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CSR 公益广告 益暖中华 一个鸡蛋
测试版
公益品网
测试版
一起公益
测试版
English 诚聘英才 退出 | 登录
2012年11月01日起,益暖中华网站已停止相关服务,详情请见谷歌(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部公告。欢迎有兴趣接手其中任何项目的机构或公益组织通过网站联系我们,将公益精神继续传递。
当前位置:首页 > 精彩更多 > 历届大赛 > 第五届 > 总结汇报书


绿光行者•乡村妇女生态文化应用示范(项目总结汇报)

团队名称: 绿光行者•乡村妇女生态文化应用示范
学校: 兰州大学
团队大小: 12
实施地: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白马河保护站草河坝村
实施时间: 2012-07-07 至 2012-08-20
汇报时间: 2012-09-10
总结摘要:
『绿光行者』以甘肃省文县铁楼藏族乡T社区为实践区域,开掘乡土习俗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与独特作用,设计以田野大讲堂为主线的一系列实践活动,鼓励村民亲身参与民间习俗和环境保护宣传工作,为边远山区环境保护提出全民参与的新思路。
『绿光行者』自2011年11月启动,2012年4月正式组建项目实施团队,2012年7月起集中开展暑期见习工作。项目以“入户走访”为起点,通过调查问卷和“小小志愿者”协助的方式了解社区妇女和儿童的环境问题意识程度、生态文化了解程度、环境保护参与程度;通过组建“妇女调研队”了解当地森林、动物、水资源保护情况。以调研结果为切入点,设计“田野大讲堂”、“环境教育周活动”、“互动教育周活动”、“环保示范周活动”、“社区利益相关者座谈会”等相关实施内容,“田野大讲堂”田野流动课堂为村民授课120小时,固定课堂4节,开展“周末分享会”4场,“环保主题辩论赛”1次,根据实际,创新性开展了两期民俗故事分享会,进行互动教育活动“乡村绿运会”、“儿童环保悄悄剧”、“跟着太阳游”各一次。项目联合当地政府评选”绿色文明户”10户,“绿色小卫士”5名,开展“相关利益者座谈会”扩大应用生态文化推动公众环境教育的实际效果。
团队人员介绍、分工:
实施团队由兰州大学文化行者和中国大学生多样性保护项目(兰州大学)共同组建,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主任、教授丁X、社区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韦X、历史文化学院党委副书记郁X作指导老师,由来自兰州大学各个学院的12名本科生组成,其中正式成员6人,志愿者6人,男生5人,女生7人。实施团队分策划和执行两个层面,并根据实施内容需要分为教育组、活动组和推广组三个小组。项目团队由项目负责人刘X全面负责,凭借去年的实践经验和文学院的专业特色,主要负责项目实施(调研/培训/活动/推广)评估,并与项目指导老师沟通择取高效的实施技术,解决项目实施困难;由项目实施队长张X联络教育组组长、活动组组长和推广组组长分配项目实施方案,依据项目实施成果即使开展每日评估,并汇总项目评估后与项目负责人、项目指导老师形成反馈与循环交流;由财务刘X负责项目财务登记和后勤经费管理,并接受项目指导老师监督财务开支。
流程及时间安排:
2012-07-07 至 2012-07-09
前往实践地点:兰州——天水——武都——文县

2012-07-10 至 2012-07-12
项目见面会;入户访谈

2012-07-13 至 2012-07-22
开展田野大课堂第一期教学:

入户访问;编辑调研资料;组建妇女调研队开展调查
儿童固定环保课堂;田野流动课堂;妇女第一次巡山
田野固定课堂;捡垃圾行动;第一次周末分享会

2012-07-23 至 2012-07-29
民俗歌会;妇女巡山树构画
田野流动、固定课堂;第二次周末分享会
选拔儿童环保剧演员;整理民俗故事传说;妇女第二次巡山

2012-07-30 至 2012-08-05
田野流动、固定课堂; 第三次周末分享会
乡村绿运会;儿童环保剧;跟着太阳游
第一次民俗故事分享会;妇女第三次巡山;考察邱家坝自然生态园区

2012-08-06 至 2012-08-12
田野流动、固定课堂(结课典礼);妇女第四次巡山
发放环保垃圾桶;绿色文明户、绿色小卫士评选

2012-08-13 至 2012-08-16
利益相关者座谈会;告别晚会

2012-08-17 至 2012-08-20
前往文县拜访政府;项目展览与推广

相关机构支持:
甘肃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             甘肃省白水江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甘肃省现代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       甘肃省绿驼铃环境发展中心	
中共甘肃省文县宣传部               共青团甘肃省文县委员会
甘肃省文县妇女联合会               甘肃省文县民政局
甘肃省文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甘肃省文县文化局
甘肃省文县教育局                   甘肃省文县白马河保护站  
甘肃省文县铁楼藏族乡               甘肃省文县草河坝小学
准备阶段:
项目策划阶段(2011.11.10-2012.4.8)于2012年2月和4月完成两次项目踩点工作,最终形成推进妇女在乡村习俗调研和环保知识普及方面的项目可行性考察报告。邀请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主任丁X教授,兰州大学社区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韦X教授,历史文化学院党委郁X副书记等开展书面项目评估和指导,以益暖中华联谊会为主,联合兰州大学文化多样性保护项目专项基金管理小组开展项目论证会;最终于4月9日前讨论并确定项目目标的标准化程序和衡量指标、项目内容的推进步骤、项目评估会议反馈修正等内容,形成『绿光行者-乡村妇女生态文化应用示范』项目策划报告及“社区环保问题问卷调查”等材料。
校园活动阶段(2012.4.9-2012.6.26)“社区准备”依据第一阶段踩点工作与项目策划制定情况,继续开展项目社区志愿者联络会议。“团队组建”工作从4月15日启动,包括“志愿者招慕”、“基础技术培训”、“团队融合”等。通过兰州大学文化多样性保护项目平台,共从兰州大学招慕志愿者6名,分别来自新闻、化学、药学、文学院等不同的院系,通过基础能力测试(心理+游戏+体力)、《兰州大学文化行者公益服务项目合作意向及个人预案》培训与签定、团队管理制度公约等环节等环节后确定『绿光行者』项目团队;5月起邀请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焦x、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杨x、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于x分别进行“社会学基础理论与方法”、“人类学基础理论与方法”、“摄影摄像基础技术”和“公益新闻策划与传播技术”等培训;结合培训课程和项目推进计划,项目团队开展“团队融合”活动,通过参与游戏与集体讨论等形式制定并实施校园推广方案,完成项目前期资料整理和物资采购等工作。“校园推广”包括“更绿的农庄”世界环境日活动。
执行阶段:
过程介绍:
『绿光行者』项目执行阶段包括“入户走访”、“妇女调研队组建和资料调查”、“田野大课堂”、“环境教育周活动”、“互动教育周活动”、“环保示范周活动”、“社区利益相关者座谈会”及“项目模式推广活动”等八部分。其中,“田野大课堂”作为形式连接和资料基础环节贯穿整个活动过程,“社区利益相关者座谈会”作为社区工作总结和项目收尾内容;由社区骨干组成的“妇女巡山队”是将课堂与实施地自然环境相结合的行动;“环境教育周活动”中的“环保主题辩论会”是模拟辩论会形式探讨应用民俗文化推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机制行动;“互动教育周活动”中的“乡村绿运会”、“儿童环保悄悄剧”、“跟着太阳游”是以儿童为主体开展的以增强环保教育行动中的示范式活动;每周的“周末分享会”则是项目组每周与全村村民见面,汇报本周活动,增强与社区互动的关键活动。
 ◎田野大讲堂是『绿光行者』项目中教育环节的核心内容,作为形式连接和资料基础环节贯穿整个活动过程,包括田野流动课堂和固定课堂两部分内容,通过向社区以妇女为主体宣传环保与生活常识促进当地整体素质与环保意识的提升,使当地妇女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田野大讲堂通过走进农户,走进田间地头,积极同社区妇女展开互动;每周围绕一个环保主题,将生活常识、民俗文化知识、环保知识以故事、歌谣、民谚、聊天等形式传播给受众,在每周的固定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与示范,同时做好课堂反馈工作。
 ◎组建妇女调研及巡山队是“田野大讲堂”的户外实践活动,在以课堂这种传统的“受”的模式外,本项目组建由社区留守妇女参与、志愿者协助的妇女巡山队,在完成对山区环境的调查任务的同时,赋予其主动讲解当地植被保护、动物保护、河流治理等问题的空间,充分发挥了其主动性即做到了“授”。志愿者对参与妇女在调查过程中的发问和引导,深化了参与者对调查过程、调查内容和知识应用的意识,更好地配合了课堂上讲解的内容,做到了“授受”结合。◎环境教育周活动:“环保主题辩论会”
为辅助田野大讲堂内容而开展“环保主题辩论会”,就契合当地的具体生活问题展开讨论,给予当地妇女最大的辩论交流时间,在面对“是否应当使用一次性塑料杯”,“在现代广场舞与传统锅庄舞之间如何选择”两个辩题下,参与者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对日常生活问题的思考。辩题以小见大,揭示便利生活与环境保护之间,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为当地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见。“环保主题辩论会”的成功开展离不开“田野大讲堂”的铺垫,同时也是“田野大讲堂”在现实层面的反馈,推动其完善发展。 ◎互动教育周活动:儿童环保悄悄剧选取当地民俗故事和经典童话故事,改编为环保短剧《创世传奇》与《白雪公主之保卫家园》,号召当地儿童积极排演并安排演出。通过生动活泼的亲身演绎方式向社区居民宣传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增加了参与者的环保意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儿童与父母在环境保护参与行为中的互动示范影响;活动由团队联合当地妇联、教育局和学校举办,并尝试探索引入当地小学第二课堂探索项目,形成持续的借用此种方式达到推广和宣传的模式。◎民俗故事分享会鉴于当地民俗传承的遗散与分散性,邀请社区白马藏族民俗传承人及其他对民俗故事有较多了解的老人做主讲,开办“民俗故事分享会”,借助音箱及广播,社区全体居民及志愿者分享较为经典的民俗故事。通过该活动,让志愿者和当地社区居民对白马民俗都有了更多的了解,也为当地民俗传承开辟了新的方式,从而也为志愿者利用民俗推进环保宣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方式。◎绿色文明户与绿色小卫士评选根据社区留守妇女在环境教育工作推动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延续性,结合其他环保活动参与程度,作为“绿色文明户”的主要评选标准,评选委员会由志愿者协同当地乡政府组成,评选出十名“绿色文明户”。同时针对社区儿童在环境保护宣传的各项活动中的表现,由项目志愿者、教师代表、政府部门组成的评委会评选出五位“环保小卫士”。获奖家庭及个人将作为示范点或协助示范力量推行环境保护。

所遇到的困难、挑战及其解决方法:
①自然条件、天气状况的限制。项目实施期间阴雨连绵,且处于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易发地带,对于日常活动的正常进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直接导致许多活动被迫改期进行。在较为长时间的阴雨天气的情况下,日常活动主要以实际调查、走访和流动课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项目目标的达成;在夜间天气情况允许且妇女有时间的时候进行室内活动,积极调动当地妇女参与活动的热情。团队成员因项目实施效果欠佳而出现一定的不良情绪,在团队内部共同寻找原因、寻找途径、互相激励下也得到了积极排解。“民俗故事分享会”等创新性活动的提出大大调动队员们的热情。②妇女参与积极性问题。项目活动实施期经历了当地的农忙期,互帮修建修建沼气池期,直接导致白天活动时间大为缩短,使得团队原有活动计划只能择机实施。针对当地居民日常起居及劳作时间,我们通过田野流动课堂和入户走访的方式在田间和居民家里直接进行一对一的讲授,并且通过这种方式使得我们取得了当地居民的信任。在与当地村委会进行了积极沟通之后,我们得以借助当地广播进行一定的活动宣传,并且通过我们及时的走访动员村民参与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我们还进行大量的互动和对参与妇女进行奖品奖励调动当地居民的积极性。

具体实施与原计划书的出入:
初期项目方案与项目实施地实际情况出入。项目实施地天气多变、当地文教水平落后、社区民众对乡俗中环保认识不足、村民日常劳作时间不固定等原因,均对项目初期的开展造成影响。随着项目调研工作展开,在对实施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后,项目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动和具体活动的细化,如田野流动课堂的设置。由于实施地条件落后,部分活动仅能依靠团队成员手工制作,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活动的实际效果。
项目实施总体与原计划书出入不大,团队创新性的提出开展”民俗故事分享会”实践活动。

项目收尾、总结工作:
『绿光行者』后续总结与推广于8月10日开始,包含“利益相关者座谈会”、“传递绿光 关注家乡”项目推广会、绿色农村宣讲活动以及邀请指导教师和合作单位代表举行项目评估沙龙等完善项目总结。◎项目推广  “利益相关者座谈会”结合政府各部门及村民代表意见形成应用生态文化推动公众环境教育良好运行机制,“传递绿光 关注家乡”项目推广会在实施地乡政府的支持下,已在本村进行初步推广示范,于8月19日在文县县城政府广场和江南公园进行范围更大的项目推广,让更多群众了解了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民俗与生态文化作用机制,关注生态文化保护与发扬民俗传统。◎项目评估  根据前四周末分享会的总结情况,借“田野大讲堂”节课之际,在社区志愿者的帮助下,对『绿光行者』项目进行问卷式反馈评估。评估程序分为回顾、总结、建议与总结,通过播放项目活动照片、视频进行回顾,通过引导式提问向社区群众征求了解活动各个环节的实施效果和持续发展建议,通过社区招待会的形式总结活动开展过程中的问题和规避方式。◎成果整理  待项目活动进行完成后对所有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包括实施报告、财务报告、影音资料、推广资料等部分,并布置筹备参与兰州大学文化行者2012年年会,向社会媒体和高校大学生推广『绿光行者』持续发展内容。
团队收获、总结:
团队对参赛、获奖、及项目实施的总结意见:
行走田垄之上,播撒绿色希望,我们是绿光行者。想起这个口号,浮现的是那里的每一张笑脸,内心还是有很亲切的感动。为了简单的公益梦想,我们去努力,去奋斗,去真诚的投入和奉献。有过信念背后的摇摆,也有过坚持背后的挣扎,但我们从未放弃过。因为我们相信我们的公益梦想,我们也会为了这个相信无所畏惧的前进。哪怕只是为那里带来一点点的改变,我们也很快乐。
“创意改善社会,公益温暖中国”,当我们真正来到草河坝时,才对公益有了最直观的感触,也在这些点点滴滴的公益感触中,我们也收获了最质朴的感动。当一个团队把无比的激情都投入到公益事业中,这个团队的每个人都会不在乎最初的那份荣耀,而内心所期盼的,或许就是一个笑脸,一声问候,质朴的感情和最真挚的友谊……这些收获,已足够。

团队本身的不足和项目实施中的不足:
①当地实施对象水平与预计出入。项目预计将对实施对象进行较为专业性的环保基本知识、技能的培训,但由于实施对象接受能力水平有限,培训时间受限培训效果与预计存在较大落差。对队员以及村民的积极性均造成影响。
②大型活动人员分工不明,出现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现象。由于大型户外活动的特殊性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要求在准备大型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人员的完全细化,但是在最初的户外活动中未落实任务责任制,未能做到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后期则采取任务分工到人制,以搭档合作形式展开,大大提高了效率。
③团队成员心理情绪波动,团队负责人一时难以招架。生活条件的简陋以及通讯交通的不便利,导致团队成员心理情绪波动,团队负责人则多处于照顾队员层面,尽量做到宽容,但却造成部分队员内心不平衡情况。在团队队长严格重申团队管理制度以及采取一对一聊天方法下,及时做到了纪律的维持,也使得项目活动继续朝着预定目标进行下去。

对项目核心公益目标的达成情况及该目标未来发展的分析:
暑期四十多天的项目集中实施过程中,我们顺利的将公益创意转化为实际的公益实施目标,即“当地群众环保意识提升”、“当地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调查”、“生态保护情况推广”。在后期对于项目目标实际效果进行评估,部分目标实际达成情况要好于预期状态。
“群众环保意识提升”过程中,根据当地实际生产劳动情况,积极将原有“田野大讲堂”目标解构为田野流动课堂和固定课堂,以提升活动的覆盖范围。在活动过程中,当地妇女活动参与度较高。在活动结束阶段的反馈调查中,当地妇女环保意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对于环保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当地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调查”过程中,在原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于当地民俗进行实际收集以及整合,并从中抽取与环保相关内容进行实际推广运用。对于当地妇女在农闲时间进行了一定的调研能力的提升宣传活动,成功组建妇女调研巡山队。“生态保护情况推广”过程中,由于得到了当地乡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村落中推广情况较为良好。

团队在参赛过程中的所学所得:
『绿光行者』项目实施结束之际,回顾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感慨万千。通过项目的实施,每个队员都对公益有了很深刻的理解。无论是所改变的思维方式(对公益项目的见解)、实施策略(调研能力的培养)、沟通技巧(入户访谈中如何拉近与村民的距离)、生活技能(适应当地艰苦的生活条件)、还是对白马藏族文化的了解,都是这个假期最宝贵的财富,是脑海里抹不掉的记忆。
在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做一个公益项目,对于参与的每个人,都是一件深刻而美好的事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真诚的去投入、去尝试、去发现,从未有过的踏实与认真,带给我们的是从未有过的内心的安逸,这个过程让我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与大自然融入,学会了与淳朴的乡亲融入,让我们拥有了来自白马藏族的亲人。项目本身的实践是寄托着每个人梦想,当实施结束后,相信大家都拥有了一番特别的体验和感受。相信大学时代的这种非凡的历练将会使我们逐渐沉淀,在将来的道路上我们会在痛苦的挣扎中学会更多。
财务项目汇总:
申请总金额: 30669.00
到帐总金额: 30669.00
支出总金额: 31325.00
收入总金额: 800.00
团队节余: 144.00
媒体相关报道:
报道名称: 兰州大学“文化行者”白马藏族村寨传播环保知识
媒体名称: 中新网
相关链接: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2/07-23/4052985.shtml

报道名称: “文化行者”走进偏远藏族村寨流动课堂讲环保
媒体名称: 央视网
相关链接: http://hb.cctv.com/20120724/109754_2.shtml

报道名称: 兰大学子走进田间播撒绿色希望
媒体名称: 中国民族报7月31日02版新闻动态
相关链接: http://www.mzzjw.cn/zgmzb/html/2012-07/31/content_87021.htm

报道名称: 兰州大学暑期实践团深入文县铁楼乡宣传环保知识
媒体名称: 陇南日报8月7号02版
相关链接: http://epaper.gansudaily.com.cn/lnrb/html/2012-08/07/content...

报道名称: 兰大学子来到白马藏族村寨 田野大讲堂上播撒绿色希望
媒体名称: 中国环境保护网
相关链接: http://www.epday.com/html/78/n-25578.html

详细项目总结汇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