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创意主页(复赛)
上传时间:2008-03-30 12:50:57 | 最后修改时间:2008-04-12 23:13:42
此项目没有进入决赛
项目名称(预赛)
关注西部留守儿童
项目信息
学校
预计团队大小
中山大学
8人以上
创意类别
教育 贫穷 妇女儿童 文化
实施地区
四川( 曾住地)
创意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本次活动就是选择劳动力输出大省的四川农村地区进行公益性实践活动。我们的队员是经过甄选而来的,他们都曾经是留守儿童,他们都来自四川的农村地区,而现在都基本上是大学里面的佼佼者。这样我们的公益性实践活动很有代表性和意义性:一是具有“现身说法”式特点,易于跟孩子们接触;二是我们是一群具有高文化、高素养的大学生,性格开朗,有爱心,有着吃苦耐劳的精神;三是我们集中了当地近几年考上的优秀才俊,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和不同的专业,队伍结构合理,便于因人制宜开展不同类型的讲座和辅导专场;四是,四川农村地区是劳动力输出的主要来源,留守儿童群体庞大,在全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因此在这些地区开展公益性实践活动很有意义。
最后我们的活动是有机性,长期性的,将跟当地政府和群众建立长期沟通机制,保持良好互动,以当代大学生的优秀典范,以一颗回报家乡的感恩心去真心面对每一件事!*创意亮点
(创意亮点是由参赛团队提供给评审人员的参考信息或需要在决赛阶段前保密的核心创意,不予公开。) 详细计划(复赛)
开始日期
截止日期
2008-03-20
2008-09-25
辅导老师/顾问
谭兵 社会工作博士生
项目时间表:
2008-03-20至2008-04-01:精心挑选并组成调研队伍,确定指导老师和项目顾问,开始与项目实践活动地进行联系磋商;
2008-04-02至2008-05-01:准备调研资料,查阅相关信息和数据,开通博客,着手建立网站,进行项目的开展方案讨论;
2008-05-02至2008-06-01:达成与实践地政府及教育部门、学校、村社等单位合作协议,撰写出项目实践计划;
2008-06-02至2008-07-05:制作出队员素质培训、技能培训、心理培训小手册,调研规则和制度,充分讨论论证调研方案,再精选和选拔优秀人才;
2008-07-11至2008-07-20:在导师和顾问指导下开展调研队伍的素质培训、技能培训、心理培训等,同时进行任务的落实分配,准备好调研时所需的一切物力、人力、财力资源,进行前期调研准备;
2008-07-06至2008-07-20:项目小组成员准备相关资料,包括辅导资料,中小学课程复习资料,演讲专题资料等,项目核心小组与指导老师审核并完善这些资料;
2008-07-21至2008-08-20:开始为期一个月实践活动,并完成调研报告;
2008-08-21至2008-08-25:进行活动的后期工作,完善实践报告,总结经验,与当地政府部门及相关单位联谊
2008-09-05至2008-09-25:完成项目实施报告、调研成果报告,制作出活动过程的视频及电子杂志,建设相关网站,进行后期宣传工作和总结工作,接受Google公司的评选。
详细计划:
详细计划:
一、背景: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据2000年五普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据介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分布十分集中,而且多数居住在中南各省。四川、安徽、河南、广东、湖南和江西6省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总量中所占比例超过半数,达到52%。
本次活动就是选择劳动力输出大省的四川农村地区进行公益性实践活动。而位于四川东北部的南充市,自九十年代以来一直是劳动力输出的主要地区,成千上万的农民离家远走,甚至有许多辍学的青少年,在农村地区,你看不到青壮年的身影,随眼可见的都是老少妇孺,土地在荒化……其中蓬安县可以算是一个典型性的区县,山地面积大,农业现代化程度非常低,农业技术水平远远落后,农民为了维持生计往往竞相奔赴沿海地区,剩下老残病弱呆在家里。可是有这样一个群体,在他们年幼的时候,父母不得不离家远走,与年迈的公婆呆在一起,缺少了同伴,没人照顾,其童年的生活孤独而有黯淡,其成长环境残缺而不健康,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年龄2-5岁段的留守儿童(注: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比例占同龄段全部儿童的31.64%,年龄在6-15岁的留守儿童比例占同龄段全部儿童的38.94%,留守儿童群体占全部儿童的比例大约是40.51%,这不仅远远高于其他省市,而且高于留守儿童群体比例高的地区县市。
留守儿童群体庞大,而且引发的问题日益严峻,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作为从当地走出来的大学生,成为社会一个成员,有义务有职责去关注,去奉献!
为了确保我们的活动顺利开展,为了确保我们活动的质量,我们采取了组织化管理形式,严格严密进行公益性实践活动。我们是在蓬安县委县政府的有力指导下,在县教育局、县教研机构级有关村级单位的配合下,在蓬安籍大学生返乡社会调查实践团的组织下,进行我们的“关注西部留守儿童”系列公益性暑期实践活动。
我们的实践活动很有公益性、代表性、意义性、可操作性。
首先,我们的活动具有很强的公益性,选择实践的地区留守儿童问题突出,留守儿童群体占全部儿童的比例大约是40.51%,这不仅远远高于其他省市,而且高于留守儿童群体比例高的地区县市。我们的活动着重从精神层面去关注和解决,同时又不忽视物质方面的激励,另外我们运用专业知识和敬业的调研精神去调研该问题,以期形成科学报告呈送给政府,唤起政府的和社会的关注。
其次,我们的活动预期效果好,意义性大。因为我们的活动具有“现身说法”式特点。一是我们的队员是经过甄选而来的,他们都曾经属于留守儿童群体,他们都来自四川的农村地区,而现在都基本上是大学里面的佼佼者。他们易于跟孩子们接触,取得理想的效果;二是我们是一群具有高文化、高素养的大学生,性格开朗,有爱心,同时有着吃苦耐劳的精神,有能力做好这类复杂而有琐碎的事情;三是我们集中了当地近几年考上的优秀才俊,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和不同的专业,这样我们的队伍结构合理,便于开展不同类型的讲座和辅导专场,因人制宜;四是我们的活动分三期三个层次开展,为期长达一个月,不仅从物质上、精神上去帮助留守儿童,而且将进行科学调研,唤起政府的关注,从制度上去解决问题。
再次,我们的活动可操作性强。我们的活动是在蓬安籍大学生实践团组织架构下进行的,该组织自2005年成立以来,先后开展了六期假期实践活动,与当地政府和学校等单位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并在当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媒体也进行了该团体活动的现场录制和报道,这样非常有利于我们今年这次公益性活动的顺利开展。
最后我们的活动将是长期性的,将跟当地政府和群众建立长期沟通机制,保持良好互动,以当代大学生的优秀典范,以一颗回报家乡的感恩心去真心面对每一件事!
二、活动地点:
四川省南充市地区、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地区、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徐家镇农村地区、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中小学校等地区和机构单位。
三、合作单位及伙伴:
四川省南充市政府、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政府、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教育局及教研所机构、四川省蓬安中学校、蓬安县徐家镇中小学校、蓬安县徐家镇政府、蓬安县徐家镇村社组织单位、蓬安县大学生返乡社会调查实践团组织(简称蓬安籍大学生实践团)、在读的蓬安县籍的优秀大学生以及相关协助人员。
四、活动步骤表:
(一)、2008-03-20至2008-04-01――活动酝酿阶段,为期半个月:
1、通过网络手段,网上征求蓬安籍大学生实践团2008年暑期实践活动,报名参加“益暖中华”――谷歌杯中国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
2、讨论并筛选出有意义、操作性强的活动;
3、联系相关实践地,通过自身内部资源进行磋商,联系到活动具体实践地,并寻求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恰逢蓬安县教育局正在进行类似行关注留守儿童的调研活动);
4、精心挑选本活动调研人员;
5、联系找到指导老师,并征求指导老师的意见;
6、制作初步活动规划方案并在网上进行报名。
(二)、2008-04-01至2008-07-20――活动准备阶段,为期3个半月:
1、2008-04-01至2008-04-05:活动通过预赛,查阅实践地相关资料和数据,阅读相关新闻和资料,分析活动的意义性、操作性,整理好相关资料和数据文档,并开始在网络进行宣传;
2、2008-04-06至2008-04-25:撰写活动预定实施方案及详细计划表,开始着手建立相关网站,开通博客;
3、2008-04-26至2008-05-01:召开调研人员内部会议,讨论活动方案,讨论今后工作任务分配、工作机制、工作制度、成员考核、奖赏制度、成员准入机制等,为下一期活动打好基础。
4、2008-05-02至2008-05-15:进一步联系当地有关部门,利用以往的联系机制和基础,逐步达成与实践地政府及教育部门、学校、村社等单位合作协议;
5、2008-05-16至2008-06-01:根据前期的资料准备、相关合作协议、自身情况撰写出初步可行性的项目实践计划;
6、2008-06-02至2008-06-07:根据蓬安籍大学生实践团的宗旨和活动章程,根据本次活动计划,制作出参与队员安全制度手册、队员素质培训、技能培训、心理培训小手册、注意事项说明书,并讨论是否进行调研人物的安全和人身投保;
7、2008-06-08至2008-06-10: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参与队员安全制度手册、队员培训小手册、注意事项说明书,并制作出来,以电子版的形式发给参与队员;
8、2008-06-11至2008-06-16:确立本次活动规则,建立实践活动的规章制度;
9、2008-06-17至2008-06-25:再次充分讨论、论证实践活动项目实施方案和活动调研方案;
10、2008-06-26至2008-07-05:根据制度和原则,再次精选和选拔优秀人才,以接受网上投递简历的形式进行筛选和甄别。
11、2008-07-10至2008-07-20:根据制定的素质培训、技能培训、心理培训手册,在导师和顾问指导下开展调研队伍的素质培训、技能培训、心理培训,同时同时进行任务的落实分配,准备好调研时所需的一切物力、人力、财力资源,完成前期调研准备。
12、2008-07-06至2008-07-20:项目小组成员准备相关资料,包括辅导资料,中小学课程复习资料,演讲专题资料等,项目核心小组与指导老师审核并完善这些资料。
(三)2008-07-21至2008-08-20――活动开展阶段,为期一个月:
活动分三个部分、三个期间进行,以十天为一周期。分为“现身说法”式的面对面交流沟通,心理辅导讲座+娱乐性、智力性活动训练+爱心关怀,西部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研究调研。
1、2008-07-21至2008-07-31:安排人员分批次、分地区进行“现身说法”式的面对面交流沟通,深入这些群体,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经验感召、引导他们积极健康的生活;
2、2008-08-01至2008-08-10:开展专题心理辅导讲座,与这些儿童进行必要娱乐性与智力性兼备的活动与游戏(这些游戏都是通过精心设计的,能够引导他们走出阴影,摆脱孤独),通过爱心募捐活动征集有益健康的各类书籍,全部赠送这些留守儿童。
3、2008-08-11至2008-08-20:以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为个案开展西部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研究调研活动。
(四)2008-08-21至2008-09-25――活动后期制作宣传阶段:
1、2008-08-21至2008-08-25:进行活动的后期工作,完善实践报告,总结经验,收集群众的意见并备记录,与当地政府部门及相关单位联谊;
2、2008-09-05至2008-09-25:完成项目实施报告、调研成果报告,制作出活动过程的视频及电子杂志,建设相关网站,进行后期宣传工作和总结工作,接受Google公司的评选。
3、进行后期宣传,将成果和经验在网上,如优酷网、土豆网等与大家分享,并为今后继续开展活动留下宝贵资源。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zsusheny (项目博客属于可选补充信息,由各团队提供、负责维护,大赛不对其内容负责。)
评语/修改意见
项目预算(决赛)
项目
金额
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