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创意主页(复赛)

上传时间:2008-03-15 16:28:50 | 最后修改时间:2008-04-11 16:55:19

  • 项目名称(预赛)

    心系目连 戏起情生

  • 项目信息

    学校

    预计团队大小

    黄山学院

    3人

    创意类别

    文化 其他

    实施地区

    安徽( 曾住地)

  • 创意

    当前,如何关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不仅仅是部分社会群体的责任,而是一项“全民”行动。目连戏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意义且濒临灭绝。徽州目连戏在我国整个目连戏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鉴于此,作为当代大学生,利用所处古徽州的地利优势,在我们前期已经初步调查的前提下,了解到目前整个黄山市五个演出地点的老艺人年龄均已超过70岁,随着他们的相继逝去,目连戏的一些传统唱腔、表演技艺等将无从保存,这一“非遗”将会逐渐消失,为此该项目重点是组织抢救性恢复演出,采用录音、录象等多种形式保存珍贵的老艺人资料,建立一批完整的老艺人档案。不仅使以后艺人们学习目连戏有重要的依据参考,更为历史留下一批珍贵的音像资料。其适用范围不仅对目连戏的保存和恢复具有价值,且对保护地方特色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亦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意在寻求一条对传统文化、民间文化的抢救、保护之路,故具有较为广阔的推广价值。
  • *创意亮点

    (创意亮点是由参赛团队提供给评审人员的参考信息或需要在决赛阶段前保密的核心创意,不予公开。)
  • 详细计划(复赛)

     

    开始日期

    截止日期

     

    2008-07-05

    2008-07-20

     

    辅导老师/顾问

    张孝进老师


    项目时间表:

    3月01日――3月20日 调查地点和各地点联系人的确定 (已完成)
    4月01日――5月10日 招募志愿者和咨询相关学者(目前正在进行中)
    5月20日――6月25日 前期准备(培训志愿者、搜集资料、咨询相关学者, 制作相关的调查问卷等)
    6月25日――7月05日 联系各调查地点,确定调查路线和调查方式
    7月05日――7月20日 深入全市7个调查地点进行全面调查,(包括组织抢救性恢复演出,录制老艺人唱腔等等)
    7月25日――8月25日 整理分析调查数据及其相关资料,制作老艺人档案
          9月份        在资料整理的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并总结相关经验, 为以后开展此类活动提供便利。


    详细计划:

        此项活动的开展是继2007年春节帮助栗木恢复目连戏演出,以及全面调查马山目连戏现状后,并结合我们专业自身实际以及所处古徽州的地利优势,对徽州地区目连戏现状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查, 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类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以期引起为保护濒临灭绝的珍贵文化遗产作出贡献。为此,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确定调查地点
       1,调查地点:黄山市祁门县栗木、马山、历溪三村,歙县长标、韶坑两村,以及《新编目连救母劝善记》的作者――郑之珍的故乡清溪村,以及目连救母故事发生地――环砂村,所以此次调查的地点共7个!
       2,各调查地点的联系人都已经联系好,如果项目获得实施,我们就可以直接联系并实施。

       二,招募志愿者和咨询相关学者
       1,考虑到目连戏是由方言演唱,且徽州方言“十里不同音”的特点,要和老艺人交流,所以在招募志愿者时,我们适当选择考虑会说当地方言的同学。
       2,积极地向我们学校徽文化研究所的老师们请教相关知识,向目连戏研究学者张孝进老师探讨相关问题。

       三,前期准备
      1,和志愿者一起搜集相关资料,让大家尽可能多的了解目连戏的一些情况。
      2,向相关研究学者请教,讨教调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根据先前已有的相关资料,制作一些关于目连戏现状的调查问卷(包括大家以前对其关注程度,艺人们的看法等等)
      4,在已初步了解的前提下,根据各个地点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调查计划,力争做到有所侧重,不疏漏。
      5,小组成员充分讨论,确定调查路线,确定调查方式(群众座谈,逐一走访,问卷等方式)。

      四,项目执行
      在前期我们已经确定好调查路线和调查方式之后,7月5日,我们就可以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活动。具体情况如下:
    1,对于演出地,我们主要从考究各地目连戏的起源、近期演出情况以及目前现状这三个方面着手:
    (1)考究起源方面:试图通过寻找有关文献资料以及询问老艺人和长者,以期获得有用的线索。
    (2)近期演出情况方面:向团长以及艺人了解其近20年的演出情况,包括演出时间、地点、剧组演员、演出数量以及内容等。
    (3)目前剧团情况:其中主要调查剧本、演员、乐队、道具以及目连戏仪式等现存状况。
      a剧本方面:了解各演出地木刻本以及手抄本存在的数量以及所藏人家;
      b演员方面:了解各艺人对剧本的掌握程度,演出生涯,初步建立艺人档案;
      c乐队方面:调查现有乐器的数量以及乐队对目连戏乐调的掌握情况;
      d道具方面:主要是了解现有的数量、残破程度以及初步计算出整场演出所需各种道具的总量;
      e目连戏仪式:由于其仪式特殊,目前保留甚少,主要了解其仪式过程和形式。

      2,对于非演出地,我们根据实际来确定调查方向:作为目连故事发生地的环砂,我们主要寻求有关该故事的传说以及寻找目连故事在环砂的遗迹;对于剧作家郑之珍的故乡――清溪,关于郑之珍的情况就成为我们调查的重点。

      五,调查方式
      1,逐一走访老艺人家,了解老艺人情况;
      2,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家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关注程度,及其现状;
      3,现场采访当地群众和村干部;
      4,通过和老艺人以及相关人员的个别交谈,全面了解现状;
      5,照片、图片,保留一批艺人图像资料;
      6,争取组织抢救性恢复演出,对老艺人唱腔进行录音,保留音像资料;

      六、活动总结
      1.搜集并整理本次活动的材料,组织志愿者总结与分享;
      2.联系报纸、电视等媒体,报道和宣传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
      3.积极总结,撰写调查报告,制作老艺人档案。

      七,住宿及交通
      1,各地点联系人负责帮我们联系住宿问题,已协商好了。
      2,各调查地点都有班车到达,交通基本,没问题。
      
      八,团队优势
      1,申请人曾于2007年寒假期间协助老师恢复栗木目连戏,且是马山目连戏调查活动中的主要成员,对于目连戏现状调查有着相关的经验。
      2,我们黄山学院有徽文化研究所,有着相关研究学者的支持。
      3,团队成员多为徽州本地人,可以避免因方言不通带来的语言障碍,有利于调查活动的开展。(因为老艺人年事已高,基本不会普通话)

  • 博客

    http://huizhoumulianxi.blog.sohu.com/ (项目博客属于可选补充信息,由各团队提供、负责维护,大赛不对其内容负责。)

  • 评语/修改意见

    项目的实施时间可以考虑适当延长,能够更充分利用整个(两个月的)暑假的项目会有更大的社会效益。为了保证公平性和可比性,项目实施的主体应该在暑假的两个月内,其之前和之后的计划仅会作为参考。

    项目成员的家乡为目连戏演出地之一,并有协助老师动员老艺人恢复演出的经历,团队之前做了很多相关的调研。 

    博客内容较丰富,展现了团队成员对此项目的热情。

    详细计划书框架较完整,然而内容略显单薄,可以对每个部分进行更详尽的描述。 

    可以在计划书或博客中更详细的介绍目连戏本身,以及项目成员自身对目连戏的了解和关注它的原因。

    阐述作为一个学生团队与相关政府、学术机构相比,完成此项目的优势。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500多个,对一个“非遗”来说,因为它有“非遗”的名号、因为它即将流失和灭绝,所以倡导社会关注或者强调社会应该关注不一定有足够的说服力。为了抢救而抢救,为了宣传而宣传并非是解决“非遗”问题的有效方法。一个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是因为在某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它成为某个群体生活的一部分,而当此种文明远离群体生活时,它会自然而然的演变,甚至消亡。在这个项目中,一个想法是针对目连戏的抢救性演出,留下录音、录像等资料,这些举动的价值要比号召大众关注“非遗”的行动更有直接社会效益。

  • 项目预算(决赛)

    项目

    金额

    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