:1.发放志愿者统一服装,制作环保宣传手册并向游客发放;2.清扫木兰山的陈留垃圾,做宣传标语和横幅,购置垃圾桶并运送至山上指定位置; 3.开展“烧环保香,烧无烟香”的环保活动;4.设置“涂鸦板”;5.实施随票发放垃圾袋的方案;6.建立垃圾集中处理点;7.问卷调查。
第七阶段(2009年8月16日——2009年8月25日)
对第六阶段的工作成果进行维护,保持景区干净有序,给志愿者分配相应的后期持续性任务。组建摄制小组,对木兰山景区改善后环境进行拍摄,再宣传。
第八阶段(2009年8月26日——2009年9月30日)
将拍摄资料和文字资料在网上宣传,在本校和其他高校宣传,对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估。团队构成
本团队由10名团队成员组成(团队成员同样是志愿者),还需招募10余名志愿者。团队成员既管理团队,又作为志愿者带领招募的志愿者一起参加活动,使我们团队工作氛围更加融洽。计划在木兰景区山脚附近设置招募宣传点,宣传“环保旅游”的理念,宣传的同时向他们介绍我们的活动流程及意义,把有意愿者招募为志愿者,考虑到住宿餐饮和志愿者暑期时间安排等实际问题,我们计划招募十名居住在景区附近的大学生作为志愿者。同时在活动期间招募游客为志愿者,倡导一边旅游一边环保,一边观赏一边保护。
前期调研及暑期前准备
(可选项)针对我们暑期的执行计划,我们进行了一次实地考察,通过与该景区工作人员协商,有了如下初步的规划:
第一,根据景区面积大小,我们初步决定招募志愿者10人左右,主要招募居住在木兰景区附近的大学同学作为志愿者。
第二,经调查,大多数游客认为该景区的垃圾箱较少,不能满足需求。针对这一点,我们将沿途在适当的位置增设垃圾箱,特别是在人流比较集中的宫、殿门口及景点周围。针对山上垃圾堆放不合理问题,我们将设立固定的处理点,垃圾集中定点处理,就地掩埋,尽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第三,了解到游客喜欢在没看到垃圾箱时随手扔垃圾,我们也和工作人员商定,让售票员随票发放环保袋,并在游客离开时回收。由志愿者提醒游客使用环保袋,让他们不仅在木兰山环保旅游,在其他旅游景点也要环保旅游,从而扩大我们的宣传范围,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第四,从管理者那得知,有些游客喜欢在竹林里或山石上刻字留念,对景色及一些奇石造成破坏。所以,我们想在不妨碍观景的情况下设置适景的“涂鸦板”(样板还在设计中),供游客涂写,说不定会成为另一景观。
第五,考察发现该景区在门口售票处有大块空旷地,可以在此摆放宣传板,志愿者发放有关环保旅游的宣传册。同时,我们还会在接待中心留一定数量的宣传册,供休息的游客翻阅。上山入口处聚集了许多餐饮店,我们将在各餐饮地点及商店流动宣传,让游客在吃饭、买东西的时候也能够了解到我们活动目的。我们也会在索道出入口设置宣传点,对坐索道的游客和到风景区的游客进行宣传。在景区出口的志愿者也可对沿途的路人进行宣传,扩大宣传对象。
暑期前我们会对游客和群众进行调查,询问并记录他们对如今旅游景区受污染现象的看法,对环保旅游的想法。落实好与各合作单位和各物资供应商的联系,得到他们的有力支持,不断的探讨和完善我们的计划。暑期活动具体计划
第一阶段(2009年2月21日——2009年3月1日)
在复赛阶段,与木兰景区管理处、宣传处及客服中心的工作人员联系,对当前木兰山环境状况进行前期调研,如垃圾污染问题,垃圾排放、治理方法等,初步咨询并与管理处协商讨论环境的改善及优化问题。在木兰山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对此初步拟定针对性的治理方案。分别与木兰山上居民和庙宇中的宗教人士交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全面了解木兰山环境问题。与该景区工作人员建立初步联系,了解他们的工作方向及相关管理制度,吸取经验,探讨出对我们最有利、效果最显著的计划,并拍摄前期照片,为暑期活动的实施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20009年3月2日——2009年4月10日)
将前往木兰考察搜集到的资料上传至博客,通过博客在网上宣传本次活动,在网上社区和网友交流。与木兰山风景区管理处及其合作的旅行社保持长期联系。研究木兰山项目实施方案的可行性与可推广性,将实施的详细计划以书面形式递交给木兰山建设部和其他各个部门领导。他们会对我们的详细方案进行商讨,给出明确的答复,我们会及时对方案中不能实践或不具备高效可行的计划进行更改。在具备可行性的基础上寻找项目中的亮点,将方案进行细化,努力创新,力争做出我们的特色,使我们新的环保实施方案能显著的与其他类似的环保项目区分开来。就木兰山环境保护及改善问题达成新共识,推进互利共赢的合作达到新高度。
第三阶段(2009年4月11日——2009年5月5日)
由于志愿者都为武汉学生,而且活动实施地点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境内,集体包车费用超过单独乘车的费用,我们计划活动实施时,结伴乘公交车前往景区。联系景区,与当地工作人员协商,安排好志愿者在活动期间的住宿和餐饮,确保志愿者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开会商讨并具体分组,根据需要成立宣传组、后勤组和运输组,确定各组组长,并介绍和安排各组的任务,选人做好一切活动开支账目。联系垃圾桶供应商、环保袋及服装生产厂商,商定制作和送货时间,设计印有活动主题及主办单位字样的T恤和大小适宜的环保袋。收集资料编写宣传册,联系印刷社。设计宣传板、活动团队队旗,设计新颖别致的“涂鸦板”模型,联系制作商。
第四阶段(2009年5月6日——2009年5月25日)
在决赛阶段,我们将做好更充分的前期准备:根据景区面积,我们计划招募10名左右大学生志愿者。在木兰山山脚人流量相对较大的位置设立宣传点,宣传我们“环保旅游”的理念和本活动的流程和意义,将有意愿者招募为志愿者。事先向志愿者声明团队规章制度和餐饮住宿问题,希望志愿者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第五阶段(2009年5月26日——2009年7月15日)
在这段时间,我们将会开始具体的实施工作,首先是与景区的宣传部协商。要求安排适合的时间,派一名专业人士来对我们的团队成员和招募的志愿者进行基本的导游知识培训 ,以便实现我们倡导游客边游玩边环保的目的。特别是以木兰山景区为主要介绍对象,让志愿者对木兰山风景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暑期正式活动奠定基础,同时在活动期间我们还会针对如何应对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强化培训,培训一段时间后,根据培训效果及志愿者的掌握情况进行明确的任务分工,然后针对不同的工作范围分批单独培训。各个工作小组要定期举办交流研讨会。总结经验和解决方法。提出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措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号召志愿者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要有责任感,明确团队的规章制度,平时多交流,有意见就提出来共同商榷,营造和谐的团队工作氛围。
第六阶段(2009年7月16日——2009年8月15日)
抵达活动地点的第一天为志愿者分发统一的志愿者服装,志愿者简式腰包,水壶,伞,笔记本(记录自己的活动感想、任务的分配和游客的建议)。将志愿者进行安顿,给个小组分配任务。在活动开始时,团队成员将携带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上山,及时记录活动中的精彩瞬间。
第二天开始具体活动,将所带宣传标语及横幅交由宣传组并在景区宣传部门的指导下张贴到预定位置。将定制的环保垃圾袋交由售票员随票发放,游客离开时返还,并及时反馈游客对发放环保垃圾袋的看法和意见,以便我们对活动措施进行合理改善和调整。组织余下队员开始从木兰山入口到木兰山山顶进行全面清扫,清扫的持续时间视实际情况而定。由景区管理部门为我们提供必备的清扫工具,对于景区特定的山体环境,工具需要包括比较特殊的捡垃圾的长夹子,用来清理山体斜坡上难以够到的垃圾,工具有损坏时及时购置新的补充。
第三天运输组将所购置的垃圾箱运上山,将山上原有垃圾箱位置进行科学的摆放,在香火区的各庙宇旁设置垃圾箱,在景区垃圾箱较少位置增加垃圾箱数量。
针对香火区上香人数较多,且不注意香、纸包装袋的处理,在各香火区附近安放垃圾桶,同时劝导他们烧无烟香,减少香烟对空气的污染。在烧香时注意保持庙宇附近的清洁,维持良好的上香祈福的环境。开展“烧环保香,烧无烟香”的活动:劝导木兰山上售卖商卖无烟香,劝导游客买无烟香,让宫、殿宗教人士劝导香客买无烟香,并在香火区挂“烧环保香”的醒目标语,保持香火区的环境干净。修建垃圾集中处理点(修建人员及持续时间是实际情况而定):寻找合适地点,立标识牌,向山上居民宣传,倡导他们将生活垃圾倒到垃圾集中处理点,志愿者与管理人员一同在垃圾集中处理点对垃圾进行定点处理后填埋,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相关技术由木兰山管理处等部门技术人员指导。
针对管理员的反映:有些游客喜欢在竹林里或山石上刻字留念,对景色及一些奇石造成破坏。所以,我们将在不妨碍观景的情况下设置适宜的有创意的“涂鸦板” ,供游客涂写,避免乱涂乱画。
宣传组将在上下山的两个索道口和售票处设立宣传点,因为经考察这三处人流量较大,上山索道口是旅客主要的餐饮区,是木兰山景区与其他景区的一个分岔口。那里聚集了更多的游客,而下山索道口又是木兰山香火区与风景区的一个分支点,而且有一个较为宽敞的游客休息区,可与游客交谈进行环保旅游的宣传;景区门口售票处是进入木兰山游客的必经之处,但也有些旅客不入内游玩,只在景区周围观赏,为了保证景区周围环境的整洁,这群游客也不容忽视。在宣传点向路过游客讲述我们环保旅游的实施流程及目的,宣传册的发放形式采取旅客自愿式,随取随看。当宣传点人流较少时,部分宣传队员可为游客做临时导游,在为旅客导游时也适当强调美景需要大家保护。
宣传中,随机调查游客对我们活动的感受和旅游的普遍心态。问的问题可以是“您是否听过‘环保旅游’这一说?”“您对环保旅游是怎么理解的?”“对于别人认为的我国人的旅游素质相对于某些国家而言普遍较低,你有何感想?”“您是否愿意加入到‘环保旅游’这一行列中来?”“要实践‘环保旅游’,作为游客,我们应该怎么做?”等等,记录它们的回答,一步一步的引导游客正确思考,鼓励游客成为我们活动的志愿者,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实践环保旅游,并向其身边的游客宣传“环保旅游”理念,将“环保旅游”随身携带。
第七阶段(2009年8月16日——2009年8月25日)
在这段时期,具体的实施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为了使景区能够长时间保持干净整洁,我们将利用10天左右的时间维护,分小组每天清理沿途看到的垃圾,用行动感染游客同我们一起维持,及时劝阻他们的不文明行为。我们仍会积极向游客推行“环保旅游”的理念,组建摄影小组,在后期对木兰景区改善后的环境进行拍摄,录制当地居民对我们活动前后景区环境改善的看法,作为活动结束之后宣传的资料。
第八阶段(2009年8月26日——2009年9月30日)
暑期实践活动结束后,我们将会把前期和后期拍摄的实景及录像制成宣传片上传至博客,做木兰景区环境的前后对比,突出治理的效果。撰写《项目活动总结报告》,制作《项目活动实施光碟》,请相关专家进行项目效果评估并出具书面《项目评估意见》。团队成员写活动日记及活动总结,并把活动过程中游客和当地居民对活动的评估以书面或视频的形式上传至博客。在校摆放宣传板宣传,并联系其他高校,将宣传资料送至各大高校进行宣传,与各大高校环境保护协会交流。项目收尾
在活动后期我们将根据人流量的多少逐一撤除设置在索道出口、木兰山大门及索道入口处的三个宣传点。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环境的维护上,让志愿者分散到景区各景点,对沿途所能看到的垃圾进行处理,用实际行动感染游客,对游客的一些不文明行为进行及时劝阻,耐心讲解其行为造成的不良影响。询问游客对于我们随票发放环保垃圾袋做法的看法和建议,走访木兰山上居民询问他们景区环境是否有了改善。察看涂鸦板上的具体内容,留意添置垃圾箱的效果,对设立的垃圾处理点进行管理,贯彻落实垃圾的定点处理。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与景区管理人员协商活动的持续方式和具体做法,给当地志愿者分配活动的最后任务,以便我们离开景区后仍然能了解活动后的相关情况,对活动流程及结果进行自我评估,根据各部门各类人士反馈的信息制作成图片视频,编写文字,在我们的博客上发表展示。项目的收尾主要通过撰写《项目活动总结报告》,拍照片、拍团队DV,并最终制作成《项目活动实施光碟》、请相关专家进行项目实施效果评估并出具书面《项目评估意见》,在活动结束后以宣传板及网页的形式向市民宣传并长期定时反映活动效果,同时做针对性改善。我们还会编排宣传板,对比活动前后景区环境的变化,以便于志愿者回校后在各大高校及人群密集的消费娱乐区展示活动成果。
团队管理及相关制度
(可选项)本团队由10名团队成员和10名志愿者组成。团队成员与志愿者均是在校本科生,学习五种不同的专业,且相互了解,成员能力具有互补性,因此形成了异质性团队,效果较佳。因此可以从不同观点讨论和看待问题,激发更有创意、更加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本团队充分利用成员专长,鼓励成员相互合作。随着公益活动的实施,工作复杂性日益增多,因此致力于激发成员潜能,相互协助解决问题,增进成员组织认同,提升组织效率与效能。我们团队充分认识到了沟通的重要性,经常进行小组讨论、创意交流、努力营造出一个开放的、沟通顺畅的团队环境,增进团队凝聚力,建立明确共同的目标,营造积极进取、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发挥团队管理的功能,以便高效达到预期目标。
团队制度:
一.严格遵守统一作息时间:在统一的时间起床、进餐、工作和休息。(每天工作8小时)
二.休息和夜宿时间不得离开原地进行其他活动,在住地应始终保持居室整洁和卫生。
三.发扬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克服困难、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在活动期间,团队成员带头坚守本职工作,以身作则保护环境,爱护公共设施,借用的物品及时归还。
五.与游客交谈时使用礼貌用语,讲普通话,保持大学生的良好形象。项目可行性分析
(可选项)1.投资必要性分析:根据本团队社会调查与预测的结果,对构成投资环境的各种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论证,得到结论,制作宣传标语和购置垃圾桶可有效达到减少污染的环保效果。
2.技术可行性分析:我们与黄陂区环保局取得了联系,得到了他们的鼓励与支持,针对合理设计垃圾集中处理点及垃圾桶科学摆放的技术方案进行了商讨。同木兰风景区管理处、建设部专业人员进行商讨,由其宣传部门指导实施宣传流程,确保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技术的可行性。
3.财务可行性分析:由于木兰山地处黄陂区境内,距离学校较近,因此成本低廉,我们也会合理设计财务方案,从而实现财务可行性。
4.组织可行性分析:我们制定了合理的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设立了合理的组织机构,招募的10名大学生志愿者是本地居民,对当地环境较为熟悉。选择了木兰山景区管理处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为我们制定合适的培训计划等,促进志愿者与木兰景区工作人员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保证按照详细项目计划顺利执行。
5.社会可行性分析:积极响应中共中央构建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和武汉市构建两型社会的政策,对社会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倡导文明旅游。武汉晚报著名记者蔡早勤将报道我们的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力,强调环保要靠全民参与。
6.实施可行性分析:鉴于一般游客都是抱着游玩的心态来的,很难耐心听我们枯燥的说教性宣传,所以我们决定,请景区客服中心的管理人员对我们的志愿者进行一定的导游知识培训,让志愿者同时肩负起临时导游的角色,在向游客介绍景区的同时讲授环保的重要性,将环保真正融于旅游中,这样能让游客更容易接受。项目可推广性自评
(可选项)如果按规模将全国的旅游景区进行划分,可以划分为大型景区和中小型景区。木兰山属于中小型景区。大型旅游景区是由国家、当地政府重点保护和建设的,管理力度较大,经费投入较多,环保问题不是很突出,而中小型旅游景区相对来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存在较多因为管理不到位而引起的环境问题,针对此,我们团队的公益环保计划更适用于中小型旅游景区,并且在同类别的旅游景区具有可推广性。
经考察木兰山景区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由于木兰山上住有居民,每天会产生生活垃圾。第二,烧香赐福占木兰山旅游的60%,烧香之后遗留下的包装袋不能及时得到清理。第三,如果将垃圾运送下山耗资较大,山体环境决定了只能将垃圾定点处理,填埋,或焚烧后倒进山沟。此类环境问题的解决办法是:先清理后维护,随票发放垃圾袋,将垃圾集中处理,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适当增加垃圾桶数量,提倡烧环保香,植诚心树。安全及其他隐患的预处理
(可选项)在木兰景区实施活动的过程中,自身的安全问题尤为重要。针对此,在志愿者上山熟悉景区及地形之前就要由当地工作人员详细介绍如何注意个人安全,做好防范措施,更重要的是山上树木较多,在夏季空气干燥,而且香客也较多的时候,很容易发生火灾,因此每一位志愿者都要熟悉在危险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并强调在遇到危险时,拨打景区求助电话。由于天气炎热,气温偏高,可能会出现中暑的情况,因此,团队需要准备中暑药,志愿者尽量随身携带饮用水、湿毛巾,随时降温。
为确保安全,要求志愿者在规定时间内,清点人数,集体下山,若有人缺席或受伤要及时反映,并做有效处理。团队要自备急救箱,以便应急。执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案
(可选项)1.天气问题:若天气炎热,昼夜温差较大,活动难度加大,志愿者身体不适,团队会及时做出调整,实行轮流工作的制度,重新分配任务,延长身体不适志愿者的休息时间;夏季多雨,我们会事先储备足够的雨伞、雨衣供志愿者使用,按当时情况商讨是否延迟活动内容,做出相应调整。
2.志愿者人数问题:若实际工作量比计划工作量大,志愿者人数不够,或有志愿者因事中途退出,团队与木兰山风景管理处将联合在景区内外紧急招募志愿者。
3.游客不配合问题:活动执行中可能会遇到不是很配合的游客,例如不支持“烧无烟香,烧环保香”,对于这些游客,志愿者会耐心讲解,注意用语和表达技巧,更好的和游客进行交谈,切勿与游客发生争执,以免影响到宣传效果和自身形象。其他信息
(可选项)博客内容列表:
日志列表:
我们选择为公益倾注心血
公益——你我他
辅导老师简介
“推行环保旅游,保护碧水蓝天”项目可推广性自评
木兰山考察日记
推行环保旅游,保护碧水蓝天
照片资料:
木兰山前期考察相册“冰雪木兰行”
公益宣传公告栏博客
(可选项)-
复赛评语/修改意见
项目详细计划中,"团队构成"部分的内容可以提供更多具体细节来更好的支撑项目团队的整体计划。
项目预算(决赛)
项目
金额
说明
http://lx19890412.blo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