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创意主页(复赛)
上传时间:2008-03-30 00:54:03 | 最后修改时间:2008-04-11 16:50:12
项目名称(预赛)
大学生蓝信封行动
项目信息
学校
预计团队大小
中山大学
8人以上
创意类别
社会道德
实施地区
广东(学校所在地)
创意
2005年全国抽样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国家通过开发地区经济、呼吁就近就业、建立子弟学校以解决问题,却无法应对留守儿童“迷茫、孤独、无助”等最基本心理问题,而这正是我们大学生所关注而又能伸出援手的地方,同时也是对项目自愿者极好锻炼机会。我们的创意是选择初中生这个常被忽略而最需要聆听的群体,通过在当地学校设立蓝信封信箱,提供贴好邮票并写好发送地的信封,方便留守儿童随时把自己的困惑寄出;而在高校由心理学教师培训专业的蓝信封大使(公开招募志愿者)真诚回信;同时寻求当地学校对此的关注,为留守儿童组织相关活动;另一方面,利用免费为工厂组织文体活动的机会讲述留守儿童故事,向外来工宣扬“一星期一电话”的理念,也让工厂多为外来工考虑这一问题。和一般的扶贫、教育项目相比,本项目更像一座桥梁,而留守儿童和外来工,便是桥的两端。而“力所能及,聆听他人,充实自己”,就是对蓝信封大使的最好总结。 *创意亮点
(创意亮点是由参赛团队提供给评审人员的参考信息或需要在决赛阶段前保密的核心创意,不予公开。) 详细计划(复赛)
开始日期
截止日期
2008-07-10
2008-08-31
辅导老师/顾问
周晖博士(儿童发展心理学方向)
项目时间表:
前期筹备
3月 ~5月 计划书撰写与参加评审
5.21~5.31 蓝信封大使志愿者招募和首期培训
6.1 ~6.15 留守儿童农村学校的联系,外来工工厂的确立
6.16~ 7.9 蓝信箱的制作,蓝信封的大量采购
实地开展
7.10~7.13 预先安排好前往留守儿童村落的交通住宿,项目组成员进驻
7.14~7.25 通过校内交流活动,家访等方式,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讲解蓝信封活动意义,取得家
长和学校的信任和支持,走访相近2-3所学校
7.26~7.31 归校,整理资料和制作DV,和工厂约定适合的外来工活动时间,一般以晚上的下班时间为宜
8.1 ~ 8.5 以各种文体活动形式建立和外来工交流平台,利用早期制作的DV播放“留守儿童的故事”
8.6 ~8.31 完成正式调研报告,制作公益杂志《同一天空下》第一期,整理照片DV等影音资料
7月 ~8月 接收首期留守儿童信件,由首期招募的大使志愿者并且在校的回每一封信
后期推广
9.1 ~9.15 校内报告会,由心理学老师开专题讲座,网络论坛博客等途径展示项目,为后期推广铺路
9月以后 第二期蓝信封大使招募,第二期留守儿童农村学校确立和走访,等等
详细计划:
1.项目背景
2008年2月25日,太湖县天台联合小学
开学的第一天,一12岁少年祠堂边自缢身亡,裤子口袋里留下一封给父母的遗书:“你们每次离开
我都很伤心,这也是我自杀的原因……”
《东方时空》,一位乡村教师
我最发愁和担心的就是一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学生,由亲戚寄养的留守孩子。这些孩子成绩大多很
差,最让人揪心的是他们孤僻、脆弱,无法与人正常交流。
项目发起人的话
留守儿童,更需要的是什么,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2.行动宗旨:同一蓝天下,我们一起成长。
3.指导老师:周晖,中山大学博士,主攻儿童发展心理学。
4.项目实施内容和推广途径
4.1 蓝信封寄发收取流程
寄信:在每个项目实施村落的学校都会挂上由我们亲自制作的专用“蓝信箱”,并附上蓝信封(已填好固
定的收信人地址:中山大学×××信箱,收信人姓名:蓝信封大使,并已经贴上邮票);蓝信箱是
取空白信封用,方便留守儿童随时把自己的困惑寄出。
收信:每位蓝信封大使单独负责一位留守儿童的信件;鼓励建立长期笔友关系;提倡“真诚,平等,分
享”的沟通方式;引入中期培训和评估考核制度,规范大使团队运作。
4.2 蓝信封大使团队的构建和推广
首期活动定于本校内进行公开招聘,严格挑选(要求热心公益,人格健全,成绩优秀),以保证蓝信封大使团队的精英水平。一来是对留守儿童及其家长的期望负责任,二来也可以更好地取得社会认同。后期要规范大使团队的运作,建立培训上岗的制度,由心理学老师提供相应培训课程。
推广:如果项目首期反映热烈,我们可以利用身处高校密集的广州大学城机会,以社团合作的形式扩展至其他高校。
4.3 留守儿童农村学校的确立和推广
首期主要以由有大学生支教基础,距离广东近,留守儿童比例高的农村学校为主。通过团体活动,一对一聊天等模式达到交流的目的,在老师的带领下对被认为特别需要关怀的学生进行家访。在校园明显位置放置“蓝信箱”并告诉孩子怎样使用,什么时候使用。
推广:做好一个地区的一所学校后,便会进一步寻得当地教委部门的协助,以其他学校自愿加盟的模式推广蓝信箱的设立。
4.4 外来工工厂的“关注留守儿童”报告会
取外来民工较为集中的工厂,联系其相关领导,然后利用免费为工厂组织文体活动的机会讲述留守儿童故事,向外来工宣扬“一星期一电话”的理念,也让工厂多为外来工考虑这一问题。
5.项目可行性分析
★ 对留守儿童执行地的充分熟知
湖南溆浦属于湘西贫困地区,留守儿童比例大;该地区已由组员在寒假进行了支教和调研工作,
并建立良好的前期关系,将有利于暑期项目的顺利实施。
★ 学校所在地,广州,一个外来工最为密集的城市
学校和众多工厂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很多毕业生也在多家企业任高层,借用良好的学校本身
和毕业生资源,促进我们在外来工集中的工厂开展“留守儿童故事”报告会。
★ 由儿童心理研究方面的专家提供指导
周晖博士长期从事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在留守儿童问题研究上有不少成果,他的指导作用将
对我们项目的实行提供了专业上的保障。
6. 主要队员及团队优势
团队名称:百公里精神(引自户外界“百公里徒步”活动所倡导的坚持不放弃的精神)
周文华:队长,负责统领全局,充分挖掘队员优势,并激励队伍克服困难,完成项目。
(癌症村课题组组长(挑战杯一等),乡村变迁调研队队长(博雅基金优秀项目),绿色青年组织会
长,院研究生会主席,凭借户外比赛中出色表现和坚韧精神入选北京奥运“火炬护跑手”)
林耿斌:副队长,负责调度各部门工作,后期制作公益杂志《同一天空下》,用于项目的长期推广。
(学生处月报主编,学生会外联部部长)
王振军:负责当地村落学校联系,开展团队模式的拓展训练,在留守儿童间搭建信任的桥梁。
(探险协会会长,丰富专业的团队拓展培训经验。2008年寒假带领支教队伍赶赴湖南贫困山区溆浦
(蓝信封项目首期实施地点),并完成当地小学生(大部分为留守儿童)的调研工作。)
吕丽涛:负责给外来工组织各类文体活动,拉近团队和他们的距离,构建和工厂交流的平台。
(校集体舞大赛二等奖,多次协助学院组织舞蹈培训等项目)
王 昕:负责项目在校内和社会的推广宣传工作
(广告协会副会长,参与多个大型活动推广,丰富的校内及社会沟通渠道)
其它组员还包括蒋明等三位心理学和人类学研究生,他们的工作一个是完成对项目地留守儿童调研报告,一个是协助蓝信封大使在心理交流上的培训和评估。他们的热情加盟是项目有效进行的保证。
博客
http://blueletter.blog.163.com/ (项目博客属于可选补充信息,由各团队提供、负责维护,大赛不对其内容负责。)
评语/修改意见
项目的详细计划较单薄,可以为项目的准备和实施提供更详尽的安排。
项目详细计划中,项目实施部分的内容可以提供更多具体细节来更好地支撑项目团队的整体计划。项目预算(决赛)
项目
金额
说明