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创意主页

此项目没有进入决赛
  • 项目名称(预赛)

    益暖中华,照亮农村大地

  • 项目信息

    学校

    预计团队大小

    中国农业大学

    11~20人

    创意类别

    支农

    实施地区

    河南(其他)

  • 创意亮点

    (创意亮点是由参赛团队提供给评审人员的参考信息或需要在决赛阶段前保密的核心创意,不予公开。)

  • 创意

       科技发展不断加速,而农民掌握科技的能力却未有提高,使科技成果与农民生产活动严重脱节;信息时代这个词常挂在我们嘴边,可对于农民,似乎还很遥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的竞争能力严重不足,总是走在市场的后面,时常吃亏;在我国,农民法律意识淡薄,使其权利不时受到非法侵害而此时大多农民却只能忍气吞声……面对如此境况,我们中国农业大学学子秉承校训“解民生之多艰”,联合基层农技推广员或科技致富带头人共同开展此次活动,在其家乡建立一个长效联络机构,利用我校资源,通过我们和农技推广员(或科技致富带头人)给农民提供各方面的信息及援助。本活动由中国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会组织。该社团在过去的15年内与许多基层农技推广员和致富能手建立了良好关系,并建立众多实践基地。这次活动就受到基层农技推广员的大力支持。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将有力的促进社会各界对农村的广泛关注,从而为更好解决农村发展问题做下铺垫。

  • 详细计划(复赛)

    开始日期

    截止日期

    2008年7月7日

    2009年8月2日

    辅导员/顾问1

      (可选项)

    唐运新,关工委及老科协会长

    辅导员/顾问2

      (可选项)

    黎亮,农研会第十届会长,农学博士生

    项目背景及意义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农村改革的口号,可究竟如何推进,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思路。科技的发展不断加速,而农民掌握科学技术的能力却未能提高,造成一些增产增收科技成果与农民生产活动严重脱节(如我校1980年左右开发的一种农药至今很少有农户知道);信息时代这个词经常挂在我们嘴边,可对于农民,信息时代距他们好像还很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的生存能力严重不足,总是走在市场的后面,时常吃亏;在我国,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再加上政府工作繁多对其权利的维护明显不足,使其权利不时受到非法侵害而此时大多农民却选择忍气吞声……
       中国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会是一个致力于服务三农的学生社团.成立15年来,我社团以“学农、爱农、为农服务”为宗旨,每年寒暑假都组织队伍下乡调研了解农村情况.但由于资金有限始终不能把活动做大,使老百姓真正受益,往往是只锻炼了我们自己。我07年9月加入农村发展研究会,现为其农村信箱管理员兼办公室负责人之一。同社团本身性质一样我一直抱有服务三农的志向,希望自己能真正为老百姓做点事,机会终于来了……
       去年秋季开学不久,我社团在招新时,引起在我校继续教育学院学习的农技推广员杨学山的注意并主动同我们交流。在同他进行几次深入交谈后,我了解到他今年将在他家乡做农技推广方面的工作于是我便向他表示,希望带一个小队去他那实践学习,并利用我校的资源助他一臂之力。恰巧“谷歌杯”大学生公益活动开始招募志愿团队。如果能参加岂不是可以把我们的活动搞得更大更具有影响力更有意义吗?我便向杨学山说了此事,他大力支持,然后就有了这次的创意。
       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将以杨学山为依托在当地建立一个长期的联络机构给农民提供技术、法律、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援助,提高农民在现实社会中的生存力,为全面推进农村发展尽我们大学生应尽的责任。

    公益目标

    短期:1)在实践地建立与我们能长期联络且对农民有实际意义的机构;
          2)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加深其对农村的认识。
    长期:1)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民在社会活动中获取主动地位,推动农村发展,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    
          2)拓宽农技推广员知识面使其保持积极上进的心态。
              

    受益群体

    农民朋友和与农技推广相关的基层工作人员,及在校大学生和参与本次实践的相关人员。

    预期成果

      首先通过在当地开展实践活动与农民建立良好关系,使他们能充分信任我们,在生产中遇到困难时能主动向我们寻求帮助。然后,我们利用学校的资源对农民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增加农民对我们的信任度。如此进过长期交流,最终,使农民在生产中的方法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进,使农民面对市场的挑战时不再显得那么脆弱,使农民学会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活动实施地

       河南省开封市方城县博望镇郭老庄村有1000多人,户均耕地10亩左右,主要种植烟草。当地村民在杨学山的影响下已逐渐认同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虽然他们对农业科技知识的需求还不是那么强烈,但比起一般农村,他们已明显进步,有的甚至主动找杨学山出谋划策。因此,选择此村作为实践基地为我们活动的开展带来很大便利,提高了活动的成功率。
       杨学山说:开封市地区种植结构调整近几年已经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农民的观念也在悄然的发生改变;然而现实的问题却又像坐坐大山一样堆在面前。他们渴望科学知识,无奈于自己的文化水平有限;他们期待问题的解决,然而没有理论的指导也只能是一次又一次的尝试。

    合作机构/单位

      (可选项)

    中国农业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关工委);中国农业大学老教授科技协会。

    项目时间表

    前期准备阶段:
    1)2009年2月18日至3月3日,构思活动的前前后后的内容,完成策划书   
    2)3月4日至3月22日,与杨学山保持沟通,同时我们开始学习相关知识,为志愿者招募做准备
    3)3月23日至4月7日,完成志愿者招募
    4)4月10日至6月25日,团队集体学习(期间我们会找相关教授为我们指导)
    二、中期实施阶段
    1)6月16日至7月5日,购置相关书籍与光盘等资料
    2)7月7日至8月2日,到实践基地开展活动
    三、后期反馈阶段
    1)8月2日至8月4日与唐云新老师及农研会常委、部长商量成立相应小组
    2)8月6日起所建机构均开始运营并逐步改进完善其运行机制

    团队构成

    共15人,队长1人,副队长2人,小组长3人,安全委员1人,文体委员1人,生活委员1人,会计1人,出纳1人,纪律委员1人,摄影委员1人,宣传委员2人
    招募志愿者流程
    1)3月16日至4月3日找实践经验丰富的农研会会员和我们几个作为面试官,同时张贴海报等宣传资料并在校网上也发布相关信息招募志愿者
    2)4月4日至6日整理志愿者报名表,安排面试时间地点并通知志愿者按规定时间地点准时到场参加面试。(为了使面试过程有序高效,我们将采取分时间段通知,每个时间段通知5人,逾时不到者视为自动放弃。)
    3)4月4日至7日进行面试选取12个合适人选进入团队。(为了充分挖掘每个人的长处,也为找到更合适的志愿者,我们会进行两轮面试,第一次以小组形式先排除三分之一;然后再进行第二轮单独面试,从中选出12个合适的人。)

    前期调研及暑期前准备

      (可选项)

    1)2009年2月18日至2月24日,找关工委主任唐云新老师(农研会名誉会长)、黎亮师兄(农研会第十届会长,现为农学博士生),向他们介绍我的想法,征求他们对此次活动的意见,取得他们的支持与帮助。              
    2)2月25日至2月28日,完成详细策划书,并呈给其他一些农研会人员修改。
    3)3月1日至3日,定稿并提交计划书。
    4)3月4日至4月7日,准备并完成志愿者招募。计划招募12人(已确定的有我和另外两个策划撰写参与者):农学2人,经济管理3人,人文与发展2人,法律2人,动医2人,动科2人。
    5)4月8日至9日,队员熟悉及分工。由队员根据自己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位(各种委员),对每位队员进行分工,组成三个宣讲小组(法律、信息、技术)。
    6)4月10日至6月25日,由三个小组长负责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包括法律:农村专业合作社法,物权法,劳动法等。科技:农作物及家畜常见病虫害防治,科学施肥,农药安全实用技术等。信息:当地农产品销售及农业技术信息等)。
    学习途径:首先,通过所招募的各相关专业志愿者的讲述,每个人都有大致基础,并进一步查阅资料学习讨论,最后找唐老师推荐相关教授给予指导培训。最终,达到每个人对这些方面知识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7)6月25日至7月3日,由队长与宣传委员负责与书店、出版社、影像公司等相关单位联系,同他们协商,购置、募捐法律方面,农业信息技术方面以及与当地发展密切相关的科技方面的书籍、光盘等资料。
    8)7月4日至6日,有三个小组长负责整理最为常用的知识,分类集中成小卡片等形式。
    9)7月5日,由生活委员负责购买常用药品及其他生活用品。

    暑期活动具体计划

    1)7月7日启程前往实践地与杨雪山会合;
    2)7月8日至7月10日了解熟悉实践地发展基本情况,风土人情。
       A.8日早晨围绕村庄查看一周,了解其大概地形、村落分布及房屋状况;下午与村委交谈,了解该村整体情况,并转达我们的活动安排,确认其能配合我们活动的开展,在村广播台及时传达我们的动态;晚上总结讨论分析,制定修改接下来的计划。
       B.9日至11日入户访谈详细了解民情,并告诉他们我们接下来的活动,11日晚上讨论总结,由三个小组组长负责制定修改接下来知识宣讲活动策划。
    3)7月12日至15日,白天在杨学山指导下,由科技小组主负责,其他人协助对农民进行科技知识宣讲,并当面教农民一些简单实用的技术,同时发放与科技相关的书籍。傍晚,放映农业科技方面的录像。期间每天晚上都进行总结,安排第二天的工作。
       宣讲方式:A.若人较多,采取集中宣讲。先由科技小组组长对前几天收集到的部分问题进行解答,抓住老百姓的兴趣;然后,我们再给他们发放事先整理出的有关种植全过程(施肥、除草、打药、收割等)的小资料;最后,我们就小资料上的内容对老百姓进行提问,让他们在资料上找,谁先找到并准确答出给予一件生活用品作为奖励。结束后,再给他们发放一些比较实用的科技图书,剩余奖品有给那些没得奖的作为纪念。
        B.若集中的人很少,我们就分成五个临时小组,入户宣讲。在谈话中,表明我们的来意,了解他们在生产中遇到的困难,激发他们对科技知识的兴趣;然后,给其发放与其平时生产息息相关的资料并给予适当解释。
       录像放映方式:先放后号召大家讨论。傍晚时分,在村委协助下,选择合适场地,播放农民科学种植录像;看完之后,由宣传委员以主持人的身份引发农民进行讨论,谈谈自己的想法。开始时普通百姓可能不愿说,主持人先请比较有远见的百姓谈谈自己的认识,逐步带动群众发言。最终,争取让每个人都能畅所欲言,过一把“上电视”的感觉,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7月15日至7月17日,白天由法律小组主负责,其他人协助,进行劳动法、物权法、专业合作社法、惠农政策等方面知识宣讲并发放相关方面的书籍(宣讲方式同上)。傍晚放映相关录像(放映方式同上)。期间每天晚上进行总结,讨论第二天活动的开展。
    5)7月18日至7月20日,白天由信息小组主负责,其他人协助,进行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获取信息依靠自己在竞争中获得主动权的知识宣讲,并发放相关书籍(宣讲方式同上)。傍晚,放映相关录像(放映方式同上)。期间每天晚上进行总结,确定第二天活动的开展。
    6)7月21日至26日整理剩余书籍光盘等(对书籍光盘等进行分类,科学编号),征求村委意见与杨学山商量建一个以杨学山为代负责人的长效联络机构及综合书屋。
       联络机构建设方案:以杨学山在县里已有的办公地点为依托,在村里不占任何地盘,只在杨学山家挂牌。成立当天,在杨学山家进行揭牌仪式。由队长主持,先请农民代表谈谈自己对机构的期望;然后请杨学山做对未来机构运行的报告;最后,由村委会、村民、杨学山及我们共同致誓词,宣布机构成立并为每位老百姓发放写有机构及我们的详细地址与联系方式的名片。
    7)7月27日至29日,白天指导老百姓如何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书籍。晚上总结讨论完善书屋的管理制度。
    8)7月30日至31日,与当地县广播台或电视台联系详细介绍我们的活动,取得其支持,让其对我们的活动进行播放,使更多农民了解我们的活动,并通过我们建立的机构,解决其遇到的困难。
    9)8月1日,回到村里,与杨学山一起同村委交流,商讨以后的长期合作。晚上与农民联欢。
    10)8月2日,向农民告别,启程回校。

    项目收尾

      收尾:8月3日到校后同唐老师及农研会常委部长商量成立相应小组与杨学山时刻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找相关教授专家为农民解决问题(以书信、电话、网络为主,必要时我们将派人去当地做实地考察。如遇到比较难以对付的病虫害,我们将去当地采集实物或让杨学山将实物送到我校,我们再找教授对其进行观察分析化验等手段寻求防治办法)。并在这种模式运作过程中不断改进(与杨学山定期就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适时地解决)使其长期保持正常高效运转。
      评估:本次活动由农业院校学子与基层农技推广员共同开展,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活动的可行性及目的性。然而,并不容乐观,由于活动的特殊性:必须要求农民积极参与进来,否则就失去活动本身应具有的意义。于是,在活动开展的前几天,我们主要跟老百姓进行面对面交流并帮他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以增进我们同老百姓之间的感情,也让他们感觉到我们身上有他们需要的知识;之后,我们进入活动的正题。这样就避免了活动过程中出现我们唱独角戏的局面。
      成果展示:活动过程中,有摄影负责人把握随时照相和录像。返校后,撰写实践报告,详细记录实践过程。将所照相片编辑成册附以适当文字解释,将所录录像也做相应处理,做成视屏,然后同实践报告一起发到校网上,以引发我校学生对这样的活动的兴趣。将所做视频和相册发到优酷等网站上供更多人欣赏。更重要的是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尽力寻求当地媒体支持(杨学山说植保站站长可以帮我们联系),将我们的活动报到出去,让更多老百姓知道我们,知道我们成立的机构。

    团队管理及相关制度

      (可选项)

    1)团队采取队长总把关,负责人各司其职并相互配合的机制。即队长先制定活动总日程安排,经过全体队员审批通过后再由各项活动的负责人写出该项活动的详细内容;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根据情况变动计划时,经过讨论若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由队长作出最后决定,其他队员无条件服从不得有任何影响活动继续进行的行为或影响团队凝聚力的言论。
    2)为了确保队员安全,任何队员不得独自离开团队,外出办事时必须有队员陪伴。
    3)每位队员都要积极与百姓交流帮助他们干活,在农户家里吃家常便饭时需付钱。
    4)队员之间要互相帮助,积极配合,任何队员不得有损害团队及其他队员的私心。塑造一个成功的团队,必须有队员之间的大力配合,单靠某个人是绝对不行的。

    项目可行性分析

      (可选项)

    在当地,杨学山已向我保证他会全程参与,而且当地植保站站长王晓芳也会及时给予帮助。杨学山已在农村指导农民四年,对农作物常见病害非常熟悉。
    已经和当地村委取得联系,愿意积极配合我们的活动。
    3)学校,我已获得关工委主任及老科协会长唐运新老师的支持。唐老师是我们农村发展研究会的名誉会长,多年来他一直指导着我会的工作,对我们非常关心;同时,他还是原校党委书记,在学校有较高威望。因此,有他的帮助我们就可以找到较多的老师为我们解决问题。
    4)队员选拔,我们按照实际需求分配比例,在相关专业招募;最终再经过面试选出合适的人。这样就保证了每个队员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项目可推广性自评

      (可选项)

    安全及其他隐患的预处理

      (可选项)

    执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案

      (可选项)

    其他信息

      (可选项)

  • 博客

      (可选项)
  • 复赛评语/修改意见

    项目详细计划中,"暑期活动具体计划"部分的内容可以提供更多具体细节来更好的支撑项目团队的整体计划。

  • 项目预算(决赛)

    项目

    金额

    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