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创意主页
项目名称(预赛)
“回家路上,伴你成长”—流浪儿童心理援助行动
项目信息
学校
预计团队大小
广西师范大学
10人
创意类别
教育 妇女儿童
实施地区
广西(学校所在地)
创意亮点
(创意亮点是由参赛团队提供给评审人员的参考信息或需要在决赛阶段前保密的核心创意,不予公开。)
创意
他们,流离失所、依靠救济……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目前我国流浪儿童约150万,他们面临着流落街头、基本生存条件无保障的困境。为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如何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亮丽风景是青年学生的责任。我救助站志愿工作组以“回家路上,伴你成长”为主题,以广西师大心理系为专业依托,关注流浪儿童身心健康,在桂林救助站多次成功开展时效性活动。在原服务上深化项目与革新目标:
一开展自我认知、心灵体验、生活经营等心理援助课程模块,提高心理弹性和情商能力,使之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新生力量;
二建立志愿者参与机制,公益组织劝导流浪儿童接受救助并安排回家,通过信件、走访、辅导培训等途径开展亲子教育,化解亲子关系、实现家庭和谐;
三架设网络塑造品牌:挖掘潜力整合资源、拍摄典型——通过报纸、网络、电视等报道流浪孤儿、流浪残疾儿等典型成长记录片,引起社会关注并给予经济救助或领养,提升项目公信力和可持续发展。详细计划(复赛)
开始日期
截止日期
2009/07/01
2009/10/31
辅导员/顾问1
(可选项)李宏翰,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辅导员/顾问2
(可选项)廖欣,桂林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书记,朱伟军,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分团委书记
项目背景及意义
(一)项目背景
2008年11月发表于《中国青年报》的《我国目前有近150万流浪未成年人》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流浪未成年人大约有100-150万。据预测,到2010年全世界流浪未成年人总数将达到2到3亿。可见,流浪儿童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并呈增长趋势。国务院第12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已于2003年起施行。流浪儿童保护中心已被纳入“十一五”期间国家公共服务重点建设工程;而民政部与多个国际组织合作,在全国推行多种流浪儿童救助形式,并取得一定成效。
但《关注流浪儿再流浪现象》中提到,“据民政部门统计资料,我国每年15万人次流浪儿童中的40%左右有两次以上的流浪经历,而导致这些孩子再次流浪的原因,专家表示主要归于家庭贫困、家庭解体和家庭暴力”。为什么流浪儿童回家后再次选择流浪呢?他们是否真正“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据了解,流浪儿童常由于在不适合的社会环境中遭遇前所未有的深度人格解体,如果引导不当,他们可能会误入歧途,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破坏家庭、社会和谐。《儿童权利公约》指出,家庭环境最有利于儿童成长。因此,“让流浪儿童回归主流社会,还是要在家庭中实现。”
(二)项目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以桂林市救助管理站为主要试点,同时也将南宁市、柳州市救助管理站流浪儿童所在地作为辅助试点,开展“回家路上、伴你成长”—流浪儿童心理援助行动。
在活动中,我们将通过对流浪儿童的心理援助,培养他们独立的生活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他们回归家庭、融入社会。并且希望通过我们项目的援助,使更多流浪儿童告别流浪,使他们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唤起国家、社会及各地救助站等部门更多地关注流浪儿童的心理健康;同时也帮助站外的流浪儿童解开在回家路上所存在的心理情结,从心理上真正“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融入家庭生活中并开始全新的成长征程。公益目标
1、通过心理援助,提高流浪儿童的心理弹性和情商能力,使之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的新生力量;
2、建立志愿者长效机制,救助流浪儿童并安排回家,通过信件、走访、辅导等途径开展亲子教育,化解亲子矛盾,实现家庭和谐;
3、架设网络拓宽服务渠道,制作流浪儿童生活经历及成长史手册;
4、挖掘潜力整合资源、拍摄典型,通过报纸、网络、电视等报道流浪儿童成长记录片,引起社会关注给予救助或领养,提升项目公信力,加强可持续性。受益群体
流浪儿童:得到关爱和正确引导,远离不法分子教唆和控制,像普通人一样健康成长;
儿童家庭及国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谐社会构建呼唤和谐的家庭关系,援助流浪儿童及其家长,促使家庭更加和睦,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救助管理站:在公益志愿者协助下服务流浪儿童,不仅给救助管理站注入新生力量,更使救助工作事半功倍;
大学生志愿者:培养大学生及志愿者的公益视野,锻炼他们的公益事业服务的技能,为将来更好服务社会做准备。预期成果
1、协助救助站对流浪儿童进行心理与励志教育,使心灵成长,放心回家,形成《归途中的流浪儿童》;
2、课程共50场次,心理拓展训练20场,受益500人次,坚持公益事业,形成《流浪儿童心灵成长历程》;
3、服务流浪儿童家庭,信件服务20个家庭,跟踪走访10个家庭并开展亲子教育,制作《回家,不再流浪》;
4、形成可行性强的《流浪儿童及家庭救助模式系统》,宣传推广公益救助模式,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活动实施地
1、结合团队资源,选取桂林、南宁、柳州救助管理站作为试点基地。这3个地方人员流量适中、地理交通便利,具有代表性,我们已联系各救助站站长或书记,他们表示欢迎并会对活动提供全程支持;
2、试点服务基地均有办公室、寝室、娱乐活动室、阅览室、餐厅等各种学习生活设施,亦有较大型的活动场地,这些游乐室、空地等场地非常适合我们开展项目的培训、讲座、心理辅导等活动;
3、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桂林救助管理站设有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亦曾在南宁市、柳州市救助管理站开展调研活动,各分项目负责人和志愿者对各方面服务及设施均比较熟悉,便于项目的顺利开展;
4、南宁市正着力于“救助进社区”项目的同时,各试点市民对救助站及其相关工作的不了解,更需要通过我们活动的宣传及影响,让更多市民了解并劝说在流浪的儿童到救助站寻求帮助;
5、桂林各县民政局全力配合并协助我们进驻流浪儿童家庭,这是项目得以顺利开展的有利条件。合作机构/单位
(可选项)1、桂林市救助管理站、南宁市救助管理站以及柳州市救助管理站;
2、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分团委、心理学系;
3、桂林县级民政部门以及村委会;
4、相关媒体,比如电台、报纸等(桂林电视台、桂林晚报、桂林广播电视报、桂林生活网);
5、桂林各大高校(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工学院、桂林旅游专科学校、桂林医学院心理健康协会等);
6、桂林义工组织。项目时间表
(一)前期准备阶段:(2009.1.15 ~2009.6.30)
1.15―2.08 落实责任人整合民政局、街道办事处、社区等政府部门提供的流浪儿童资料;
2.09―2.14 制定项目初赛方案,讨论修改,分配任务;
2.15―3.31 开通博客,建立QQ群,提交方案,网上投票;
4.01―4.15 海报、网络等方式宣传项目并招募志愿者,细化志愿者培训手册;
4.16―5.10 培训考核志愿者心理素质、心理咨询和团体辅导的基本知识、注意事项等;
5.11―6.30 建立志愿者与流浪儿童家庭结对关系,熟悉预演援助方案;准备各项目材料。
(二)暑假执行阶段:(2009.7.01 ~2009.8.31)
7.01―7.31 桂林救助站内,进行第一期心理辅导教育,持续通过媒体进行宣传及专题报道;
7.01―7.31 走访10个流浪儿童家庭,开展系列亲子教育活动,给儿童塑造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
8.01―8.31 对南宁救助站流浪儿童进行心理辅导,桂林地区家庭援助进入中期阶段;
8.01―8.31 对柳州救助管理站流浪儿童开展救助,桂林地区家庭援助进入评估阶段。
(三)总结评估阶段:(2009.9.01 ~2009.9.30)
9.01―9.10 制作纪录片、宣传册、展板以及活动花絮;
9.11―9.15 回访或者信件互通3个救助站试点服务区及5个家庭,制定后期跟踪服务规划;
9.11―9.30 收集反馈意见,评估整个项目,整理、撰写实践报告。
(四)宣传推广阶段:(2009.10.01 ~2009.10.31)
10.01―10.15 总结经验,包括注意事项及解决方法等,准备总结报告会;
10.16―10.31 完善救助方案系统,联系推广地区,培训志愿者,正式推广。团队构成
(一)团队构成
1、队 长:负责项目的总策划、指挥,是团体的组织者。
2、副队长:项目总执行人,行使队长职责,负责各个组长之间的沟通交流。
3、培训组:培训时间、活动安排,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活动指导等。
4、外联组:与政府、各大媒体、高校、志愿者协会、救助站、社工团体的沟通与联系。
5、宣传组:团队logo、海报、横幅制作;新闻稿撰写;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收集与保管;邮箱、博客管理志愿者招募;活动宣传推广等。
6、秘书组:项目信息收集与整理,校对修改。
7、财务组:团队资金管理;经费的预算及分配;发票、收据的收集;财务报告明细表的制作等。
8、安全组: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项事宜的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理等。
(二)志愿者招募与选拔
1、志愿者条件
(1)桂林各大高校在读学生或社会志愿者,暑假时能投身项目的实施中;
(2)吃苦耐劳、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责任感等,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善于沟通、交流;
(3)心理学及社工相关专业者优先,争取有中学教师、媒体记者等社会人士加入;
(4)招募的志愿者总数在30名左右(男女约各15人),志愿者统一服装。
2、招募及报名方式
在前期宣传中,通过海报、网络等方式对项目进行宣传与招募,引起关注,并在桂林市各大高校、桂林市相关社工团体中进行现场招募;
报名方式有现场报名、网络报名、电话报名等,有意者可通过咨询相关人员、登录团队博客了解情况,现场领取报名表或到团队博客下载报名表(样式见团队博客),填写个人信息后,提交到团队电子邮箱。
3、选拔方式与时间
2009年4月份,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根据面试者的基本情况进行筛选;第二阶段是对志愿者综合素质的面试,公益服务意识较强、沟通能力较好者优先。
4、志愿者培训
目的:让志愿者了解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注意事项、理解和掌握心理援助的方案;
培训时间:2009年4月-5月;
培训地点:广西师大教科院;
培训方案:已初步形成志愿者培训手册。前期调研及暑期前准备
(可选项)(一)前期调研
2008年12月,我们对广西各个中小城市(包括桂林、南宁、柳州等地)的流浪儿童状况进行调查:从05到09年,桂林市救助站接收的流浪儿童总数约为1147人次(占总人数的11.2%);同期南宁市数字约为1011人次;柳州救助站接收流浪儿童的数量约有1108人次。
1、现状与不足
大部分儿童因为家庭原因而流浪,接受救助的流浪儿童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身心创伤,有些儿童在流浪中产生了一些不良的情绪情感体验和行为方式。救助站给流浪儿童提供吃住和24小时的护理,但缺乏在心理层面上的援助。对流浪儿童救助一般分为两种:
(1)有家庭住址的,由救助站负责护送回家或者由家里人接回去;
(2)与家庭联系不上的,送往福利院,接受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但由于各种原因,在“负责护送流浪儿童回家”以后,就无法通过电话、信函、走访等跟踪服务形式进一步关注他们的成长。
2、调查成果
(1)广西很多城市,流浪儿童量大,由于缺乏心理学专业的志愿者,不能从心理层面对成长中的流浪儿童开展更进一步的救助;
(2)广西师大心理学专业志愿者的关注,对流浪儿童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与促进作用,但在“持续成长”这方面仍需通过电话、信函、走访等形式对他们回家后的发展给予进一步的关注。
(3)我们团队在师大心理学、社会工作等相关专业中的初步调查显示,作为一名有社会责任的大学生,他们支持并志愿在课余时间为流浪儿童的成长做出贡献,在实践基地则将在巩固原来成果的基础上尝试实施“回家路上,伴你成长”的暑期方案。
(4)公益志愿者们都将继续推进“流浪路上,伴你成长”成功经验的推广。
(二)暑期前准备
1、收集资料,制定方案
了解流浪儿童流浪的原因及其状况,综合近期广西各市相关政府部门的调查数据,确定心理援助课程范围,讨论并制定暑期实施方案,以桂林市救助管理站为主要试点,充分了解后敲定需要进入家庭进行干预的对象。拿到需要进行家庭干预的资料,确定心理辅导方案并请专业指导老师提出修改意见。【已落实】
2、前期宣传准备工作
做好前期宣传工作:网络、校园、社区、媒体等,联系各高校的校报、广播站等,张贴海报、散发传单,介绍当前状况以及项目内容,同时在桂林主流网络媒体上如桂林生活网等进行宣传,引起社会的关注;如,在社区宣传上,将《救助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分发到有关部门和各个社区,使更多的市民对救助站有更深的认识。争取在报纸上发表救助管理工作的文章,并剪辑相关报道进行宣传,使救助管理工作得到有关部门和市民的支持与配合。【正在进行中】
3、中期宣传
实践日历、宣传材料以及活动实施所需的调查及干预、辅导材料的准备,如宣传内容大致有:流浪儿童问题的严重性及其心理援助的紧迫性;“回家路上,伴你成长”—流浪儿童心理援助行动简介,其中包括团队组织架构及专业优势、实践成功经验及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效果目标、项目培训内容、志愿者招募(时间、方式、联系电话等)及《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简介等。【正在筹备中】
4、志愿者培训
实践前培训,志愿者的实践时间地点任务等日程安排,其中包括志愿者培训启动仪式,目的是增强志愿者们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同时引起更多社会人士关注流浪儿童心理援助行动,并一直关注或参与该项公益活动。
主要流程:提前一周联系嘉宾和媒体,确定场地、领导讲话、顾问(指导老师)发言、志愿者代表发言、团队负责人介绍志愿者培训项目、媒体问答及采访。【正在安排中】
5、确定实施地点
联系好救助实施地点:桂林、柳州、南宁等救助站,得到实施时间、地点的具体安排,在整个团队到达实施地点前,队长和副队长前往目的地与当地接待人员一起安排前期准备工作(落实团队的交通、食宿问题、采集相关数据资料、确定活动场地及活动的设备等)。【6月下旬】
6、确定干预方案
培训小组对干预方案的最终审核确定,全体成员讨论并演示实践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案【6月份】。暑期活动具体计划
两个分项目:一是对救助站内流浪儿童的援助(7月在桂林进行援助,8月分别同时在柳州和桂林两地援助);二是对桂林市社区内流浪儿童家庭的心理援助(从7月1日到8月30日)。
(一)项目启动仪式(2009.7.01)
1、目的:通过媒体报道、网络等,让更多社会人士关注流浪儿童心理援助行动。
2、流程:救助站领导讲话、顾问发言、志愿者代表发言、负责人介绍暑假计划、媒体问答及采访。
3、注意事项:提前一周联系嘉宾和媒体,确定场地;做好场地布置、接待和欢送等工作。
(二)对救助站内流浪儿童的心理援助(2009.7.01~2009.8.31)
1、活动前期工作
(1)确定暑假活动具体时间,参观并与工作人员沟通;
(2)介绍活动目的和实施时间安排(注意保护流浪儿童自尊心,减少流浪儿童的戒备心理);
(3)工作人员介绍与流浪儿童见面,与流浪儿童建立信任关系;
(4)准备需要使用的器材,选择活动场地;
(5)将项目时间表发给工作人员和相关媒体,邀请对活动进行报道。
2、救助站内心理援助方式与目的
心理援助分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团体辅导,二是个别心理辅导。
【团体辅导】
通过心理辅导提高流浪儿童的自信心,在流浪儿童自我认可的基础上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再进一步提升流浪儿童对他人的信任感,最后引导流浪儿童正确看待社会,学会感恩。
【个别辅导】
通过访谈了解记录流浪儿童的基本情况,根据情况分配志愿者调整方案对流浪儿童进行个别心理辅导,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3、心理援助每周活动安排
星期一:上午:见面交流或上周总结及本周安排 下午:了解流浪儿童基本情况;整理周总结,准备辅导方案;
星期二:上午:个别心理辅导及记录 下午:团体活动准备与演习
星期三:上午:团体活动 下午:活动反馈与总结;准备个别心理辅导的方案
星期四:上午:个别心理辅导及记录 下午:活动准备、改进与演习
星期五:上午:团体活动 下午:活动反馈与总结
星期六:上午:交流 下午:周活动评估
星期日:上午:小组活动 下午:休息
注:每晚任务是更新博客、写新闻稿,最后形成《归途中的流浪儿童》与《流浪儿童心灵成长历程》等。
【注意事项】
流浪儿童流动性较大,若在活动期间,救助站有新进的流浪儿童,则尽快了解他的基本情况,制定个别心理辅导方案。帮助他尽快与其他流浪儿童熟悉起来,以便参加团体辅导。
4、实施方案
☆ 方案一:你能行
活动目的:通过辅导者的引导及活动,提高流浪儿童的自信心。
活动内容:
(1)在实施活动前与流浪儿童做游戏(找零钱),活跃气氛并建立基本信任感;
(2)帮助流浪儿童学会发掘自己的优点;
(3)给流浪儿童讲一些励志的故事;
(4)帮助流浪儿童看到自身现有的价值以及将来有可能取得的成就(做简单家务;帮助和照顾其他需要帮助的流浪儿童等)。
课时:分2次,每次约30分钟
☆ 方案二:我想和你交朋友
活动目的:提高流浪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
活动内容:
(1)通过小组循环记名字活动,活跃气氛,让流浪儿童认识到,记住他人基本信息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通过讨论自己喜欢的人的特点和自己不喜欢的人的特点来总结归纳,让流浪儿童认识到什么样的人才是受到他人的欢迎;
(3)向流浪儿童讲授倾听的技巧;
(4)让流浪儿童共同排练话剧《尊重》,通过对话剧中人物行为的思考,讨论如何获得尊重,如何尊重他人。
活动准备:白纸和笔若干、教案、剧本
课时:分4次,前三次约40分钟完成,最后一次约2小时完成。
☆ 方案三:信任之旅
活动目的:提高流浪儿童对他人的信任感。
活动内容:
(1)通过小游戏(风中劲草)热身;
(2)辅导人员组织流浪儿童一起玩,盲人带路、走夜路、信任背摔等游戏;
(3)每个游戏后辅导者要引导流浪儿童对游戏体验进行思考;
(4)游戏都结束后辅导者引导流浪儿童对活动收获进行总结。
活动准备:丝巾3条(代替眼罩);气球3个;秒表一个;多种食物及其名称卡片;乒乓球和球拍各3个;报纸;奖励印花若干;纸箱和绳子若干等。
课时:1次,约2个小时
☆ 方案四:学会感恩
活动目的:让流浪儿童看到社会的光亮面,学会感激他人。
活动内容:
(1)讲述流浪人员受助的感人小故事;
(2)举例国家、社会、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爱心人士对于弱势群体,尤其是流浪儿童救助的情况;
(3)鼓励流浪儿童回忆并写出或者讲出值得自己感激的人,如父母、社会等;
(4)总结如何用行动来感恩他人。(帮助他人;好好的珍惜自己的拥有;积极努力的生活)。
课时:2次,每次40分钟。
(三)社区援助(2009.7.01~2009.8.31)
1、援助目的
帮助援助对象采纳正确行为方式,让家长学会理解和接纳孩子,让孩子理解和尊重父母。
2、干预要点
家庭中父母或监护人拒绝改变他们原有的生活方式,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逻辑思维的错误与行为的目的,他们不知道该如何改变。干预核心是帮助援助对象发现自己行为的目的,以及他们解决问题方式上的主要错误,改正这些错误的假设和结论。
3、家访须知
(1)熟悉当地民情,尊重项目实施地的风俗习惯;
(2)再触及敏感问题,如健康、家庭收支,应注意尊重对方;
(3)出发前了解家访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以及造成儿童流浪的原因;
(4)在家访时应认真记录了解到的相关情况;
(5)注意安全,咨询要有男志愿者在场。
4、流浪儿童心理援助个案跟踪报道
(1)在征得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对部分儿童进行个案跟踪报道;
(2)在活动中,借助救助管理站和学校力量,向主流媒体陈述活动内容与意义,希望尽力对活动进行全程跟踪报道;
(3)在博客上对整个过程进行实时报道;
(4)全程DV拍摄,记录活动开展情况和心理援助过程中的有价值的片段及后续拍摄,将节目寄往广西区主流媒体,做专题报道。
5、社区援助活动周安排
星期一:上午:上周总结及本周安排 下午:活动准备
星期二:上午:活动(孩子和家长同时进行) 下午:总结,提出方案修改意见
星期三:上午:案例分析 下午:研究如何运用现有资源,探讨解决办法
星期四:上午:模拟辅导过程 下午:对孩子的辅导
星期五:上午:对家长的辅导 下午:孩子与家长一起开展亲子活动
星期六:上午:交流、讨论 下午:小组活动
星期日:上午:回访反馈 下午:休息
注:晚上更新博客、写新闻稿、制作《回家,不再流浪》。【活动以咨询形式在流浪儿童家中进行,按活动安排进行,并在活动中灵活调整咨询方案。】
6、实施方案
☆ 方案一:确立援助治疗关系
活动目的:建立合作、相互信任的关系。
活动内容:
对孩子:
(1)先与流浪儿童聊一些他感兴趣的话题,建立基本的信任感;
(2)做游戏,蒙上眼睛抓人,让孩子体会到要珍惜拥有的;
(3)绘画,自由表达;
(4)说说自己的优点;
(5)最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对家长:
(1)志愿者做自我介绍;
(2)两名志愿者与流浪儿童家人交流,了解流浪儿童的基本情况;
(3)通过沟通让对象能够理解自己行为的目的并且具有改变现状的能力;
(4)帮助援助对象意识到自己的资源和力量,建立一种正性的关系;
(5)援助对象和志愿者达成一致的咨询目标。
援助次数:分2次,每次约1小时
☆ 方案二:探索个体动力
活动目的:帮助援助对象产生改变现状的动力
活动内容:
对孩子:
(1)让孩子尽可能详细的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
(2)找出生活中的问题是怎样产生的。
对家长:
(1)让家长尽量描述平时与孩子是如何相处的,主要采用移情式倾听和回应;
(2)找出援助对象生活中的问题是怎样产生的等信息。
对家长和孩子:
(1)通过访谈,找出个体处理生活事件的方式和意义,发现这种处理方式下隐藏的个体潜在的真实想法;
(2)让家长和孩子看看对方是否经常以某种不合理的方式来处理问题;
(3)让儿童及父母对家庭互动模式有整体了解,制定适合的互动方式,形成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
援助次数:分2次,每次约1小时。
☆ 方案三:鼓励自我认识与自我洞察
活动目的:让援助对象明白自己的目的和动机,而这正是现在遇到的问题的原因。
活动内容:
对孩子:
(1)志愿者讲自己的开心事、不开心事、后悔的事,并说明原因;
(2)孩子讲最开心的事、最不开心的事、后悔的事,并说明原因;
(3)角色扮演,在行动当中创造新的自己。
对家长:
(1)意识到行为下面隐含的目的,得到比较好的自我认识;
(2)自我洞察是对援助对象个人对生活中动机的认识;
(3)将洞察到的东西应用于实践;
(4)通过这个过程,援助对象尝试改变现状。
援助次数:分2次,每次约1小时。
☆ 方案四:帮助援助对象重新定向
活动目的:使援助对象开始采取新行动,创造新生活
活动内容:
对家长和孩子:
(1)对流浪儿童及其家长进行共同辅导;
(2)创设问题情境,让家长与孩子提出解决办法;
(3)帮助援助对象发现更多的新的有效的选择;
(4)鼓励与挑战援助对象,使他们具有勇气去改变现状。
(5)通过信件、走访、网络、电话等途径后续跟踪,解决后续成长问题;
援助次数:分2次,每次约1小时。
7、活动总结、评估与宣传
(1)每次活动结束后,与援助对象交流,写下感触;
(2)拍摄,及时更新博客和电子期刊;
(3)小组成员开交流会,总结注意事项,调整方案;
(4)活动完成后,评估总体效果:了解比较干预前后援助对象的变化情况。
8、告别
(1)与合作单位道别,感谢他们配合和支持。
(2)与援助对象道别,鼓励他们更好地和其他孩子相处,创造新生活。项目收尾
(一)评估方式
1、与流浪儿童、家庭及救助站等交流,询问其活动的感受和改进建议,并请填写评估反馈表;
2、开交流会,通过对各分项目及活动评估表的填写,评估并总结,调整下次活动的实施方案。
(二)整理资料,书写报告
1、在整个项目过程中,队员每天都要做好日记,及时记录所见所闻所感;
2、当天活动当天总结,及时做好概括与整理、分析与解释,防止遗漏;
3、每几天举行一次团队沟通小会,遇到问题或有建议,尽快沟通解决,根据资料,撰写报告。
(三)纪录片、手册制作
1、制作纪录片,一是整个项目活动过程简版,主要做传阅和展示;一是典型个案全记录;
2、构思框架,将流浪儿童及家庭救助整个过程,形成一本流浪儿童及家庭救助手册和流浪儿童成长手册。
(四)展板宣传和“友谊对子”结对帮助
1、在宣传效果比较好的国庆节期间进行本项目成果展板展示,为节约,循环使用海报;
2、本校展览结束后,相继移到其他高校、桂林主要广场进行展览,同时进行文集义卖;
3、援助行动中鼓励参加者结成“友谊对子”,在进行成果展的同时继续开展结对帮助;
4、将节目、纪录片通过网络视频、媒体报道等进行宣传推广,或寄往广西主流媒体,做专题报道。
(五)项目文集简报(构想框架)
1、卷首寄语
2、项目实施总体汇报
3、各项活动开展情况的活动剪影(图文)
4、心语感悟
5、财务报表
6、调研报告
7、队员留影留言、合作单位列表
8、项目展望
(六)总结表彰大会
1、通过总结表彰大会,展示纪录片、宣传展板、项目文集简报等,让大家更好了解项目实行成果;
2、表彰项目活动中的优秀队员和优秀志愿者;
3、制作一页纪念书签,送给志愿者,作为辛劳的回馈,并以此激励志愿者的继续参与;
4、邀请广西其它地方救助站的领导和管理者,进行交流和学习,并借此机会尝试建议推广;
5、邀请媒体,通过媒体报道,让人们更加了解流浪儿童现状,号召更多人加入公益活动。团队管理及相关制度
(可选项)(一)项目宗旨
提供专业援助,停止孩子流浪的脚步,构建和谐亲子关系,让他们的心灵真正回归主流社会。
(二)团队口号
回家路上,伴你成长!
(三)团队旗帜
(图案请参见博客)
(四)团队logo
(图案请参见博客,图解见其他备注部分)
(五)项目简写
HW(help waif,帮助流浪儿童)
(六)团队守则
1、团队利益为先,先团队后个人,注意举止言行,维护团队荣誉与尊严;
2、遵守团队制度,有组织有纪律,服从调度;
3、有团队意识和待人技巧,尊重团队服务对象——流浪儿童及其家庭,注意保护隐私;
4、共同努力营造良好和谐的团队气氛,关心团队博客;
5、学会宽容和理解,勇敢伸出援助之手。
(七)队员权利
1、团队管理实行民主化,团员可以对团队制度发表意见和建议,群策群力促成长;
2、队员可对负责人的工作提出质疑,共同解决问题;
3、队员必须参加各类公共管理活动,为团队贡献自己的力量;
4、有困难或问题可联系团队负责人帮忙解决。
(八)工作制度
1、工作实行分工负责制,个人负责工作应按时完成。因特殊情况预计不能完成工作的,应至少提前两个工作日告知其他组员;
2、需要小组协作和协调问题通过负责人积极沟通解决,会议上各人要积极发言。会议应简洁、有条理、有准备,不要拖沓,因故不能参加会议者要提前说明原因;
3、因活动所需经费可以预先向小组财务支取,各项花费需要出具发票备查,预支费用事后多退少补,特殊情况无法预先支取应留下发票,事后报销;
4、团队日常工作联系通过QQ和博客进行,组员每天汇报当日工作,以便实时跟踪工作进度。
(九)财务管理制度
1、财务小组对项目实施所需的经费做统一预算,并根据实际实施情况定期调整;
2、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相关费用可向财务小组报销,报销必须有发票等相关证明;
3、每个成员要勤俭节约,有计划的利用团队每一分钱,全体成员必须树立节俭意识;
4、财务透明化,财务组组长每个星期向团队成员报告一次开销。项目可行性分析
(可选项)(一)充分的前期准备
我们已了解救助管理站流浪儿童的流量、市民和相关工作人员队流浪儿童的态度及其他信息,掌握这些信息将有利于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接着,我们再一次对实施地进行了考察,包括地形、可利用资源如设备、服务对象的档案等信息,不断完善心理干预及志愿者培训方案,使项目的实施更为可行。
(二)成功的实践经验
桂林市救助管理站成立“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生实践基地”已近3年,2006年9月起,该实践基地的心理学专业本科生以“流浪路上,伴你成长”为主题,以关注流浪儿童身心健康为主要内容,以在桂林市救助管理站开展调研与情感救助等专业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公益平台。
截至目前,小组已先后接手近两百余个流浪儿童和成人个案,所采取的心理干预和情感救助取得了一定成效,并提交了观察以及干预报告。此次“回家路上,伴你成长”团队是对站内辅导干预工作的延伸,也是关注流浪儿童持续健康成长的一次尝试和升华,这些经验为顺利开展本次活动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三)救助管理站等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
桂林市救助管理站非常支持本项活动,大力宣传并动员流浪儿童及其家属接受我们的心理援助;此外,项目也得到了民政局的大力支持,这些使得本次活动实施起来更顺利可行。
(四)拥有一批可利用的资源
我们拥有一批档案资源,包括流浪儿童的基本信息、主要社会关系、被送返的地址,还有以往的活动方案及经验总结,这些信息非常珍贵,给服务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很大便利,桂林、南宁及柳州等地电视台媒体资源也十分支持我们的项目。
(五)团队组织架构及专业优势
本项目的成员主要是心理学以及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团体辅导等是心理学专业成员的优势所在;而教育技术学专业成员对摄影、网页制作等宣传工作非常有经验;
科学合理的团队组织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能;
此外,我们还拥有一批专业的心理学导师团全程跟踪指导,使得项目顺利开展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大大增加。项目可推广性自评
(可选项)(一)项目可持续性强
1、桂林市救助管理站是我院学生实践基地;
2、与柳州、南宁救助管理站有良好的长远合作关系;
3、心理学、社会工作及教育技术等专业均是项目可持续的有力保障;
4、各大高校学生社团与义工组织亦使长期跟踪服务切实可行。
(二)项目具有可拓展性
1、组建新团队
做好经验总结,建立一套心理干预模式,每年寒暑假招聘培训生源地的志愿者继续开展对流浪儿童的援助活动。在政企校多方支持下,组建新团队,开展全区活动可拓展性强。
2、建立宣传体系
拥有一套完善的宣传体系:与新闻媒体、校园广播站等媒体机构有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借助媒体的力量相信推广活动的现实性将大为增加。
3、建立档案资源库
建立完善的档案资源库与针对流浪儿童家庭的亲子教育模式,包括服务对象的状况以及本项目活动的详细记录,如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及其他可借鉴的经验,可以给后来的实践者参考,让活动更具有推广价值。安全及其他隐患的预处理
(可选项)(一)建立健全组织,加强安全意识
我们成立了“回家路上,伴你成长”公益活动安全领导小组,组长由项目组织者担任,副组长由项目执行者担任,其他志愿者为成员。领导小组讨论了本次活动中需注意的安全问题。
(二)建立和完善相关安全制度,并使之深入人心
根据我们活动的范围和接触的对象,制订了一系列的安全制度,比如:《站内志愿活动安全制度》、《组织流浪儿童外出活动的安全制度》、《家庭干预的安全制度》、《志愿者交通安全制度》、《流浪儿童隐私保护制度》等。项目小组决定在志愿者培训过程中,安全要列为一个专题来培训,并进行考核。
(三)站内及站外志愿活动中对流浪儿童的安全教育
1、在站内活动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通过站内工作人员了解站内流浪儿童的基本情况,尤其是安全隐患方面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和流浪儿童接触要谨慎、敏感,注意他们的细微变化;
第三,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活动或辅导方法,避免过于剧烈的活动。
2、站外活动的注意事项
参加站外活动必须经过站领导的批准,否则,不能将孩子带出站,尤其注意:
第一,交通安全,过马路要当心;
第二,在人群拥挤的地方,防止孩子走散或故意走失;
第三,防止意外事故,突发疾病或与社会上有联系的流浪儿童的不良举动;
第四,出现突发事件,冷静处理。
(四)家庭干预中的安全隐患及预处理
家庭干预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介入一定要谨慎;
首先,我们要通过民政局、村委会或居委会,了解援助对象的基本情况;
其次,要征得家长的同意,他们愿意我们提供帮助,没有这一条就没有以后的干预;
第三,注意家庭隐私权的保护,不能弄巧成拙;
第四,要运用专业的知识,共同制定预期目标,有效地提供帮助,避免主观臆断;
第五,视具体情况决定何时结束干预。执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案
(可选项)(一)志愿者的问题
虽然已确定了志愿者名单,但部分志愿者可能会因事因病缺席。所以,我们在志愿者招募时反复强调服务时间问题,在招募阶段,把好关头,选择最适合我们项目实施的志愿者,避免志愿者流失现象的发生。
(二)流浪儿童的问题
1、流浪儿童在志愿活动中因病或过度刺激而出现突发问题。及时报告组长、站领导,并立即采取救助措施。
2、流浪儿童走散或故意走失问题。若外出活动被批准,要按2:1的比例配备志愿者,两个志愿看护一个孩子。若发生问题,立即汇报,并打110报警,并在其他孩子有人看护的情况下,迅速寻找。
(三)介入家庭引起的问题
1、志愿者言行不当引发的问题。及时主动向家长道歉,请求谅解。
2、家长蛮不讲理甚至侮辱志愿者的问题。教育无效后向政府组织求助,让家长道歉,并暂停志愿服务。
(四)交通安全问题
1、在活动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培训中安全是一个重要内容,反复强调,每组选出组长负责安全。万一出现问题,立即采取救助措施并联系警方处理。
2、下乡途中突发事故。暑期雨多注意泥石流、洪水等灾害天气,关注天气预报。
(五)辅导的问题
1、辅导方法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各小组每周交流一次,讨论遇到的问题,研究有效的解决办法,必要时求助老师。
2、流动性大的问题
做好每一次辅导,即使参加过一次活动也有所收获,并且每次活动都让他们记住我们的博客名字及查找方法,学会如何留言。
3、急功近利
急于询问儿童的家庭情况反而会在志愿者和孩子之间隔起一道屏障,有些问题是需要时间的。不要过多地想结果,过程也很重要。
4、长期滞留在救助机构的流浪儿童问题
这些流浪儿童多数家庭环境不良,经历复杂, 从而导致“屡送屡返”,还有部分流浪儿童根本就找不到家。集体养护所提供的救助环境毕竟不是正常的家庭环境,因而,长期滞留在站的流浪儿童往往就会出现身心健康和社会生活适应等问题,导致成长障碍。这需要查阅资料,了解目前现实的解决办法。其他信息
(可选项)博客主要栏目:日记、访客、留言、评论、圈子、分类、相册、音乐、播客、博主问答、许愿瓶、灾区互助寻人、友情链接、跟踪报道、时间轨迹、心灵私语等模块。
【日记】:记录我们团队在开始准备、实施项目和总结项目中活动的足迹、写下团队在桂林救助管理站实习的画面和有关流浪儿童的信息、提供有关救助流浪儿童的方法以及家庭教育(亲子教育)的相关信息等,日记内容丰富,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功能来传达我们关注流浪儿童的近况。
【分类】:为访问我们博客的博友提供导航的作用。
【相册、音乐和播客】:丰富博客内容,用声音传达情感;用图片展示流浪儿童的剪影和活动风采;用图文声并貌的视频形象、客观、生动的记录下流浪儿童的真实情景。
【访客、留言、评论和博主问答】:与外界人士的互动平台,它可以给予我们更多的有关流浪儿童的信息,访客等可以为我们传达信息,可以促使他们加入我们关注流浪儿童的队伍中来。
【“施爱天下,心理援助”】:这个圈子构建了施爱者的云集地,搭建一个爱心互动的平台。同时我们也为那些需要心理援助的人们给予帮助,因为我们团队有心理专业的研究生已经具备了专业的知识,可胜任,也增加团队项目的可推广性。
【友情链接】:为大家提供了益暖中华第二届谷歌杯中国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桂林市救助管理站等流浪儿童管理救助站以及相关流浪儿童的网址链接。给大家提供了方便同时扩大了本次活动的宣传力度。
【许愿瓶和灾区互助寻人】:是我们团队对流浪儿童祈福的营地以及为在寻找丢失亲人的人帮助。
【跟踪报道】:团队每次活动的简讯。
【时间轨迹】:警醒我们大家尽快加入关注流浪儿童的团队,让流浪儿童不再流浪了。
【心灵私语】:记录流浪儿童的心里话、想法。
我们博客传递流浪儿童的心声,构建施爱者的云集地,搭建一个爱心互动的平台。春天里的花草萌芽在我们的浇灌下会鲜艳成长,并会结下硕果。博客
(可选项)-
复赛评语/修改意见
为了保证公平性和可比性,项目实施的主体应该在暑假的两个月内,其之前和之后的计划仅会作为参考。
博客内容丰富,建议将重要内容摘抄至项目详细计划中。
项目填写时存在对填写规定的违反
项目预算(决赛)
项目
金额
说明
http://blog.sina.com.cn/xinlixingd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